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乡愿迷双眼——《论语》悟读【437】
相关推荐
-
《论语》智慧:乡愿,德之贼也。
原 文:子曰:"乡愿,德之贼也." 释 文:孔子说:"老好人是败坏道德的人." 今 解:在中华文化中,为人处世一定要圆滑.但圆滑一定要有度,学会知止和取舍 ...
-
【第418期】音频学《论语·阳货篇第13章》孔子因何痛责乡愿之败坏道德?
音频学<论语·阳货篇第13章>孔子因何痛责乡愿之败坏道德? 17·13 子曰:"乡原(音yuàn),德之贼也." 所谓"乡原",专指一乡中那些貌似 ...
-
薛永武:【国学智慧•论语】孔子反对色厉内荏和道听途说
启人才教育的新视野 孔子非常重视对弟子的做人教育.他鄙视那些色厉内荏.干了坏事却似乎一本正经.显得若无其事而又内心虚弱的伪君子,也坚决反对那些道听途说之徒. 1 [原文] 17.12 子曰:" ...
-
【仕玑国学课】徐强:老而不死就是“贼”吗
最近有一位德高望重的老电影艺术家去世了,大家都感到很可惜.老人家享年99岁,演了70多年电影,到84岁才拿到华表奖"最佳女演员"的称号.在领奖时,她开玩笑说:"我不是影后 ...
-
子曰:乡愿,德之贼也。释:乡,古文鄉,本...
子曰:乡愿,德之贼也. 释: 乡,古文鄉,本义为两人共食,即饗之本字,今简化为享,分享.共享之意.乡亲乡邻之乡是其延申义.本句中应释为享. 愿,祈求.希望之意. 德,本义心行正直,走正道,此处释作品德 ...
-
孔子说的乡愿是什么意思,揭秘乡愿人格形成原因
原标题:(孔子说的乡愿是什么意思,揭秘乡愿人格形成原因) 你知道什么是"乡愿"吗? "乡愿"在以前是个常用词汇,但随着社会生活的变迁,现在用的少了.日常读书看报 ...
-
万千思维输中庸——《论语》悟读【340】
塑脊梁中不偏,立德行庸不易. <论语>第十四篇第十四章: [原文] 子问公叔文子(卫国的大夫)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 公明贾对曰:"以 ...
-
惟其义尽故而仁——《论语》悟读【339】
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仁故能爱. <论语>第十四篇第十三章: [原文] 子路问成人(人格完备的完人).子曰:"若臧武仲(鲁国大夫臧孙纥)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鲁国卞邑大夫)之 ...
-
诚意胜智千百倍——《论语》悟读【341】
以诚立笔走龙蛇,凭信争气冲霄汉. <论语>第十四篇第十五章: [原文] 子曰."臧武仲以防(地名,武仲封邑)求为后于鲁,虽曰不要(yāo,要挟)君,吾不信也." [译文 ...
-
德才兼备建伟业——《论语》悟读【338】
德才兼备建伟业,文武双全展宏图. <论语>第十四篇第十二章: [原文] 子曰:"孟公绰(chuò,鲁国的大夫,为人清心寡欲)为赵魏(晋国最有权势的大夫赵氏.魏氏)老(室老,卿大夫 ...
-
世道从来非诡道——《论语》悟读【342】
世道从来非诡道,人心自古是良心. <论语>第十四篇第十六章: [原文] 子曰:"晋文公谲(jué,欺诈)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译文] 孔子说:"晋文公 ...
-
人生最难是从容——《论语》悟读【337】
无言花自香,淡定人从容. <论语>第十四篇第十一章: [原文]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译文] 孔子说:"贫穷而没有怨言很难做到,富有而不骄傲容 ...
-
仁德家邦万代崇——《论语》悟读【343】
长征气概千秋敬,仁德家邦万代崇. <论语>第十四篇第十七章: [原文]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齐桓公的哥哥),召忽(公子纠的家臣)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 ...
-
漫漫红尘人为先——《论语》悟读【336】
红尘漫漫,为人是先. <论语>第十四篇第十章: [原文] 或问子产,子曰:"惠人也."问子西(楚国的令尹,名申,字子西),曰."彼哉!彼哉!"问管仲 ...
-
举贤荐能千秋事——《论语》悟读【344】
举贤荐能千秋事,知人善任百代业. <论语>第十四篇第十八章: [原文] 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zhuàn)与文子同升诸公.子闻之,曰:"可以为'文'矣." [译文] 公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