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与瑕疵并存

读西方人的书时,自己总有一点隔膜,主要是觉得作者在行文之时不能简明扼要。这里面当然有语言翻译的原因,但更多的恐怕是语言习惯的关系。这种感觉在读这本书时尤其明显。

不得不说“忠诚”这个话题,的确是一个好话题,起码是古今中外都共同拥有的一个话题。但要想把这个话题谈得深谈得透,恐怕就需要有点哲学家的思维,然而这本书的作者作为一名文化方面的专栏作家,在哲学思维上似乎稍有欠缺——这也许就是有点书友觉得这本书不及《公正》的原因之一吧。不过,这本书还是蛮有特色的。

特色一:范围广泛

作者似乎使用了头脑风暴的方法,把和与忠诚有关的内容进行了大量的发散性的思考。从而探讨了忠诚在军队中,在家庭中,在爱情中,在友谊中,在企业中,在政治领域中的价值,最后还探讨了忠诚与爱国主义的关系。从这样的一个应用背景下的思考,足可见忠诚作为人类品德的重要。

特色二:时代感强

作为一位文化方面的专栏作家,他有着丰富的文化视野和敏锐的观察力。书中所举的例证,广泛而切实,而且很多事例贴近读者的经历。这就使这本书具备了很强的时代特征。

特色三:实事求是

在对忠诚的剖析上,作者并没有把忠诚作为一种美德而神化,而是冷静地向读者展示,忠诚在不同范围、不同背景下所能产生的善与恶,展示了这一美德也具有两面性的特征。

以上是这本书的特色,但这些特色也给作者的书写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既要保持主题的一贯性,又要涉及各种情景的分析。这样的一来就是使有些地方的论述比较笼统,或者说,让人觉得有些案例尚不能仅用忠诚来表述。例如,在谈忠诚在家庭和在爱情部分中的作用,作者似乎极力在避免人的情感因素(爱情、亲情)。再如,在分析军队中那位乐天派之死时,作者认为是因为这个人没有与同袍建立起忠诚的关系,而在我看来这个人的死更多是因为失去自己的精神支柱(他的妻子)有关。

另外,读这本书时,笔者还有一个感觉,即是中国古代以“忠孝节悌,礼义廉耻”作为美德来规范人们的行为,远比西方文明对美德的认识细致得多。如果用这个标准去看这本书的话,也许其中的一些事例,就需要重新进行一下分类了。

最后,说一下这本书的装帧。白底金字,居中而立,在两个字之间的中英文副标题和作者译者,很好地平衡了两个字与整个封面的比例。在色彩上,白色凸显了金色的价值,突出了忠诚这个主题的价值。为了避免封面白色的单调性,设计者把英文的副标题缩小连缀成线状,在“忠诚”两个字的上下各形成了几条波浪式的透明的凸线,正面不容易看出,但从侧面和手感上却可见可感,这些细微之处,足可见封面设计者对书的主题的把握能力和在设计方面的独具匠心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