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口头传统研究的中国气派——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朝戈金
相关推荐
-
李昕:我眼中的学者杨义
"一般人做学问,切忌四处刨坑,却浅尝辄止,坑坑不见水.但杨义的难得之处就在于,他每刨一个坑,都打成一口深井.这足以令人称奇." 2015年3月,杨义先生的新著<论语还原> ...
-
蒋寅|周勋初先生《当代学术研究思辩》读后
学术史犹如文学史,既可作为学习的对象,也可作为研究的对象.在前者的意义上,学术史是学者进入研究前必要的修养和训练,通过研读前辈学者的著作,了解他们的业绩,掌握现有研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及成果达 ...
-
满族说部与口头传统
"流淌的记忆" 东北地域文化系列学术讲座 第五讲 满族说部与口头传统 主讲人:高荷红 高荷红:文学博士,研究员.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理论室副主任,口头传统研究中心执行主 ...
-
关注|认知诗学的研究历程及发展趋势
认知诗学是"融认知科学.认知心理学.语言学.文体学和20世纪文学批评理论和方法于一体"(封宗信语)的跨学科研究.自20世纪70年代萌芽以来,认知诗学已有40余年历史,现已逐渐成为一 ...
-
李伟荣:韦利汉诗英译阅读偶得(二)
今天继续说韦利的汉诗英译,主要说两点. 一是韦利懂的语言多,欧洲很多语言都运用自如,而且会有意识地将汉诗与欧洲各语言中的诗歌或民歌民谣进行比较.试举三例说明: 例一 韦利这里翻译的是杜甫名诗<石 ...
-
在中国发现批评史——清代诗学研究与中国文学理论、批评传统的再认识
内容提要 近代以来,批评史乃至整个文学史研究始终是前重后轻.前实后虚,对明清以来关注不够.然而传统总是距离最近的部分对我们影响最大,由于明清文学理论与批评研究的薄弱,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和批 ...
-
口头传统研究在中国:以知网数据库分析为中心
从信息技术的角度看,"口头传统"(oral tradition)是与"书写传统"(literacy)经常并置的概念.人类会说话的历史,就是口头传统发生和演进的历 ...
-
蒋寅|《中国诗学》旧履痕
九十年代的学术研究,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元化格局.不仅学术取向.研究方法多元化,学术观念也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这种多元化的态势当然可以从某种程度上的后现代思潮来解释,但我更倾向于认为,是多元化的出版方 ...
-
世界图景中的当代中国思想——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哲学家赵汀阳
赵汀阳,1961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研究领域为形而上学.政治哲学.伦理学.历史哲学.代表理论有天下体系.旋涡模式.共在存在论等.著有<论可能生活> ...
-
一位哲学的劳动者——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哲学研究所研究员赵汀阳
荣誉简介 赵汀阳同志思想政治素质过硬,作为无党派人士,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具有较强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在研究工作中,自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
-
译研人物|感受中国,书写中国:访加拿大著名女作家李莎·卡尔杜齐
李莎在2015年"BLCU中外汉学家翻译家文学翻译国际研讨会"上发言 李莎(Lisa Carducci)是加拿大著名的作家.诗人.翻译家和油画艺术家.曾就读于蒙特利尔大学,获文字学 ...
-
【学术连线】区域经济学的研究逻辑:兼论中国气派的区域经济学构建
但是,长期从事空间经济分析的经济地理学家(空间经济分析的地理学派)则认为Krugman 的NEG既不新,也不是经济地理学,只能称作地理经济学,他们认为Krugman 对区域进行建模,只是在研究&quo ...
-
“俗文学”研究与中国文学史书写
"雅"与"俗"是一对古已有之的审美范畴,但将"雅""俗"与具体的文学样式挂钩,大概是在宋元戏曲.话本等通俗文学样式兴起之 ...
-
上古荐书|《中国文学批评自由释义传统研究》出版
南朝时屈居"中品"的诗人陶渊明如何在有宋间一跃成为"晋.宋第一辈人",唐宋间"声价重生前"的诗仙李白和"誉望隆身后"的诗 ...
-
【研究】中国传统云气纹设计分析及现代应用 ——以汉代织物云气纹样为例
摘要: 云气纹的起源与发展反映了人们对于生命的思考和追求,是时代精神的缩影.汉代云气纹的艺术造型与表达形式对后期中国传统织物纹样设计影响颇深.文章以汉代织物云气纹为研究对象,追溯了汉代云气纹的由来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