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希替尼作为经典的第三代EGFR-TKI,解决了一代、二代EGFR-TKI耐药,是针对T790M继发突变首个有效的上市药物;在初治的EGFR突变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打造了单药史上最长的PFS。但是目前奥希替尼耐药后的用药问题,成为了EGFR突变患者的“老大难”。而近期正在召开的2020ESMO为我们提供了两大新的治疗方案,有效率可观!
Amivantamab(JNJ-6372)联合Lazertinib,治疗奥希替尼耐药患者有效率36%!
Amivantamab(JNJ-6372)是杨森制药与丹麦Genmab公司合作研发的的靶向EGFR和cMet的人源化双特异性抗体。2020年3月被美国FDA授予突破性药物资格,用于治疗含铂化疗后疾病进展的EGFR 20ins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而该药用于治疗C797S突变或MET扩增的奥希替尼耐药患者的临床实验也在进行,并已经有了初步的数据公布。Lazertinib是杨森公司与韩国柳韩洋行(Yuhan)公司共同开发的治疗NSCLC的创新药物。它是一种第三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可以用于治疗携带EGFR基因突变的NSCLC患者。在去年ASCO会议上发表的1/2期临床试验结果表明,lazertinib能够在已经对EGFR-TKI产生抗性的NSCLC患者中达到61%的客观缓解率(ORR),同时在携带脑转移瘤的患者中达到55%的颅内ORR。两药的联合形成了同时抑制MET、EGFR蛋白和EGFR=TKI三靶的效应,封锁了EGFR通路活化中涉及的多个通道。此次ESMO大会上报道了针对该药的CHRYSALIS研究(NCT02609776),研究为Amivantamab单药或联合Lazertinib治疗EGFR 19Del或L858R突变的NSCLC患者的I期临床试验。分为梯度剂量组和剂量扩增组。在剂量摸索的第一阶段,纳入26例患者,最终确定了240mg Lazertinib联合1050mg Amivantamab(小于80kg)或1400mg Amivantamab(大于80kg)的剂量为最佳用药剂量。成为后续扩增组入组患者的使用剂量。进入扩增组后,继续纳入了两类患者:①EGFR初治患者;②奥希替尼耐药患者。所有患者接受两药治疗。此次结果汇报显示:①在20例初治患者中,JNJ6372+Lazertinib的有效率可以达到100%!中位随访时间和持续治疗时间为7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仍未成熟。②在45例奥希替尼耐药患者中,总有效率可以达到36%,疾病控制率达到60%,中位随访时间4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未成熟。在达到疾病缓解的16例患者中,有14例患者仍在临床治疗中。常见的不良反应为皮疹、输液反应、甲沟炎、低蛋白血症、口腔炎、腹泻、便秘、头昏眼花和乏力等等。其中三级及以上不良反应的比例仅为11%,研究过程中有6%的患者因不良反应永久停药。不良反应中发生率最高的为皮疹,中位发生时间为16天,中位持续时间为29天,有1例患者因此永久停药。目前,JNJ6372在国内正在开展临床研究,具有EGFR突变、20ins、奥希替尼耐药的患者均可扫码入群报名参加。HER3靶向药U3-1402治疗奥希替尼耐药,有效率25%通过基因检测等研究我们可以发现,57%-67%的EGFR突变患者中都会发现不同水平的HER3表达,这也是患者会对奥希替尼耐药的原因之一。U3-1402就是一款靶向HER3的ADC型药物。在2019年ASCO大会上初次报道浏览其治疗奥希替尼耐药的I期数据,显示100%减瘤性。而今年的ESMO会议上,再次报道了U3-1402的I期研究结果。研究共纳入了56例患者,51例 (90%)接受过铂类治疗。EGFR TKI治疗中位线数为2(1-4);49例(86%)患者接受过奥西替尼治疗。接受U3-1402治疗后,56例患者,1例CR,13例PR,25例SD,ORR为25%,DCR为70%,8例(14%)患者疗效不确定,成熟的ORR会更高。因此U3-1402也被认为是未来处理EGFR耐药的新型药物。
国产双口服方案:吉非替尼联合阿帕替尼,降低29%进展风险!TP53 EXON8突变的患者获益明显!
除了上述两种可行方案外,此次在EGFR联合方案上,也更新了两个EGFR-TKI+抗血管药物的临床研究方案。获得了不错的临床疗效。1.ACTIVE研究:吉非替尼联合阿帕替尼一线治疗EGFR突变患者,有效率
ESMO大会上还报道了吉非替尼联合阿帕替尼治疗EGFR患者的疗效,研究纳入了313例患者,分别采用阿帕替尼(500mg QD)联合吉非替尼(250mg QD)和化疗联合吉非替尼(250mg QD)进行治疗。并按照患者有无TP53的突变进行了亚组的分析。研究共纳入313例患者,其中联合治疗组为157例,EGFR靶向单药组为156例。在中位随访15.8个月的时间后,联合治疗组和单药治疗的PFS分别为13.7个月和10.2个月(HR = 0.71, 95% CI 0.54-0.95; P= 0.0189),进展风险下降29%!两组的ORR分别为77.1%和73.7%,联合组具有更强的缩瘤能力,两组患者肿瘤缩小≥30%的比例分别是89.2%:79.5%,两组肿瘤缩小≥50%的比例分别是64.3%:52.6%。更深的减瘤程度,也最终助益了疗效持续时间的延长和PFS的延长。两组的疗效持续时间DOR分别为12.9%:9.3%。亚组分析显示,EGR 19del亚型的患者相比L858R突变的患者,具有更好的疗效,两组的HR分别为0.67和0.72。从基因层面上,具有TP53突变的患者,PFS获益更加显著,其中,具有TP53第8号外显子突变的患者,从双靶向治疗中获益明显 (HR = 0.24, 0.06-0.91),两组3-4级不良反应除了高血压和蛋白尿在联合治疗组发生率更高外(46.5%; 17.8%),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未出现非预期的不良反应。而从耐药机制上,T790M突变在两组的发生概率一致,抗血管的加入并未影响耐药原因的偏倚,患者仍然可以使用奥希替尼三代药物的治疗。当然关键还是期待OS结果的出炉,ACTIVE研究为国内EGFR突变患者提供了一个国产双靶口服用药方案,可以为患者带来更长的无进展生存时间!
声明:本资料中涉及的信息仅供参考,请遵从医生或其他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意见或指导。
本文版权归找药宝典所有,任何个人或机构转载需获得找药宝典授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标注来源“找药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