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苏辙〕历代论 卷二
相关推荐
-
从不争功的大树将军是如何成为云台宿将的?
他是一个能够搅动风云的人,平日里却总想静静.他是能与刘秀敞开心扉的人,曾为刘秀谋划未来,助他走出困境.在刘秀落魄时煮出豆粥盛上麦饭,温暖了刘秀的雄心壮志.他始不垂翅,终能奋翼,大破赤眉,平定关中,为刘 ...
-
读通鉴(144)庸人崛起,志在财币
读通鉴(144)庸人屈起,志在财币 大司马刘秀至河北,所过郡县,考察官吏,黜陟能否,平遣囚徒,除王莽苛政,复汉官名.吏民喜悦,争持牛酒迎劳,刘秀皆不受.南阳邓禹杖策追刘秀,在邺城追上刘秀.刘秀说:&q ...
-
〔宋·苏辙历代论 卷四〕
王导 西晋之士,借通达以济淫欲,风俗既败,夷狄乘之,遂丧中国.相随渡江,而此风不改,贤者知厌之矣,而不胜其众,俗乱于下,政弊于上,而莫能正也.东晋之不竞,由此故耳.是时王导为相,达于为国之体,性本宽厚 ...
-
〔宋·苏辙〕历代论 卷一
予少而力学,先君,予师也,亡兄子瞻,予师友也.父兄之学,皆以古今成败得失为议论之要.以为士生于世,治气养心,无恶于身,推是以施之人,不为苟生也.不幸不用,犹当以其所知,著之翰墨,使人有闻焉.予既壮而仕 ...
-
〔宋·苏辙〕历代论 卷三
荀彧 荀文若之于曹公,则高帝之子房也.董昭建九锡之议,文若不欲,曹公心不能平,以致其死,君子惜之.或以为文若先识之未究,或以为文若欲终致节于汉氏.二者皆非文若之心也.文若始从曹公于东郡,致其算略,以摧 ...
-
〔宋·苏辙〕历代论 卷五
唐玄宗 宪宗 唐玄宗.宪宗,皆中兴之主也.玄宗继中.睿之乱,政紊于内,而外无藩镇分裂之患,约己任贤,而贞观之治可复也.宪宗承代.德之弊,政偾于朝,而畿甸之外皆为畔国,将以求治,则其势尤难.虽然,二君皆 ...
-
叶史丨春秋战国之宋国历代国君
西周的诸侯国除了功臣与宗亲之外,还有很大一部分的诸侯国为夏商方国与少数民族建立的部落,其中的原因是商朝虽然被周所灭,但是周武王灭商其实是依赖其他诸侯国的帮助.周朝只是灭商联盟的发起者与领导者,这些灭商 ...
-
《孟子解 全一卷》宋 苏辙 撰
` `
-
《论语拾遗 全一卷》宋 苏辙 撰
` `
-
道德经.宋苏辙注
道德经.2卷考异1卷.宋苏辙注.明凌以栋批点.明凌氏自刊朱墨套印本.
-
龙川略志 宋]苏辙
苏辙(1039-1112),字子由,一字同叔,眉山(今属四川)人.苏轼弟.与轼同登仁宗嘉佑二年(1057)进士,又同策制举,授商州军事推官.神宗朝王安石以执政领三司条例,命辙为之属.安石行青苗法,辙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