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义方弹劾李义府(资治通鉴卷二〇〇之四)
相关推荐
-
大唐往事(243):宰相包小三,惹出一桩人命官司
第二篇 盛世欢筵:权杖的游戏(35) 四名宰相中第一个要讲的,是李义府. 先讲李义府,因为他是明打明的后党,而且直接冲锋在帝后争锋的第一线. 李义府当初发迹,靠的是上了那个'废王立武'的报告,打响反击 ...
-
旧唐书忠义王义方,泗州涟水人也
王义方,泗州涟水人也.少孤贫,事母甚谨,博通<五经>,而謇傲独行.初举明经,因诣京师,中路逢徒步者,自云父为颍上令,闻病笃,倍道将往焉,徒步不前,计无所出.义方解所乘马与之,不告姓名而去 ...
-
唐高宗、武则天的宠臣李义府违反国法上演“英雄救美”,御史为何敢于出面弹劾?
英雄救美 656年,唐高宗.武则天夫妇的宠臣李义府看上了美艳女子淳于氏,但她因犯案被囚在大理寺狱中.李义府果断"英雄救美",勒令大理寺丞毕正义判决淳于氏无罪释放,并准备把她接到家中 ...
-
初唐直臣王义方:海南教育第一人
前言 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先主因为觉得侍御史张元达能整肃奸人,给他改名张义方,因为他想到了唐高宗年间的王义方. 但是,唐高宗和王义方的君臣缘分,一点也不像唐太宗和魏征那样美妙. 唐高宗曾在被监察御史魏真 ...
-
他是朝中第一个提出废后立武的人,他是被送外号“人猫”的一代奸相
形容奸险小人常用的"笑里藏刀"这个成语,典故出自唐代宰相李义府. 因为聪明过人,再加上勤学好问,李义府八岁那一年已名满村里.是黄金总是会发亮的,一转眼到大唐贞观八年(634年),二 ...
-
救时之相姚元之(资治通鉴卷二一一之四)
开元三年春正月癸卯(二十日),唐玄宗任命卢怀慎为检校吏部尚书兼黄门监.卢怀慎为官清廉谨慎,生活节俭朴素,从不谋求资财产业.他虽然作了卿相的高官,但却常将得到的俸禄和赏赐随手周济给自己的亲朋故旧,因而他 ...
-
玄宗兄弟(资治通鉴卷二一二之四)
开元七年九月甲寅,唐玄宗将宋王李宪改封为宁王.有一次,唐玄宗在楼阁之间的天桥上发现一名卫士将吃剩的饭菜倒在坑穴之中,他感到非常生气,就准备要将这个卫士打死.玄宗盛怒之下,身边的人没有敢劝阻的.这时李宪 ...
-
二刘坚守孤城(资治通鉴卷二〇〇之十四)
起初,刘仁愿和刘仁轨等人屯驻在熊津城.高宗皇帝给他们下敕书,说"平壤的大军撤回后,你们仅有一座孤城难以独守,应当撤回到新罗境内.如果金法敏提出要你们留下来镇守,你们就留下来:如果他们不需要, ...
-
刘仁轨失利百济(资治通鉴卷二〇〇之十三)
起初,苏定方平定百济国后,留下郎将刘仁愿镇守百济府城,又以左卫中郎将王文度为熊津都督,镇抚馀众.王文度渡海时去世,百济国僧人道琛.将领福信等人聚众据周留城,从倭国迎立原王子扶余丰,率兵围困刘仁愿镇守的 ...
-
苏定方平定百济国(资治通鉴卷二〇〇之十一)
百济依仗得到高丽的支援,数次侵伐新罗:新罗王金春秋上表向唐廷求救.高宗命以左武卫大将军苏定方为神丘道行军大总管,统率左骁卫将军刘伯英等率水陆十万大军讨伐百济.以金春秋为嵎夷道行军总管,率新罗之众配合唐 ...
-
下不失义,上不失仁(资治通鉴卷二〇〇之十)
凉州刺史赵持满,力大无穷,又擅长射箭,性格豪爽任侠,他的姨母是韩瑗之妻,他的舅舅驸马都尉长孙铨是长孙无忌的族弟.长孙铨因长孙无忌之案被流放到巂州.许敬宗担心赵持满会作难,就诬称他和长孙无忌一同谋反.朝 ...
-
长孙无忌“谋反”案(资治通鉴卷二〇〇之九)
武氏因太尉赵公长孙无忌一方面接受了高宗和她的重赐,一方面却不支持自己而极为不满.后来在讨论废王后时,燕公于志宁也立场中立不发一言,武氏对他亦很是不悦.许敬宗也曾多次向长孙无忌说明不支持武氏的利害关系, ...
-
苏定方平定西突厥(资治通鉴卷二〇〇之八)
苏定方征讨西突厥沙钵罗可汗,大军到了金山之北,先大败处木昆部,其俟斤(部落首领)懒独禄等人帅万馀帐前来投降,苏定方对他们加台抚慰,并派千余骑兵与其同行. 右领军郎将薛仁贵对朝廷进言道:"泥孰 ...
-
再贬褚遂良(资治通鉴卷二〇〇之七)
褚遂良被贬后,韩瑗上疏他诉冤道:"褚遂良废寝忘家地治理国家,一心为了这些身外之事,他的情操经历风霜,他的意志坚如铁石,他是社稷旧臣,是陛下贤良的辅佐之臣.遂良在从未听闻有什么罪状的情况下被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