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个案解析:缘何成为购物狂?

Adhere to the simple

Great achievements

When we live in peace

Love and harmony

We will be in harmony are an organic whole

Good family members

坚持简单
成就伟大
当我们生活在平静
爱与和谐之中
我们就会融为一体
各位家人好

“这件,这件,这件,还有这件.....这些挑出来的不要,其他的统统给我包起来”。《天生购物狂》里许小凤扮演的陆小凤,前呼后拥闭店扫货令人震撼的这一幕,真不知是多少女性心中的人生理想。


缘何成为购物狂

咨询者自述:

小琴,36岁,某单位的会计。性格较内向。

我现在有个习惯,如果走到哪条服装街上,我就想进到店里,进了店看到五颜六色、千姿百态的服装,我就不属于自己了,哪一件衣服都在向我招手,诱惑我,看到满意的就想买,也不问价格,没有一点犹豫,只有购物的兴奋和快乐,常常从店里出来信用卡就透支了。而且最让我头疼的却是经常感觉没衣服穿,因为以前买的衣服,不是感觉有点过时了,就是穿一段时间就不喜欢了。虽然,有的只买了几天。我挺苦恼的。

咨询过程:

咨询师:你每次上街都控制不住自己想买东西吗?

小  琴:是的,只要在街上,我的眼睛就会被那些漂亮的服饰和打折的商品所吸引,而且只要合适,我就会买,买了之后才发现不一定真正适合自己。

咨询师:你有没有想过是什么原因呢?

小  琴:没有想过,反正每次买完东西,心里面总感觉特爽。

咨询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

小  琴:我在买东西的过程中,感到特别轻松,也没有什么压力。

咨询师:所以,你在大量购物的时候,会忘记所有的一切,感受购物带来的美妙感觉,对吗?

小  琴:是的,我自己也觉得,有些东西不是非买不可,特别是一些高档服饰,但是在买的过程中总是控制不住自己,主要是让自己心里会舒服些。

咨询师:听你的述说,我感觉你的动机不是在真正购物,只是在享受购物的过程,而不是享受结果,通过买东西和接受营业员的服务,让你感受到自我的同时,也是逃避情绪的压力。因此,你的购物行为是一种冲动购物,是在为自己的情绪买单。

小  琴:听你这么说,我想可能也是平时压力大吧。

咨询师:当你感到工作压力大,心情比较烦躁,就会借购物来逃避这些压力,也就容易产生冲动消费,你控制自己消费就感到很难受。

小  琴:也许是这样吧,每次在单位上有什么不顺心的事情,或者在家里吵架,我就喜欢一个人逛街,只有买东西才能让我心理平衡些。

咨询师:现在你对自己的购物行为,明白是怎样一个连锁反应了吧!你宣泄情绪和压力的方式,就是通过购物来实现,而消费的物品不是你真正需要的,所以买完之后你又很后悔,内心有冲突,然后情绪不好,再去购物。

小  琴:我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心理分析和建议:

这是缺乏自我价值感和自信心。在购物中以“名牌、精品、高价、孤品、极品”来间接为自己定位,希望通过购物来发泄某种压抑的情绪,或是用这些外在的物质刺激来填补内心的空虚,结果是:只在买东西的过程当中感到快乐,而物品一旦到手就失去了吸引她们的魅力。
  性压抑、嫉妒、紧张、劳累、孤独等都会导致无目的地购物。在这一消费群体看来,无论是什么样的事情,“去大肆采购一番,然后想尽办法把钱花光,心情也就好了”。似乎在不如意的时候,购物和大把地花钱是他们来缓解压力、平衡情绪和宣泄无奈的最佳方式。女性由于体育活动、抽烟喝酒很少,故心理补偿与发泄的渠道便多为购物。
  仅仅从个人心理来解释人们的疯狂购物是相当表面,它还有着深刻的“消费主义”的社会文化影响因素。
  设置在购物大厅中的广告及播放的画面音响等所起的作用不可低估,正是这类东西对感官的强烈刺激,才使人们拎上大大小小的包匆匆奔向商店,然后满载而归,甚至不打开包装就直接束之高柜。
  在当前的商品社会中,人们从小就从电视广告里接受了这样一种观念:工作是为了赚钱,赚钱是为了享受,而“购物是享受”“购物有益健康”。在其熏陶下,一些心理暗示严重的人在潜意识中接受这类说法也就不足为怪了。在有了条件和实力后,让欲望的闸门一旦打开往往就难以收拾,可以说,商品对他们的诱惑几乎让人难以抗拒。

  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压力太大或者感到空虚失落,购物就成了最简单的逃避和发泄途径,同时是感受自我的一种方式。在购物过程中不停地比较、接受营业员非常礼貌的服务……这些都使得购物显得很愉快,整个购物过程也就成了摆脱现实的美妙体验。
  因此,在购物者带着一大堆物品回家的同时,也带回了一笔可观的账目,这无疑会打击她的自尊心以及引起内心的恐慌。在这种情况下,购物狂患者为了安慰自己的心灵,往往又会前往商店采购。在这个封闭的怪圈里兜来兜去,最后的结局就是花光全部积蓄才罢休。

建议:

一、认真记录每笔收支  养成合理消费习惯

认真记录自己的每一笔收入和支出,并在每个月底做一次汇总,久而久之,就对自己的财务状况了如指掌了。同时,记账还能对自己的支出作出分析,了解哪些支出是必需的,哪些支出是可有可无的,从而更合理地安排支出。

二、学会理性消费   避免冲动购物

打折、抽奖等都是商家吸引顾客的促销手段,如果很好地利用和享受了这个优惠,买了“倾慕已久”的必需品,这是两全其美的事。但最好不要为不需要的东西而“冲动消费”。消费时首先可自己给出购买某样商品的三个理由。其次,不要为了奖券而花钱,可以直接寻求最低折扣。

、培养理性思维  建立有效行为模式

理性可以驾驭和主宰冲动情绪和冲动行为,只有用理性来衡量并支配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才能更好地控制冲动。为此,就一定要认清行为的目的、考虑行为是否得当和可行,尤其要清醒地预见到行为的消极后果,这样冲动就能缓解以至消失。

四、转移冲动情景,合理释放冲动

尤其当冲动是由外界强烈刺激引起时,就要立即转移注意力,或者回想其他事情,或者迅速离开情景场地,把外界刺激与冲动的联系隔断。如冲动仍难以平息,则可以通过在空房内叫喊、捶击被褥或打球等适当途径予以释放,以解除内心的紧张感。

避免冲动消费的15条忠告
  1、不在生气的时候进行购物。
  2、不在悲伤的时候进行购物。
  3、不要为了留下印象而购物。
  4、不要在怀旧的情绪中买东西。
  5、别为赶时髦买东西。
  6、不要把购物当成一种消遣。你可以去街道散步,或者培养一些业余爱好。但是,不要把你的空闲时间用于逛商业街。购物时,应事先列一清单并严格按照原先的计划进行,这样可以避免一时冲动而买一些不必要的东西。
  7、千万不要使商业街成为你家人的娱乐目的地。否则,你就是将“商业街情结”在他们最易动情的年龄介绍给了他们。
  8、别带着已经有些懂事的孩子逛商业街,他们知道你无法拒绝他们的要求。
  9、只在你确实需要购买东西的时候,才到商业街买东西。按你的购物清单进行购买。如果发现自己有超出清单进行购物的冲动,应当尽快离开。
  10、将你全部的信用卡从你的皮夹子中拿走,只留一个信用卡。你只需要一个卡,能用于急需就够了。如果你真想做到不负债,就必须与数量众多的卡划清界线,清理所有信用卡,只保留一个。
  11、制定用现金购买一切物品的政策,如果你没有现金,就不要购买。当你去商业街的时候,不要带那个信用卡,只带少量的现金,足够买你想买的东西以及一杯咖啡加上打一个电话的钱就够了。
  12、在任何地方,一旦有购物的意图时,就可以运用“替换政策”。政策很简单,那就是你买一样东西就必须丢掉另一样东西。如果你买新衬衫,你的旧衬衫之中的一件就必须丢掉。买一套新盘子,就应将旧盘子抛弃。如果你买新的灯具,你已经拥有的那一个就必须淘汰。
  13、当你真心想买东西时,先问你自己:“为了买这件物品我要放弃什么,食物还是一罐煤气?我为什么买这件东西?我真需要它吗?这件物品在我的从现在开始未来三个月的购物优先权列表上占据什么位置?这在我的从现在开始未来两年的个人重大财产表上占据什么位置?我现在已经有多少这种东西?一个人需要多少?”
  14、是不是如果有人正在买东西,你就必须也买一些?试试看,逛商业街而不带钱包,只留够交通费,也许一开始你浑身不自在,但是坚持一下吧。
  15、如果你有购物癖,你需要问你自己几个重要的问题。你为什么感到有买的必要性?你什么时候感到买东西的必要?你为什么必须拥有这些东西?
  就像吸烟者想戒烟就必须改变他们的日常生活习惯一样,购物癖者如果急于摆脱债务,节省下辛苦挣来的钱,就必须改变买东西的习惯和类型。

心灵词典:冲动

是指由外界刺激引起,爆发突然,缺乏理智而带有盲目性,对后果缺乏清醒认识的行为缺陷。冲动靠激情推动,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其行为缺乏意识能动调节作用,因而常表现为感情用事、鲁莽行事,既不对行为的目的作清醒的思考,也不对实施行为的可能性作实事求是的分析,更不对行为的消极和不良后果作理性的评估和认识。

冲动通常在受到外界强烈刺激的情景下出现。此时意识偏狭,语言举止很难受到中枢神经的有力调节和控制,结果语言出格、行为失当,冒然行事,以致带来不同程度的破坏性。冲动与冲动型人格障碍不同。冲动型人格障碍是意志控制发生障碍的表现,属病态人格,如病理性赌博、偷窃狂、纵火狂等,通常具有反社会性质,每次行动之前常有强烈的紧张焦虑感,一般可预见到损人害己的结果,害怕失去控制,但无法约束自己;而冲动则是一种受情绪左右的靠激情推动的行为缺陷,一般不考虑后果,通常也不具有明显的反社会性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