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馆藏精品丨悬泉帛书•元致子方书

(0)

相关推荐

  • 汉代帛书《老子》乙本,你值得收藏

    ·书中避刘邦讳,而不避惠帝刘盈讳,故抄写年代应在惠帝或吕后时期,比老子甲本成书时间晚.

  • 郭永秉:学术不一定要“端着”

      内容简介 儒道古书里常常说"金石有声",人不去敲击就不会响.这是讲内外相互感应的道理.面对古人留下施有文字的金石资料,吾辈亦宜以一种倾听的心态去尝试小心叩问,让它们代替古人发出 ...

  • 尺牍帛书:汉时边塞亲人的来信

    我国目前已知最早的书信实物是出土于战国晚期秦墓的两件木牍.纸张发明之前,书信是写在木牍之上的,而用于书写信件的木牍规格是当时的一"尺",秦汉时的一尺约合今天的23.1厘米,因此&q ...

  • 悬泉置汉代帛书《元致子方书》

    简牍帛书是书写文字的重要载体,记载了古丝绸之路的发展历程,是研究古丝绸之路的原始文献,更是丝绸之路的全景式画卷.通过它可窥见大国外交关系,通过它亦能了解汉代军民之间的私人往来.在河西汉塞出土的数以万计 ...

  • 伏地魔,作茧自缚

    伏地魔,作茧自缚

  • 宋代朱敦儒书法《尘劳帖》+《暌索帖》

    朱敦儒(1081-1159),字希真,号岩壑,洛阳人,时称洛川先生.志行高洁,屡辞荐辟.绍兴五年(1135),台谏言其深达治体,有经世才,召為迪功郎.既至,奏对称旨,赐进士出身,為祕书省正字,累迁两浙 ...

  • 瞧瞧,赵孟頫外孙的字!

    赵孟頫外孙王蒙存世的唯一一通尺牍<爱厚帖>,明吴宽<匏翁家藏集>曾评价此尺牍云:"黄鹤山人书,当不在赵魏公下." 蒙顿首再拜 德常判府相公尊契兄,恃在爱厚, ...

  • ​甘肃馆藏精品丨甘露四年陈同传书

    甘露四年陈同传书,一级文物,1973年出于肩水金关遗址.木牍一枚,松木,长23.5厘米,宽2.5厘米,厚0.3厘米.双面书写,正面为传书正文,汉代南阳郡西鄂县发出传书,说明该县南乡临利里大夫陈同要到张 ...

  • ​甘肃馆藏精品丨逐捕辛兴党与书

    逐捕辛兴党与书,1979年敦煌马圈湾烽燧遗址出土.简牍 3 枚,分别为一级.二级.三级文物.简文为: ■右能捕興黨與粟次伯等一人,購錢十萬,知區處,語吏,吏以其言捕得之,購錢人五萬起,從人三萬 滑不道 ...

  • ​甘肃馆藏精品丨元康五年悬泉置过长罗侯费用簿

    元康五年悬泉置过长罗侯费用簿,一级文物.1990 年出土于敦煌悬泉置遗址.木简18 枚,每简长 23厘米,宽 0.8 厘米.内容为元康五年(前 61 年)长罗侯常惠出使乌孙时,悬泉置招待其路过军吏的费 ...

  • ​甘肃馆藏精品丨张宣致稚万书

    张宣致稚万书,一级文物,1973年出土于肩水金关遗址.木牍一枚,松木上部一侧有残缺.长23.5厘米,宽6厘米,厚0.3厘米.双面书写.正面为张宣致稚万书,简文如下: 宣伏地言:稚萬足下,善毋恙,勞道決 ...

  • ​甘肃馆藏精品丨建昭三年悬泉置穬麦受簿上报书

    建昭三年悬泉置穬麦受簿上报书,一级文物.1990 年出土于敦煌悬泉置遗址.木简 4 枚,编为一册,两道编麻尚在.每简长 23 厘米,第1 枚木牍宽 1.3 厘米,其余 3 简宽 1 厘米.柽柳.内容是 ...

  • ​甘肃馆藏精品丨神爵二年悬泉厩佐迎送日逐王廪食册

    神爵二年悬泉厩佐迎送日逐王廪食册,一级文物.1991 年出土于敦煌悬泉置遗址.木简2 枚,长 23厘米,宽 1 厘米.柽柳.原为一册,两道编绳犹存,惜仅存两简,后面简文散失,存字 63 个.文件为广至 ...

  • ​甘肃馆藏精品丨建昭三年付悬泉厩穬麦簿

    建昭三年付悬泉厩穬麦簿,一级文物.1990 年出土于敦煌悬泉置遗址.6 枚简牍编为一册,两道编绳完好如初.柽柳.均长 23 厘米,前 5 简宽 1 厘米,后 1 牍宽 1.7 厘米.这是一份由渊泉县发 ...

  • ​甘肃馆藏精品丨元康二年使者传书

    元康二年使者传书,一级文物,1973年肩水金关遗址出土.木简一枚,胡杨木,简长22.5厘米,宽1.2厘米,分七栏书写,上部六栏双行小字,记载经过肩水金关使者团队的吏员.随从.马匹.车辆的情况,下部单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