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悬解》少阳坏病——小建中汤,炙甘草汤

(0)

相关推荐

  • 【中医】伤寒悬解【二】

    特别提示 本篇内容仅限于中医临床医师辨证论治使用,禁止非医护人员采用,若因私自采用出现的任何后果,与本平台无关. <篇名>伤寒悬解 书名:伤寒悬解 作者:黄元御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 ...

  • 《伤寒论》113方——小建中汤

    第六十八方--小建中汤 少阳九1 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者,先用小建中汤,不差者,与小柴胡汤主之. 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芍药六两 生姜三两,切 胶饴一升      ...

  • 《伤寒论集注 第3部分》 清·张志聪

    寸口脉缓而迟,缓则阳气长,其色鲜,其颜光,其声商,毛发长:迟则阴气盛,骨髓生,血满,肌肉紧薄鲜鞭.阴阳相抱,荣卫俱行.刚柔相得,名曰强也.此节申明上义缓迟之义,寸口脉缓而迟,承上义而言也.上又云:卫气 ...

  • 小柴胡汤是如何用错的?

    辨证用药固然重要,然用药之剂量尤为关键,组方的药味相同,药量不同,其功效迥异.如<伤寒论>中小承气汤与厚朴三物汤,日本人渡边熙说:"汉药之秘,不可告人者,即在药量."一 ...

  • 《伤寒悬解》——坏病提纲两条

    太阳百三十三 伤寒,吐下后,发汗,虚烦,脉甚微,八九日,心下痞硬,胁下痛,气上冲咽喉,眩冒,经脉动惕者,久而成痿. 1 伤寒,吐下后,而又发汗,阳虚生烦,脉甚微弱,至八九日,心下痞硬,胁下疼痛,缘阳亡 ...

  • 《伤寒悬解》少阳下篇之坏病——小建中汤

    卷九少阳下篇 少阳经下篇十六章 柴胡 少阳坏病 少阳在半表半里之间,故宜小柴胡,半表半里治之.而半表之阳盛,则小柴胡之黄芩不足以清表阳,而人参反益半表之热,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是也.半里之阴盛,则 ...

  • 《伤寒悬解》少阳经病——小建中汤,黄芩加半夏汤,大柴胡汤

    少阳九 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者,先用小建中汤,不差者,与小柴胡汤主之. 1 少阳阳弱,阳之初始,故其脉细:少阳之经,在二阳三阴之间,虚入太阴,盛入阳明:阳脉涩者,经气结滞而梗涩,是不及细 ...

  • 《伤寒悬解》少阳坏病——柴胡加龙骨牡蛎,柴胡加芒硝汤

    少阳二十七 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 太阳中风,而传少阳,是谓少阳中风.少阳之经,脉循两耳,少阳病则经气上逆,浊气上填,故两耳无闻:少阳之脉,起于目之锐眦,相 ...

  • 《伤寒悬解》少阳坏病——柴胡桂枝干姜汤、大陷胸汤、半夏泻心汤

    少阳坏病入太阴去路二章 少阳三十二 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1 少阳病,不可发汗,也不可泄下,倒行逆施 ...

  • 《伤寒悬解》少阳坏病——结胸与痞证

    少阳坏病结胸痞证五章 病在少阳,或入阳明之腑,或入太阴之脏.将入阳明,而经证未罢,下早则为结胸,将入太阴,误下则为痞,与太阳之结胸.痞证由来正同也. 1 师言经证未罢,下早而为结胸,感觉不妥,经证未罢 ...

  • 《伤寒悬解》——暑病理论

    暍病三章 暍者,夏月而伤风寒,郁其表热.表热盛则内气虚,故不可汗下.以寒则伤形,故外闭而为实,热则伤气,故外泻而为虚.当内度本气之虚实,不宜外泥时令之热寒.汗.下.温针之法,所以伐正而扶邪,不可轻犯也 ...

  • 《伤寒悬解》脏病阴厥——阳回不死,热复太过症,白头翁汤,小承气汤、栀子豉汤

    厥阴阳回不死,热复太过症 厥阴四十六 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 阳回热过,肝气郁陷,泄利未止,而益以后重,宜白头翁汤,清其郁热. 1 热当利之,此是一定之理.热利下重者,此是热过伤阴.肝脾郁陷,肛门 ...

  • 《伤寒悬解》脏病连经——麻黄附子细辛汤与医案

    少阴二 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 1 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热为太阳之经,沉为少阴之脏,此为少阴,脏病连经也.表阳外伤,则见经热,沉为在里,是为脏寒,脉沉发表,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