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肋还是利器?网球正手削球的力学旁通及主被动时的演化
削球技术连载:(3)

正手削球技术在如今的职业网球比赛中,与正反手等技术相比,球员们用的机会可以说是少的可怜,多数出现在接发球和大角度的被动回球中运用,在主动放小球中也偶尔炫一下,难道这一技术成了“鸡肋”了吗?其实不然,仍然有一些球员在技术常态中不断的将其不断的锤炼与演化,更有甚者用其取代了正手击球。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道“鸡肋”中到底有什么值得我们吸收的“养分”?
力 学 旁 通
在基本力学的碰撞力学原理上,正手削球同反手削球都是球拍在垂直维度上,以一定的倾斜角度与网球发生偏心碰撞,形变分离后,网球以向后旋转(下旋)向前运动。

对这一力学解释,我们可以从剑术中取法,将正手削球变成柔中带刚的进攻的利器!

也可以从台球中悟其旋转的秘密,将正手削球变成关键时刻扭转乾坤的法宝!

那么,正手削球在被动与主动时是什么样的呢?
被 动 防 守
被动防守,一般指对方回球线路角度较大,步伐不能为常规正手提供保障时,球员们才会不得已采用以开放式为主的跨步与滑步结合的方式来完成,下肢主要提供支撑动力,靠躯干的扭转带动手臂挥拍击球。

克里斯特尔斯在正手削球最后,以非持拍手撑地协调身体的平衡。

小德的超级柔韧魅力,一点也不逊女子球员。

那么女子球员的柔韧到底有多强呢,看下小威正手击球就知道了!

还有一种情况,是休伊特这个样子的,臀部后坐来维持平衡,通常击球后会坐在地上,但这一处理可以降低受伤风险的几率。

榜样:在被动状态下,欣赏与学习下 “眼镜侠” 的关闭式正手削球技术,跨步腾空击球后,快速屈膝调整重心复位,这对下肢力量与柔韧的要求极高。

(温馨提示:模仿需谨慎,量力而行)
主 动 进 攻
主动时,主要指进攻球员在时间与空间上有充裕的选择,以正手削球来变化进攻的节奏、线路等。
费天王偶尔在主动时,也将这一“鸡肋”技术演练一番,以免生疏!

换一个角度,观察下,这一技术主要是对挥拍速度在向上与向前两个分速度的毫厘把控能力的反应,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卸力”的手感。

下面介绍一位罗马尼亚女子网球运动员莫妮卡·尼古列斯库(Monica Niculescu),总感觉她和某人长得特像,谁呢?

在国内几乎很少看到关于她的技术分析文章,她竟然以正手削球取代了正手击球,什么意思?看下面的动图就知道了,很开眼界的,网球居然可以这么打。最近杏坛玫瑰露特别喜欢关注这类有着鲜明个性球员的技术,特别的技术必有其特别值得学习之处。
先从远处看下,这一打法另小威都颇为难堪,因为必须用足够的上旋才能将球提拉起来。感兴趣的网球之友可以找一下这场比赛欣赏下,特精彩!

将视线再拉近点,看清楚点了吧,就是将削球技术取代与演化成了她的正手击球技术。

将镜头再拉近些,就看出来莫妮卡居然采用比“搞笑”的握拍方式与纳豆的反向随挥,所以网球技术的好看与实用这个哲学命题非常有趣,好看的不一定适合你,实用的不一定好看,总之一定要发现与坚持适合自己的网球技术,而不是复制球星的技术,因为你就是你!

一个不按套路出牌、个性魅力十足的球员,可打可削变幻莫测!正是布朗、孟菲尔斯等这些网坛“奇侠”才让网坛不在 “沉闷”,更加百花齐放与争奇斗艳!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