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架真言 | 传统太极拳综合训练的一种方式

盘架是传统太极拳综合训练的一种方式,把太极拳单练的各种功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太极拳的基本功有如书法中的笔画,盘架则是把笔划组合成一个个完美的字体。
太极盘架中的每一式乃至每一个细微动作都渗透着太极阴阳哲理,否则即使习练数十年也只能在强 身健体这一阶段徘徊,不可能达到武学的上乘境界。
对于习武者,练拳不但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才能不断进步。盘架的目的必须明确:只有通过盘架,才能很好地把握自身整体运动的规律,达到手、眼、身、法、步; 精、气、意、力、神的协调统一,周身一家。
对于太极拳练法,前辈们著书说了颇多,总结了他们自身的习拳心得,给后学者以启迪。毫无疑问,这些经验、法则对初学者是有很大助益的,但同时也必须注意一点。
即:太极拳的内涵靠语言文字是无法尽述的,非经亲身体认,不可能有全面、透彻的认识,语言、文字所描绘出来的太极拳不可能是真正的、全 面的太极拳!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武谚云:入门引路须口授,学拳容易改拳难。作为初学者,在入门时必须有明师指点,方能少走弯路。一旦养成不良习惯,将给以后的习练造 成极大的隐患,对于这一问题,怎么强调也不为过。武术界因习武不当造成自身损伤的并 不在少数,前人覆辙后学切勿重蹈。
作为初学者在入门阶段,关键要学好规矩。掌握每一势的来龙去脉,明确每势在运动 中的虚实、开合、方位、角度、手足的运行路线等等。
行拳时主要掌握头、胸、腰、腹、 背、肩、肘、胯、膝、足的基本运行原理。在每一势的演练中,虚实的变化、松紧的转换 、运行的轨迹,时时处处在运动中变化。任何一个动作的形体的要求都是不尽相同、随势 而变的,不可拘泥,否则无法领悟太极拳的实质,给自己习武造成不必要的障碍,难免误人误己。
如太极拳谱中“沉肩坠肘”一句,实指在某些特定情况下的要求,不能在任何情 况下都拘泥执守,不求变通。太极拳实质是阴阳转换、圆形运动。既然是圆形运动,就应 该有起落、开合、旋转。
如果始终保持着沉肩坠肘这种状态,不求变化,必然出现运转不 灵、僵滞不化,又何谈“九曲连珠,节节贯通”呢?前辈们在授拳时对每势都有明训。
如 :何时松肩,何时旋肩,何时沉肩;何时坠肘,何时掩肘,何时开肘;何时沉腕,何时旋 腕,何时松腕;何时含胸,何时开胸,何时叠胸;何时拔背,何时圆背,何时松背;何时 塌腰,何时松腰,何时旋腰;何时开膝,何时旋膝,何时领膝;何时蹬足,何时拧足,何时沉足等等。
在习拳的动作变化中,要严格遵守,细心体察。这是基本的外形要求,虽 然繁复,习拳者却不可不知。只要认真练习,短时就可掌握。
谈到盘架,就不能不谈盘架的养生作用。坚持盘架可以强身健体,养生延年,这是太极拳风靡神州大地乃至世界的重要原因之一。祛病健身是习练太极拳最基本的要求。就养生健身而言,太极拳盘架是较为理想的选择。若能长年坚持,按标准习练,在增强体质方面有很好的作用。
就盘架而言,太极门中有五行调节法,根据五脏六腑的病症不同,在同一套拳法之中,即可 针对不同的疾病采取不同的练法,通过意念调整气血的走向,使脏腑疾患得到调整。这种练法最为直接有效,采用盘架的整体疗法,使气血在周身运行,调养五脏六腑,可充分提 高人的身体素质,而相对治疗单一疾病的某一常规方法,其治疗的时间相应的慢了一些或 无效果,但对习练者自身整体素质的提高则有较为理想的效果。太极盘架可把有限的能量 依据五行生克乘侮原理,用于调养某个需要的脏器,能够很好地起到祛病健身的作用。通过盘架训练可以变化气质、强健体魄,为习者进一步学练太极推手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