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百韬战死沙场之前,已经为自己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相关推荐
-
国军最厉害的4个兵团:3个亡于淮海战役,1个亡于辽沈战役
在电视剧<大决战>里,不管是辽沈战役.淮海战役,还是平津战役,国军最高级的野战指挥机关都是兵团.在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里,国军分别出动了4个兵团:在淮海战役里,国军一共出动了7个兵团和1个绥 ...
-
淮海战役—国军2名中将被毙、3名中将自戕、124名将领被俘
1948年9月,当济南战役仍在激烈进行中,粟裕就于9月24日7时发电报给中共中央军委:"建议着即进行淮海战役." 中共中央军委经过慎重考虑,于9月25日19时复电,同意粟裕的建议: ...
-
淮海战役的关键之战
1948年11月6日,淮海战役发起.华东野战军主力于11日在碾庄地区,完成了对国民党军黄百韬兵团的合围,该兵团被聚歼已成定局,只是时间问题.那么歼灭黄百韬之后,下一个歼灭目标应该指向谁?当时,国民党徐 ...
-
没有郭汝瑰,粟裕还能不能打赢淮海战役?
情报不能没有,但是也不要过分夸大间谍的作用.克公说过,情报70%是来自公开渠道的信息,对这些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之后得出的结论,卧底和间谍传来的有用的情报往往并不多,没有那么关键,至少不是决定性的. ...
-
黄百韬临死前的3问,答案就是华东野战军歼敌“七不”动员令
#大决战征文大赛# 11月22日晚上,156师残部企图突围时被打散.成为孤家寡人的黄百韬举枪自杀,是第二十五军副军长杨廷宴把他掩埋的. 杨廷宴就化装成伙夫,还不忘在脸上抹一把黑泥,终于逃回徐州,向杜聿 ...
-
解放战争:淮海战役杜聿明三十万部队为何被全歼?有此人不败才怪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规模最大的战役,战役之前国民党集中了五个兵团围绕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广阔地带,其中四个兵团沿陇海铁路摆开了"一字长蛇阵",这四个兵团分别是最东边的黄百韬的第7兵团,夹 ...
-
淮海战役中,在杜聿明集团被包围的40天里...
淮海战役中,在杜聿明集团被包围的40天里,有一个国民党军无法解决的严重问题,就是粮弹两缺. 蒋介石最初幻想在二三日内可以同黄兵团会师,拒绝投送粮弹.继而发现这一战役不是如他想象的那么容易,才于12月6 ...
-
淮海战役,邱清泉兵团号称最强兵团,麾下5个军的战斗力如何?
淮海战役爆发时,国民党军徐州剿总下辖4个机动兵团,这四个兵团呈T字型集结在徐州附近.李弥.孙元良兵团居中,而邱清泉.黄百韬兵团位于两翼,犹如徐州剿总的左膀右臂. 此前我们已经分析了黄百韬兵团的大致情况 ...
-
如果杜聿明不去增援黄百韬,去追击中野,淮海战役会怎么样?
淮海战役之所以比辽沈战役难打,就在于辽沈战役解放军已经是完全优势,平趟过去就可以赢,而淮海战役双方的实力差距其实并不大,所以国军其实有很多翻盘机会,不止一个地方只要国军不出错,都不会把一个明明起码可以 ...
-
鏖战华东(十七):战略大决战之淮海战役(上)
引言: 济南战役的枪炮声尚未停息,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委粟裕己经在考虑下一场战役了. 国民党增援济南的邱清泉兵团.黄百韬兵团.李弥兵团,担心粟裕的"围点打援"一直畏缩不前,使华 ...
-
邱清泉与黄百韬:不睦的关系,错位的勋章,到底谁是谁的苦主?
邱清泉与黄百韬是国军中的两个重要人物.之所以称之为重要,一是这两个悍将在解放战争中的南线战场上,几乎所有的战役,都能看到他俩的身影,可以说他俩是蒋介石的两个急先锋:二是这两个悍将不仅是南线战场,甚至是 ...
-
淮海战役杜聿明逃跑为何要假冒华野11纵的人
1948年6月,蒋介石遂任命杜聿明为徐州"剿总"副总司令兼第二兵团司令官. 1948年10月23日,廖耀湘第九兵团向黑山发起猛攻,即遭到解放军的毁灭性打击.26日,廖兵团即被全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