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运六气之用药篇
六气当中,司天和在泉。因为有太过和不及的区别,所以在司岁的药物和不司岁的药物相比较,形质虽然相同,但是却有等级上的差别。不属于司天之气生化的药物,其气散而不专,其气味就会有厚薄的分别,其性能也会有燥静之别。其疗效也会有快慢不同,药力也会有深浅之异。
少阳相火在泉时,寒毒之物不会产生,金从火化,所以味辛。其治之味为苦和酸味。与他相应的谷类的颜色为红色和青色。
阳明燥金在泉时,湿毒之物不会产生,木从金化,所以味酸,其气湿,其治之味为辛味,苦味和甜味。与他对应的谷类是红色和黄色的。
太阳寒水在泉时,热毒之物不会产生,火从水化,所以味苦,其治之味为淡味和咸味。与他对应的谷类的颜色是黄色和黑色。
厥阴风木在泉时,清毒之物不会产生,土从木化,所以味甜,其治之味为酸味和苦味。与他对应的谷类颜色是青色和红色。
太阴湿土在泉时,燥毒之物不会产生,水从土化,所以味咸,其气热,其治之味为甜味,和咸味。与他对应的谷类颜色是黄色和黑色。

古代名医,李东垣曾经说过,“夫药有温凉寒热之气,辛甘淡酸苦咸之味。有升降浮沉之相互。厚薄阴阳之不同。一物之内,气味兼有。一药之中,理性具备。或气同而味殊,或者味同而气异。气法天,温热者天之阳,寒凉者天之阴。天有阴阳风寒暑湿燥火,三阴三阳,上奉之也。味法地,辛甘淡者,地之阳。酸苦咸者地之阴也。地有阴阳金木水火土生长化收藏,下应之也。气味薄者,清轻成象,本乎于天而亲上也。气味厚者,重浊成形,本乎于地而亲下也。”药有升降浮沉化,生长收藏成,以配四时,春升夏浮,秋收冬藏,土居中化,是以味薄者升而生,气薄者降而收,气厚者浮而长,味厚者沉而藏,气味平者化而成。”
临床医者所说的补之以辛甘温热及气味之薄者,就是帮助春夏之升浮。也是泻秋冬收藏之药也。在人体就是肝和心也。医者所说的补之以酸苦咸寒及气味之厚者,就是帮助秋冬之沉降,也是泻春夏生长之药也。在人体就是肺和肾。淡味药,渗就是升,泄就是降,佐使诸药也。用药者,善于运用此法则生,逆此则死。即使不死,也是危险矣。
药物有五味,而五味也有阴阳之分。辛甘发散的属阳,酸苦涌泄的属阴。淡味渗泄的属阳,咸味涌泄的属阴。辛甘酸苦咸淡六味,或收敛,或者发散,或者缓和,或者急暴,或者燥湿,或者润泽,或者柔软,或者坚实。应该根据病情之所宜来运用,以调和气机,使阴阳归于平衡为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