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九十论》其七
相关推荐
-
辩证论治笔记(一)
一,辨阴阳: 病人色清明润泽,病在阳,暗浊病在阴. 如阳黄之人,黄如橘子色,阳主明,治在胃,阴黄之人,色如薰黄,阴主晦,治在脾,由颜色的明暗分辨阴阳. 病人形态安静属阴,躁动属阳,闭目属阴,开目属阳, ...
-
卷五、六 65,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少阳病篇
太阳病,十日以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 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 注 太阳病十日以上无他证,脉浮细而嗜卧者,外邪 已解,不须药也.设有胸满胁痛等证,则知少阳之 ...
-
卷五、六 48,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少阳病篇
入阳明之里,则必作结胸痞硬,协热下利等证.今 邪陷入少阳之里,故令胸胁满微结也.小便不利 渴而不呕者,非停水之故,乃汗下损其津液也.论 中有身无汗,独头汗出,发热不恶寒 ...
-
卷五、六 56,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少阳病篇
微结也,故脉虽沉细,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三 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可与小柴 胡汤者,和其不通身汗出微恶寒也.设不了了者, 必大便之硬未除,自宜利其大便 ...
-
卷五、六 58,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少阳病篇
大逆者,盖因其恶寒,手足冷,脉细而沉,不究其证 之始末由来也. 周扬俊曰:此条恶寒肢冷不欲食,脉细或沉,有似 乎阴,最难辨晰,仲景特出"阳微结"三字 ...
-
伤寒九十论
作者:许叔微述朝代:宋年份:公元960-1279年 辩桂枝汤用芍药证(一) 马亨道.庚戌春病.发热.头疼.鼻鸣.恶心.自汗.恶风.宛然桂枝证也.时贼马破仪真三日矣.市无芍药.自指圃园.采芍药以利剂.一 ...
-
资料|许叔微-伤寒九十论
许叔微(1079-1154年),字知可,号白沙,又号近泉,真州白沙(今江苏省仪征市)人,宋代杰出的医学家.研究和活用<伤寒论>之大家.经方派创始人之一,曾任徽州.杭州府学教授.集贤院学士, ...
-
《伤寒九十论》阳明当下不当下,下后也不要急着滋补
<伤寒九十论>阳明可下证(六) 一武弁李姓,在宣化作警,伤寒五六日矣,镇无医,抵郡召予.予诊视之,曰:"脉洪大而长,大便不通,身热无汗,此阳明证也,须下." 病家曰:& ...
-
《伤寒九十论》
作者:许叔微述 朝代:宋 年份:公元960-1279年 辩桂枝汤用芍药证(一) 桂枝加附子汤证(二) 桂枝加浓朴杏子汤证(三) 麻黄汤证(四) 大青龙汤证(五) 阳明可下证(六) 阳明蜜兑证(七) 肾 ...
-
《伤寒九十论》完结
脾约证(八十二) 一豪子郭氏.得伤寒数日.身热.头疼.恶风.大便不通.脐腹膨胀.易数医.一医欲用大承气.一医欲大柴胡.一医欲用蜜导.病家相知凡三五人.各主其说.纷然不定.最后请予至.问小便如何.病家云 ...
-
《伤寒九十论》其九
汗后劳复证(七十三) 有人伤寒.得汗数日.忽身热自汗.脉弦数.宛然复作.断之曰.劳心所致也.神之所舍.未复其初.而又劳伤其神.营卫失度.当补其子.益其脾.解其劳.庶几便愈.医者在座.难之曰.虚则补其母 ...
-
《伤寒九十论》其八
伤寒胁痛证(六十四) 董齐贤病伤寒数日.两胁挟脐.痛不可忍.或作奔豚治.予视之曰非也.少阳胆经.循胁入耳.邪在此经.故病心烦.喜呕.渴.往来寒热.默不能食.胸胁满闷.少阳证也.始太阳传入此经.故有是证 ...
-
《伤寒九十论》其六
发黄证(四十六) 五月.避地维扬东面里沙中.一豪子病伤寒八九日.身体洞黄.鼻目皆痛.两膊及项头腰皆强急.大便涩.小便如金.予诊曰.脉紧且数.其病脾先受湿.暑热蕴蓄于足太阴之经.宿谷相搏.郁蒸而不得泄. ...
-
《伤寒九十论》其五
发热恶寒证(三十七) 人患发热恶寒自汗.脉浮而微弱.予以三服桂枝投之.遂愈.仲景云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宜桂枝汤.论曰.仲景云假令寸口脉微.名曰阳不足.阴气上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