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人生无善无恶,一切本为自然
相关推荐
-
庄子:高寿是耻辱的开始,钱是祸的源头,做好这几点人生才能圆满
中国人一直都有这么一个传统,那就是祈祷自己能够大富大贵,长命百岁. 大富大贵和长命百岁,其实都是特别好的事儿.不过,在这千千万万人当中,又有多少人能够完全做到富贵和寿命双全呢? 不是说没有,而是说能够 ...
-
古人说:“寿则多辱”,这句话该怎样理解?
古人说:"寿则多辱",这句话出自<庄子·外篇·天地>,是帝尧和华封人之间的一段对话.主要讲的是帝尧在视察华封封地时的故事,华封人在祝贺帝尧长,富有和多子这三项人生幸事时 ...
-
人生无善无恶,一切本为自然
人生世俗之间,本不存在所谓好坏,但是有了立场.标准.意识之后,才有了关于好坏的感受. 我们总是在站在自己的立场,拿自己的主观意识将世间事物区别为好坏和得失,但是换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一切都是主观所产生的 ...
-
无善无恶11:事物的中性
编辑:筱燕 设计:小小 期数:第403篇 心之力 | 爱语言 | 爱沟通 | 正念力 | 悟书会 引子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四句话是明代著名哲学家王阳明( ...
-
人性本是无善无恶,可以为善,也可以为恶
你所认为的你,并不是真正的你
-
天地生意,花草一般,花草无善无恶,都是人心赋予的
[原文]侃去花间草,因曰:"天地间何善难培,恶难去?" 先生曰:"未培未去耳."少间,曰:"此等看善恶,皆从躯壳起念,便会错." 侃未达. ...
-
心即理,理是道,无善无恶即是“至善”,至善才能辩别”相对的善恶”
心即理,理是道,无善无恶即是"至善",至善才能辩别"相对的善恶" 2021-10-6摘 王阳明与"心学" 中国古代的思想历史,如果以儒学的 ...
-
[]《卷上•薛侃录》无善无恶者理之静,有善有恶者气之动
各位朋友,咱们读一段<传习录>上卷,薛侃和王阳明的一段对话,他涉及到无善无恶的问题. 一.躯壳起念 看善恶便会错 [侃去花间草,因曰:"天地间何善难培,恶难去?"先生曰 ...
-
|无善无恶:不要轻易给事物打标签
传习录>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王阳明有个弟子叫薛侃,此人喜欢养花.有一天,他在花园里锄草,大概是锄草太辛苦了,他心情有点不好,王阳明路过时,他趁机就抱怨说:为什么世间上善难培,恶难除呢? 王阳明 ...
-
[转载]明儒王守仁: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原文地址:明儒王守仁: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原文作者:辽宋兴华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字伯安,号阳明,谥文成,绍兴府余姚人( ...
-
王阳明: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王阳明: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