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八佾人跳舞诸侯乱了规矩
相关推荐
-
孔子:克己复礼,墨子为何却认为,原有制度是万恶之源?
我们知道在先秦的诸子百家当中,墨家和儒家的关系是比较差劲的,或者说墨家和儒家的学说理念有着本质上针锋相对的地方,原因在于,孔子认为天下之所以会出现冲突和矛盾,那是因为贵族阶级内部不讲孝悌,不守规矩,众 ...
-
春秋时期“礼崩乐坏”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周王朝灭掉商朝之后,周王通过分封的方式将全国的土地和人民,分配给他的宗亲.姻戚.或功臣,从而建立起周王朝统治贵族阶层的规模.其中受封那些人就是最早一批的诸侯国君.诸侯国君的权力和财富是世袭的,他们拥有 ...
-
王纲解纽
诸子百家兴于春秋,盛于战国,合起来便是周朝的下半场--东周.自平王东迁(公元前七七〇年)到六国尽灭(前二二一年)这几百年间,夏.商.西周二千多年来的贵族世袭封建政治逐渐动摇衰废,代之以秦.汉以迄明 ...
-
人物志9:圣贤孔子
春秋大义:孔子为何能称圣贤 [导语] 存前圣之业,明将来之法. 一.孔子作春秋 出场人物:孔子 相关成语:礼崩乐坏:春秋笔法:微言大义 一句话评价:拨乱世,反之正,莫近于<春秋>.--司马 ...
-
精读系列第三篇:春秋战国的礼崩乐坏
西周进入东周,春秋战国随即拉开序幕随着东周建立,封建秩序逐步瓦解,君主郡县制开始形成.我们在分析社会变迁的逻辑之后,以"秦"的视角回顾这段精彩的历史. 一.封建秩序的瓦解 从社会政 ...
-
杨华:“礼崩乐坏”新论——兼论中华礼乐传统的连续性
摘 要:"礼崩乐坏"是儒家学说中的一个基本话语,春秋战国之际是历代公认的礼崩乐坏时期.但是,历史上很多时期都曾出现过所谓的礼崩乐坏现象,尤其是王朝末年.动乱时期,礼乐坏废.道德陷溺 ...
-
【第66期】音频学《论语·八佾篇第26章》孔子对春秋末期的哪些乱象看不下去?
音频学<论语·八佾篇第26章>孔子对春秋末期的哪些乱象看不下去? 3·26 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居上不宽:居上,指居于上位的人.当 ...
-
【第64期】音频学《论语·八佾篇第24章》仪封人“天将以夫子为木铎”的评价说明什么?
音频学<论语·八佾篇第24章>仪封人"天将以夫子为木铎"的评价说明什么? 3·24 仪封人请见(音xiàn),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quo ...
-
【第58期】音频学《论语·八佾篇第18章》“事君尽礼”的孔子因何受人讥讽?
音频学<论语·八佾篇第18章>"事君尽礼"的孔子因何受人讥讽? 3·18 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完全 ...
-
【第41期】音频学《论语·八佾篇第1章》孔子对季氏的批评说明什么?
音频学<论语·八佾篇第1章>孔子对季氏的批评说明什么? 3·1 孔子谓季氏:"八佾(音yì)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季氏:即鲁国大夫季孙氏."八佾 ...
-
素说论语:八佾篇(02)
一原文八佾第三3.02 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试解]孟孙.叔孙.季孙三家大夫在举行家祭时,祭礼结束撤席的时候却让乐师们唱起了<雍> ...
-
素说论语:八佾篇(03)
一原文八佾第三3.03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试解]孔老师说:"一个人的内心之中没有了仁德,却讲谦让敬人的礼,这有什么用呢!一个人的内心之中没有 ...
-
素说论语:八佾篇(04)
一原文八佾第三3.04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试解]林放向老师请教礼的根本.孔老师告诉林放说:"你提到的问题意义重大啊 ...
-
素说论语:八佾篇(05)
一原文八佾第三3.05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试解]孔老师说:"边远的夷狄之国虽然有君主,但是没有礼乐文明:还不如中国虽无君主,而能一秉周礼的礼乐文明好 ...
-
素说论语:八佾篇(06)
一原文八佾第三3.06 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试解]泰山是鲁国与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