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舟听雨晚唐系列 安史之乱(六)河北风云起,史思明、李光弼登场
相关推荐
-
182篇:暴锤史思明,郭子仪、李光弼六战六捷!
本文合计3800字,预计阅读时间10分钟 在未来的几年时间里,笔者将以史实为依据,用类似小说的形式,将我国的古代历史,一点一滴地书写下来. <隋唐300年>第182篇 暴锤史思明,郭子仪. ...
-
哥舒翰手握二十万大军,为何打不过安禄山?一战打光唐朝精锐?
哥舒翰手握二十万大军,为何打不过安禄山?一战打光唐朝精锐? 原创2021-06-09 19:51·大福读史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 ...
-
从安史伪燕政权内部,分析安史之乱为何没能推翻唐朝
对于熟悉历史的朋友,安史之乱应当不会陌生.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开元盛世的繁荣在此动乱中被推毁殆尽. 既然安史叛军的破坏力如此巨大,一度占领了长安.洛阳两京,逼得玄宗南逃幸蜀,肃宗西迁灵武, ...
-
扁舟听雨晚唐系列 安史之乱(四十六) 敌人只有几百米了,李光弼和仆固怀恩还在内讧
从乾元三年,即公元759年九月史思明攻陷洛阳开始,一年多的时间,史思明被陕郡的唐军和河阳的李光弼部牢牢锁死在洛阳,到上元元年,即公元760年十一月,怀州失陷,黄河北岸的西大门被打开,史思明面临严重的后 ...
-
扁舟听雨晚唐系列 安史之乱(四十九) 无言的结局
皇帝费劲千辛万苦发起的开源节流计划,最终以惨败告终,好几个皇帝亲自任命的军区司令被杀. 无可奈何之下,皇帝又把他那慈祥的目光,望向了远方那美丽的东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经过了一年的折腾,帝国中央 ...
-
扁舟听雨晚唐系列 安史之乱(四十七) 彻底崩盘的燕帝国
伴随着邙山之战的获胜,河阳和怀州很快就被燕军攻占,燕军再次出现了此前安禄山南下席卷时的有利局面,完整的控制了黄河以北.太行山以南,可以后顾无忧的西进陕郡.潼关,局势似乎再次向燕军有利的方向发展.然而, ...
-
扁舟听雨晚唐系列 安史之乱(四十五) 坐困洛阳的史思明
邺城之战前,帝国轰轰烈烈的整出来了九大节度使,随着邺城惨败,帝国的座次就需要重新排一排了.九大节度使中,有人死去,如战死的李嗣业,病死的鲁炅,也有人丢了自己的家底,如崔光远和季广琛,这些人的退走,自然 ...
-
扁舟听雨晚唐系列 安史之乱(四十四) 为什么说藩镇割据是必然出现的历史阶段
如果有人突然问大家,藩镇割据到底是什么?我想绝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是,这还用问吗,藩镇割据谁不知道,历史教科书都浓重介绍过,作为中国人只怕没几个人没听过这个名词.接下来的第二反应,多半是,咦?藩镇割据到 ...
-
扁舟听雨晚唐系列 安史之乱(四十三) 可怜的帝国是被谁整破产的
乾元二年,即公元759年,朝廷新建5炉专门用于试点增发50面额的大额货币,三月底开始筹备,九月开始发行,半年左右的时间里,大额货币的发行量最高可能达到接近二十万贯,大约2亿的新钱. 看了前面两节的介绍 ...
-
扁舟听雨晚唐系列 安史之乱(四十二) 真在的决战,千年前的货币战争(下)
上一节说到了玄宗皇帝末期,曾授权杨国忠主导过一次货币改革,而杨国忠的这一次货币改革主要有两个思路: 第一个是驱逐市面上的假钱,直接从库存中拿出3个亿,以一定比例允许民间拿手中的"恶钱&quo ...
-
扁舟听雨晚唐系列 安史之乱(四十一) 真在的决战,千年前的货币战争(上)
邺城决战惨败,帝国遭遇了军事上的沉重打击,不过按照常理来说,胜败乃兵家常事,唐军的损失撑破了天也就三四万人,之前的灵宝之战.陈涛斜之战,哪次不比这次损失大,帝国也还是挺过来了. 燕帝国即便赢得了一场辉 ...
-
扁舟听雨晚唐系列 安史之乱(四十) 大哥是怎样炼成的
邺城(相州)之战以燕军全胜,唐军惨败而告终,唐军欲快速消灭燕帝国的企图,至此彻底落空,唐帝国和燕帝国不得不延续长期对峙的局面. 从唐军收复两京开始,甚至可以追溯到安禄山死亡,安庆绪即位后开始,燕帝国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