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ld 住 3 个小矮人,瞬间提升 10 倍自控力

一颗绿豆 

提升自控力,如此简单。

1

3 个小矮人和黑雪猛兽

你曾经也是这样吗?还有一周就要准备英语六级考试了,而你在此之前,压根没有进行复习。

你有点慌了,这已经是你第二次考英语六级了。你很渴望这次能够考过,算是给大学划下一个完美的句点。

你很想静下心好好复习,然而诱惑太多,最新的电视剧已更新、好朋友约你去旅游、你最爱的歌星在周未将在你的城市开演唱会......

这时候,你脑子里面冒出了三个小矮人:

我要做」小矮人说:这次考试太太太重要了,再不考过,以后就没有机会再考啦!赶紧滚去复习!其它一切都是浮云,如梦幻泡影。你要推掉一切无关事务,你要马上去复习!

我不要」小矮人说:不要看肥皂剧啦!越看越傻。不要整天去旅游啦!花钱又受累。不要去看演唱会啦!自己用电脑看视频就可以了,效果差不多。总之,你不要再去做这些浪费时间的事情啦!

我想要」小矮人说:我知道你内心其实并不是想去玩耍,你真正想要的,是顺利通过这次考试,了结你在大学里面的一个遗憾。毕竟,考过英语六级,是你大一时就对自己许下的心愿。如果你这次仍然没有通过,你将会抱憾终生。因为,这个经历,是你又一次向诱惑妥协的例证。

正当这三个小矮人在「指手划脚」,要替你作出最终决定的时候,突然一只黑雪猛兽从天而降,大喝一声:「让考试见鬼去吧!咱们可以愉快玩耍去!峰回路转的剧情,秀丽的风景、动听的音乐,这一切让人垂涎三尺,何不「大快朵颐」?

完了完了,原本三个小矮人已经打算替你做出一个好决定,现在又出来一只黑雪猛兽,这下可好,你该听谁的?

貌似都说得蛮有道理,而且猛兽兄说得更有道理,它的人生信条:「人生苦短,及时行乐」棒棒哒!

于是,你跟猛兽兄一起去愉快玩耍了

3 个小小矮人欲哭,却没有泪。

2

3 个小矮人的身世揭密

鸿蒙初开,天地混沌。

随着各类生物的不断进化,终于在 10 万年前,第一个智人出现了。

一开始智人的生活比较简单,但是随着人口增长,人与人之间开始产生更多的联系。

在联系当中,每个人都得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自己,比如,抑制自己去偷别人老巢里面的老虎肉的冲动,打算和某位漂亮的姑娘生儿育女,在别人危险之际出手相救(毕竟自己很可能也会有碰到危险不能自救的时候)。

于是,有三股力量「我要做」、「我不要」、「我想要」开始在人类的头脑里面扎根,因为这三种力量,不仅严重影响到个人的生活,而且更影响一个部落的存亡。

这三股力量,后来演变成 3 个小矮人,他们三个合成一起,叫做「意志力」,也叫「自控力」。

据书籍《自控力》记载:

意志力实际上是「我要做」、「我不要」、「我想要」这三种力量,它们协同努力,让我们变成更好的自己。

这三种力量,分别存在于人类大脑里前额皮质的三个区域。

斯坦福大学的神经生物学家罗伯特·萨博斯基(Robert Sapolsky)认为:

现代人大脑里前额皮质的主要作用是让人选择做「更难的事」。

如果坐在沙发上比较容易,它就会让你站起来做做运动。如果吃甜品比较容易,它就会提醒你要杯茶。如果把事情拖到明天比较容易,它就会督促你打开文件,开始工作。

因此,如果我们想要提高我们的自控力,就需要hold住「我要做」、「我不要」、「我想要」这三个小矮人,并利用它们的力量,打败黑雪猛兽。

3

3 个小矮人需要避免的坑

在黑雪猛兽面前,我们除了要靠「我要做」、「我不要」这两个小矮人赋予我们的能量以外,最重要的是,时刻调动「我想要」小矮人,因为它代表着你真实的目标与欲望,它的力量是最强大的。

然而,黑雪猛兽在与 3 个小矮人战斗时,会偷偷给它们挖下很多坑。所以我们要hold住小矮人们,让它们能够准确识别出这些坑,避免掉下去。

第 1 坑

× 堕落的自己是一个坏人

√ 不要为自控加上「道德的标签」 

道德许可(moral licensing)是指:

当自己对某事有一个明确的道德标准之后,在做出与这项道德标准相关的行为和判断时,反而更倾向于违背这项道德标准的行为。

比如:当你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公众场所扔垃圾是一种很可耻的行为时,你那慷慨激昂的表现让你觉得你自己的头顶出现了一圈光环,你好像做了一件很不错的事情。

因为你在向观众传播一种正理念,于是你感觉良好。这种良好的感觉,会让你在实际生活中更容易在公众场所扔垃圾。

我们对于自己的言辞过于自信,但是却忽略了当自己为自己戴上道德的帽子,却挡住了自己的双眼,因此更容易做出不道德的行为。

据书籍《自控力》记载:

所有被我们道德化的东西都不可避免地受到「道德许可效应」的影响。

如果你去锻炼了就说自己「很好」,没去锻炼就说自己「很坏」,那么你很可能因为今天去锻炼了,明天就不去了。

简单地说,只要我们的思想中存在正反两方,好的行为就总是允许我们做一点坏事。

所以,不要觉得你今天花了几个小时去复习一门重要的考试就觉得很好,为它加上「道德的标签」。

这种很好的感觉,很可能让你为明天的放纵找到一个很好的理由,因为人们实在太喜欢对自己做过的好事进行奖赏了。

第 2 坑

× 时刻关注自己的进步

√ 不要忘记当初我们为什么出发  

这个陷阱有点类似上一个,在为考试而复习了很久之后,我们感觉更有信心了,因为复习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当心!这种进步的感觉很容易成为放松的借口。

前进一小步会导致你后退两大步。

你需要明白,为考试而复习那本来就是很应该的事情,不要沾沾自喜,没有达成真正的目标之前,再多的付出也只是增加了成功的机率,而不是为成功打了包票。

好好地三思,你复习的行为的目标是取得进步还是最终考取一个好成绩?在没有达成真正的目标之前,你有没有理由止步不前?

回想一下你生活中的例子,有没有曾经试过,经过1小时的努力学习,却赏赐了自己2小时的欢乐时光?

在你因为一种喜悦的感觉想放纵自己的时候,想一想这种喜悦,是否是你最终的目标带给你的?

如果不是,那就是一种阻碍你前进的错觉。在路途中长途跋涉遇到一个休息站,那种欣喜若狂的感觉当然是油然而生,这时候不要忘记当初我们为什么出发,那么你就不会在休息站停留太久。

第 3 坑

× 相信情绪不佳的时候做出的决定

√ 不要作出虚假的奖励或改变的承诺

让我们接着上面为考试而复习的例子,假如你很不幸,昨天几个小时的复习让你今天感觉良好地放纵了自己一整天,你猜,明天的你的心理状态是如何的呢?

我想大多数人会后悔、会责怪自己。但是这样做却使自己又掉进了另一个陷阱。

因为「导致更多堕落行为并不是第一次的放弃,而是第一次放弃后产生的羞耻感、罪恶感、失控感和绝望感」。

这是为什么呢?当我们处于各种不良情绪的感觉之下时,我们潜意识里面又生产了一个新的目标:想要更快乐。

这是很自然的,没有钱的时候我们会想着更有钱,不快乐的时候我们当然想更快乐。但是在目标之间的决战当中,「想要更快乐」这个目标总是战胜了自控力的目标。

也即是说,情绪不佳的时候我们做出的决定,只是为了让自己更快乐,而不是为了达成我们最终想完成的目标——在这里指考取一个好成绩。

为了让自己更快乐,明天的你:

要么作出虚假的奖励——你觉得很不快乐,所以你觉得只要你继续看电视或者做点别的事情,就能让你高兴起来。

要么作出改变的承诺——再把这部电视剧看完吧,明天开始就不再看了,好好复习。

但是虚假的奖励只会让你陷入一个不断循环的怪圈而不能自拔,那并不会让你更快乐,只会让你的罪恶感更强烈罢了。

而作出改变的承诺好像让你内心欢喜起来,你想象自己变成更好的样子感觉一阵兴奋,但是实质上你在原地踏步。

如果你把改变交给未来的自己,那只是一种妄想,这只不过是又一个陷阱。

第 4 坑

× 明日复明日

√ 不要指望未来的自己

好吧,随着你不断地掉进陷阱,你现在已经堕落两天了。

你在堕落的第二天里面,你既给了自己一个虚假的奖励,又作出了一个改变的承诺。

你说在今天要发奋图强,可是你很快又发现事情并非那么简单。

我们会把未来的自己想象成完全不同的一个人——这是个令人费解但却不难观测的错误,我们把未来的自己理想化了,希望未来的自己可以做到现在的自己做不了的事。

当我们到了未来,理想中’未来的自己‘却不见了,最后作决定的还是亳无改变的曾经的自己。

因此,不要指望未来的自己,当诱惑来到你的面前,请等待十分钟,时刻想着你的目标,预先对未来的自己作出承诺,想象一下未来的自己,是否会比现在的自己更好。

如果现在的你并没有意识到未来的自己其实就是现在的自己,你很可能会把希望寄托在未来。

当下永远是最重要的,你未来的自己就是现在的自己所做的决定所形成的,如果现在你做不了一个好的决定,未来的自己也一样如此。

正所谓明日复明日,明日何时了。

第 5 坑

× 随波逐流

√ 不要被别人传染

心理学上有一个理论叫「社会认同」,此理论在《影响力》一书中也有提及。

它说明:

当群体里的其他人都在做某件事时,我们很容易认为这件事是应该做的聪明事

比如为什么人们那么热衷去留意「排行榜第一位的电影」、如果你看到别人在随意踩踏草地,你是不是也更加心安理得地做同样的事情?

自控受到社会认同的影响,这使得意志力和诱惑都具有传染性。

如果你想避免掉进这个陷阱,那么你需要增强你的免疫系统,在看到别人做着与你目标相反的事情时,回想自己的目标,再决定你是否要与他人保持一致。

你还可以在决定实施一个计划时,给自己找一个好榜样,当你将要放弃时,想想你的榜样在此时会怎样做?

此外,公开你的计划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比如我在2014年,公开过我的「每天阅读2小时」计划,尽管这个计划实施起来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力,但是我得说我基本能完成任务。

第 6 坑

× 告诉自己「不要看电视」

√ 不要对「我不要」说不

听着,跟着我的话去做,告诉自己,在接下来的五分钟内,不要去想谢霆锋(如果你愿意,你也可以替换成别的人,最好是你熟悉亲近的人)。

如果你有坚持五分钟,那么你会惊奇地发现,为什么我们控制不了自己的思想?我们明明告诉自己不要去做一件事情,但是我们却摆脱不了。

有人把这种效应叫做「讽刺性反弹」:

当人们试图摆脱某种想法时,它却像回飞镖一样’嗖‘地飞回来了

心理学上有一个罗密欧和朱丽叶效应,含义是越是禁止两人相爱,他们就爱得越深。

在意志力中,有一个「我不要」的力量,如何摆脱这个力量呢?

比如当你想认真复习考试,不想去看电视剧浪费时间的时候,你告诉自己不要去看电视吗?这样于事无补,反而会促进你去看电视。

更好的做法是:把「我不要」变成「我想要」,别想「我不要看电视」,你应该去想「我要复习」。

试图压抑自己的想法、情绪和欲望,只会产生相反的效果,让你更容易去想、去感受、去做你原来最想逃避的事。

4

我想和你讨论

看完上面的坑,你试过掉进哪个呢?

欢迎留言与我交流。

图源:本文图片来自于网络

我是绿豆侠终身学习者

如果此文章对你有帮助,

请转发此文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