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运六气之用药篇

六气当中,司天和在泉。因为有太过和不及的区别,所以在司岁的药物和不司岁的药物相比较,形质虽然相同,但是却有等级上的差别。不属于司天之气生化的药物,其气散而不专,其气味就会有厚薄的分别,其性能也会有燥静之别。其疗效也会有快慢不同,药力也会有深浅之异。

少阳相火在泉时,寒毒之物不会产生,金从火化,所以味辛。其治之味为苦和酸味。与他相应的谷类的颜色为红色和青色。

阳明燥金在泉时,湿毒之物不会产生,木从金化,所以味酸,其气湿,其治之味为辛味,苦味和甜味。与他对应的谷类是红色和黄色的。

太阳寒水在泉时,热毒之物不会产生,火从水化,所以味苦,其治之味为淡味和咸味。与他对应的谷类的颜色是黄色和黑色。

厥阴风木在泉时,清毒之物不会产生,土从木化,所以味甜,其治之味为酸味和苦味。与他对应的谷类颜色是青色和红色。

太阴湿土在泉时,燥毒之物不会产生,水从土化,所以味咸,其气热,其治之味为甜味,和咸味。与他对应的谷类颜色是黄色和黑色。

古代名医,李东垣曾经说过,“夫药有温凉寒热之气,辛甘淡酸苦咸之味。有升降浮沉之相互。厚薄阴阳之不同。一物之内,气味兼有。一药之中,理性具备。或气同而味殊,或者味同而气异。气法天,温热者天之阳,寒凉者天之阴。天有阴阳风寒暑湿燥火,三阴三阳,上奉之也。味法地,辛甘淡者,地之阳。酸苦咸者地之阴也。地有阴阳金木水火土生长化收藏,下应之也。气味薄者,清轻成象,本乎于天而亲上也。气味厚者,重浊成形,本乎于地而亲下也。”药有升降浮沉化,生长收藏成,以配四时,春升夏浮,秋收冬藏,土居中化,是以味薄者升而生,气薄者降而收,气厚者浮而长,味厚者沉而藏,气味平者化而成。”

临床医者所说的补之以辛甘温热及气味之薄者,就是帮助春夏之升浮。也是泻秋冬收藏之药也。在人体就是肝和心也。医者所说的补之以酸苦咸寒及气味之厚者,就是帮助秋冬之沉降,也是泻春夏生长之药也。在人体就是肺和肾。淡味药,渗就是升,泄就是降,佐使诸药也。用药者,善于运用此法则生,逆此则死。即使不死,也是危险矣。

药物有五味,而五味也有阴阳之分。辛甘发散的属阳,酸苦涌泄的属阴。淡味渗泄的属阳,咸味涌泄的属阴。辛甘酸苦咸淡六味,或收敛,或者发散,或者缓和,或者急暴,或者燥湿,或者润泽,或者柔软,或者坚实。应该根据病情之所宜来运用,以调和气机,使阴阳归于平衡为原则。

(0)

相关推荐

  • 味薄为阴中阳

    ​味薄为阴中阳: 淡味渗泄为阳: 对药物的 阴阳划分 相对于 咸味涌泄为阴 淡味渗泄为阳 渗泄是 渗利水湿 通过使用 甘淡药物 使得水湿 向下渗利 排泄而出 概念: 渗泄渗利 排泄水湿 淡味药 能使水 ...

  • 五脏特色“阴与藏"论气味,及免疫与阴阳特色。

    前言 五味之由来.起源性. 本文分四部分:1.起于五行特色.2.起于食用物.药用性及阴阳.厚薄性.3.五脏阴藏特色论食用气味,及免疫系统等与阴阳特色.4.饮食营养的基本法则. 内容 五味之由来,起源性 ...

  • 阳为气

    ​阳为气,阴为味 精食气,形食味 味厚则泄 味薄则通 治病重在 气味配伍 <内经> 气味阴阳厚薄 类比四季阴阳 阳为气,阴为味 药物和饮食的气味 气有,寒热温凉 味有,酸苦甘辛咸 四气五味 ...

  • 学中医不可不知的五运六气临床用药

    五运六气临证方药是在学习<内经>理论的基础上,应用五运六气理论,药用<神农本草经>性味功效,结合临床实践创制,临床应用取得了明显的疗效. <素问·六节藏象论>云:& ...

  • 五运六气治病原理篇:辨机论治?辨证论治?

    (一)医方难精 对于大多数学习中医的人来说,医学的难度是非常高的,最基础的是背方歌,那么多方子怎么背,那么多种药物的寒热温凉还有功效,如何学习? 但是,如果大家经过深入学习就会发现,其实经方疗效好,也 ...

  • 五运六气 风热感冒 汤药篇

    中华小当家 汤药 2019年的台历 2020的台历 我看了看窗外的雨,回复道:是的呢!现在太阳光直射赤道,并且太阳继续向南回归线靠近!相对北半球来说上半年吸收的热能开始向地下封藏!所以我们体内的热气也 ...

  • 五运六气基础篇

    ❤️❤️每天学习黄贵生老师笔课: 重点识记五运六气基础篇 黄贵生老师: 先科普一下五运六气的一些最起码的知识,今年是什么年?诸位. 上海-王:辛丑年 黄贵生老师: 去年听过五运六气的,有没有记得的,过 ...

  • 《伤寒杂病论》是五运六气的高级运用(理法篇)

    作者:象数中医 一千八百多年来,医坛学子都在经方的辩证论治上下功夫,而对于方论原理则众说纷纭,一塌糊涂.<伤寒论方解>:"读<伤寒论>者,只喜读方,最怕读文.文无理路 ...

  • 五运六气用药总结

    2016年丙申年,水运太过,寒邪盛行,邪害心火. 寒水邪害心火,如心火虚之人,则现四逆症:心火亢之人,得水制克或无病正常,或是火郁于内,现火热无出路,现黄连茯苓汤证. 川黄连.茯苓.车前子.通草.远志 ...

  • 2021年辛丑年五运六气详解与临床用药指南

    五运六气属于中医学名词,古代医家根据金.木.水.火.土五行的运行,和阴.阳.风.雨.晦.明(以风.热.湿.火.燥.寒为六气)六气的流转即所谓"气运",以推断气候变化与疾病发生的关系 ...

  • 五运六气用药秘诀

    五运六气用药秘诀

  • 《黄帝内经》的历法知识与五运六气理论(1)——阳历、阴历、农历篇

    导读 : 不懂天文历法,就无法研读古代经典,就无法学习<黄帝内经>.这是缘于古人应用五种天文历法知识构建的生命科学知识体系,随处运用这些历法知识,度量生命活动过程中的生理.病理以及治疗.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