【校长论坛 第26期】宋纪仓:抓养成,提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抓养成,提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大荔县埝桥镇中心小学校长 宋纪仓
这学期刚开学的那几天,有张照片在网络上几乎刷屏了,相信在座的各位也被感动过。对,就是这张!8月11日,昆明市118路公交车上一名两岁左右的小女孩蹲在垃圾筒边吃雪糕的照片。原来小女孩上车时手里拿着没吃完的半支雪糕,她的妈妈说,你雪糕不要滴在人家干净的地板上,听完妈妈的话,这小女孩便走到垃圾筒边蹲了下来,小嘴对着垃圾桶吃起了那半只雪糕。这张照片一经微信朋友圈的传播,迅速红透了网络,网友们纷纷点赞这个小女孩:你有教养的样子,好美!也为小女孩的母亲点赞,称她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妈妈。
这个故事也再次证明了,在我们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的今天,优秀的公德素养、道德品质才是永远不会贬值的财富,是当今、乃至未来,我们每个人立足于社会之本。而我也从中看到了:培养良好的品德素养就得从小抓起。孩子的可塑性极强是大家公认的,况且“人之初,性本善”,教师和父母一样,是助力孩子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重要引导者,所以,小学阶段养成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任职校长的这几年,我也将养成教育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下面,我以《抓养成,提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题,与大家一起分享在这方面的工作经历和点滴收获。
翻开教育典籍,有这样的定义:“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语言习惯和思维习惯的教育。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那么,说到底,养成教育的实质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以此为据,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启这次交流。
文明礼仪习惯的培养
一、创设环境,营造氛围
“孟母三迁”、“久入芝兰之室不闻其香”、“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典故都说明了环境的重要性。每学年一开始,我们都会要求各校重视校园文化墙的布置。国学经典、传统文化上墙,《弟子规》、《道德经》、《成语故事》等能净化心灵、传递文明礼仪风尚的内容在校园随处可见;在教室分学段张贴《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设立走廊图书架、教室图书角,关于文明礼仪行为的书籍必须列于其中比较显眼的位置;建立“文明班级”评比机制,每周一评,结果纳入班主任的量化考核中;每学期举办一次“文明行为伴我成长”故事会;语文教研组每学期举办一次与文明礼仪相关的作文竞赛。
开展这些活动,目的是让学生一进校门就置身于文明行为的约束和熏陶中,而且是全方位、无死角,促使文明的言行举止由被动的接受到形成习惯再到自觉,也就是“习惯成自然”。
在这方面,我校低段开展的“文明礼仪儿歌我会唱”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一二年级的老师搜集整理了一些规范小学生行为习惯的歌谣,避免了空洞的说教,让孩子们在快乐的说唱中知道了和同学如何相处,哪些行为是受人欢迎的,哪些是大家所不喜欢的。引导教育在无形中达到效果。
二、重视仪式教育
小学阶段涉及的活动仪式也比较多:入学仪式、升旗仪式、开学典礼、少先队员入队仪式、毕业典礼,或者关于诚信、感恩等的主题教育启动仪式等。
仪式是一种比较正规、隆重的礼仪形式。它具有严肃、规范的特性。每年针对一年级新生举行的入学仪式,我认为非常重要。儿童在进入小学之前,没有规矩束缚,进入小学后,面对的是与幼儿园完全不同的环境,通过入学教育,可以引领儿童认识小学,也认识自己,对“小学生”的概念形成初步的认知,在庄严的仪式中帮助儿童进行身份的确证,顺利过渡。
再例如升旗仪式。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我们的固定程序就是:出旗,升国旗奏国歌,唱国歌,国旗下讲话。3—6年级每班一次轮流承担,四个环节,包括国旗下讲话内容全部由学生完成。同时要求每周一教师着正装,学生统一校服,国歌响起的时候,室外所有人不得走动,停止手中工作,面向国旗,行注目礼或少队礼。旨在通过升旗仪式,让学生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对国旗产生敬畏,对五星红旗所代表的意义有所感知,明白它所具有的尊严,继而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每年“六一”举办的少先队员入队仪式,也是我们仪式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升国旗、出队旗、老队员给新队员佩戴红领巾、宣誓等等,这些对于新少先队员来说,无疑是一种懵懂的、神圣的心灵洗礼,我们就是要通过这种庄严的仪式感在每个孩子心里种上信仰的种子,培养阳光、自信的人格素养。
三、关注教育成果的外在表现
教育的成效表现在学生素质的提升上。为了学生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落到实处,我们把校内外作为检验教育成果的场所,主要有以下举措:
1、成立以校委会成员组成的暗访小组。不打招呼,走进学生学习和生活场所,观察他们的言行。结果令人满意:学生们讲话不再是大嗓门喊;教室里的桌椅地面干净了;上下楼梯有序了;吃饭会相互谦让了;见了师长会打招呼了……文明的行为举止在悄然增多,并充溢在整个校园。
2、发挥家委会的积极作用。组织家委会成员实地了解学生在校外的表现,并及时反馈回学校。建议家长正面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素质教育提升工作,孩子力所能及的事不可大包大揽,防止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脱节,导致学生人格魅力形成的缺失。
3、重视教师为人师表的示范作用。小学生的接触面相对较小,在他们眼里,老师就是崇拜和模仿的对象,老师的言谈举止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也是我们的必备功课。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更要完美做到。每天早上和下午,我们校门口的迎学送学便是一幅受家长好评的美丽画面,师生之间早上的第一声问候和下午道别时的再见更平添了几分温馨,像这样,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爱护会换来学生将来对更多的人的尊重和爱护,教师的身教作用在日常的琐碎工作中显现出无限魅力。
学习习惯的培养
好的学习习惯受益终生。我们往往会听到中学老师谈论某个学生的学习时说,孩子很聪明,但学习习惯不好,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并毫不避讳地抱怨:是小学阶段学习习惯培养不到位。虽然这话略有偏颇,但我们也深知,习惯一旦养成,要想改变,很不容易。不是有那句话“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吗,而小学阶段是各种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基于此,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分低、中、高三个学段分期对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培养。
低年级:
1、爱惜书本和学习用品
2、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
3、专心听讲
4、做好课前准备
中年级:
1、按时认真完成作业
2、学会倾听,善于思考,勇于发言,大胆质疑
3、随时使用工具书
4、爱读书,勤做笔记
高年级:
1、课前认真预习,课后及时复习
2、善于与他人合作
3、会自主学习
4、喜欢动手操作验证预测结论
三个阶段递进式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培养,从易到难,从表及里,从能力到品质循序渐进,促使好习惯得以养成。
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
体育锻炼可以增进健康,增强体质,娱乐身心,这是人尽皆知的,那么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也是我们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一项。
第一,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先从发现和培养兴趣入手。小学生最乐意干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好玩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老师的任务就是保护和发展他们的体育兴趣。经常给学生讲名人锻炼身体的轶闻,与学生一起跑步、做操、打球等,都是促进小学生体育兴趣的有效途径。在具体指导学生进行锻炼时,刻意把体育锻炼和游戏娱乐结合起来,让学生喜欢上某一体育项目。
第二,教给学生一些体育锻炼的常识。体育锻炼不是一种单纯的体力运动,只有在锻炼过程中注意学习知识和掌握技术,才能提高体育锻炼的成效。为此,教给学生一些常见运动项目的知识和技术,指导学生正确练习必不可少。
第三,让学生有充分的成就感。通过举行运动会、课堂内体育项目竞技等形式给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让优秀学生有获得感、成就感,带动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形成热爱体育运动的好风气和好习惯。
当然,良好的卫生习惯、生活习惯等同样需要教给学生,我们继续言传和身教并举,给学生创造出健康成长的空间和机会。
好习惯成就好未来。让好习惯成为自觉、自然,养成教育才算落到实处,促使学生健康成长这一目标才经得起时间的验证。所以,我们肩上的担子不轻,但也是充满希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