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建忠 | 要学李东垣的制方之道,而不是记住方剂

(0)

相关推荐

  •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二二)临证谈理中丸

    李东垣在<内外伤辨惑论>里在谈到理中丸和平胃散的时候说:"如脉沉细,腹中痛,是水来侮土,以理中汤主之:干姜辛热,于土中泻水,以为主也.如脉缓,体重节痛,腹胀自利,米谷不化,是湿胜 ...

  •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十一)临证谈理中丸

    同一个药,在治疗外感病的用法和内伤病的用法是不一样的.这是李东垣在临床上分辨外感内伤的原因之一. 理中丸:人参,干姜,炙甘草,白术各三两.共四味 这四味药哪一味药是君药呢?最早对经方做方解的是南宋时期 ...

  • 治疗“阳痿”方剂汇总

    阳痿→命门火衰证→治法:温肾壮阳,方药:赞育丸加减 阳痿→心脾亏虚证→治法:补育心脾,方药:归脾汤加减 阳痿→肝郁不舒证→治法:疏肝解郁,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 阳痿→惊恐伤肾证→治法:益肾宁神,方药: ...

  • 伤寒数独

    无论您远走何方 导读 本文为在知乎<背完了伤寒论真的就会治病了吗?>问题下,2020年4月的回复.现再次整理(修改增减)如下.仅作引玉,欢迎拍砖. 背完伤寒论真的就会治病了吗? 这其实仅仅 ...

  • 医古文复习——课外阅读丹溪翁传

    答案: 1.<素问>,载道之书也,词简而义深,去古渐远,衍文错简,仍或有之,故非吾儒不能读.学者以易心求之,宜其茫若望洋,淡如嚼蜡.遂直以为古书不宜于今,厌而弃之,相率以为<局方&g ...

  •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易水学派四家治疗头痛的用药规律研究

    目的:中国古代医学书籍众多,历代名家辈出,积累了大量的疾病治疗方剂和有效的临床经验,而这些资料都是以历代医家的书籍方式存在于世.如何研究这些医书并从中寻找到对现代疾病治疗有参考和指导意义的经验,自始至 ...

  • 李东垣脾胃病用药组方规律计量学研究

    采用传统文献研究与现代文献计量学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选用周铭心教授创立的方剂计量指标体系,并充分运用聚类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对李东垣脾胃病用药组方规律,从用药范围.药性构成.功能构成等一般指标和方剂计量特征 ...

  • 治疗干燥综合征中药方剂 干燥综合征的鉴别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那么,干燥综合征怎么治疗? 治疗干燥综合征中药方剂 干燥综合征的鉴别 ①燥邪犯肺 主症:口鼻干燥,干咳无痰或痰少黏稠,难以咳出,常伴有胸痛.发热.头痛等,舌红.苔薄黄而 ...

  • 高建忠 | 龙胆泻肝汤出自李东垣之手

    李东垣笔下的龙胆泻肝汤 龙胆泻肝汤是临床常用方,清肝胆实火,泻肝胆湿热,是治疗肝火和肝经湿热的代表方剂,是"苦寒直折"的代表方剂.倘问龙胆泻肝汤出自哪位医家之手,也许很多人不会想到 ...

  • 高建忠:搞懂这仨方,“气、湿、痰、郁”统统拿下

    小白郎中:中医医案/医话/学中医学临床的参考文章 小白郎中推荐搜索 温胆汤 小柴胡汤 三仁汤 I导读:小柴胡汤治疗气滞兼热(可有兼虚),三仁汤治疗气滞兼湿,温胆汤治疗气滞兼痰,三方合治,统治三焦.   ...

  • 高建忠 | 散尽陈寒,方可言补——哮喘医案一则

    陈某,女,68岁,2007年6月2日初诊. 患"支气管哮喘"30余年.近几年病情明显加重,全年以口服中.西药物和局部使用激素类气雾剂维持.近1月来,出现霉菌性口炎.咽炎,激素不适宜 ...

  • 高建忠运用麻附蝉葶方治疗过敏性鼻炎用药规律

    高建忠运用麻附蝉葶方治疗过敏性鼻炎用药规律 山西中医药大学 燕山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 ; 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 王瑞瑞 李姝娟 洪文学 目的:分析高建忠老师运用麻附蝉葶方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用药规 ...

  • 高建忠:李东垣对我临床的影响

    一.临床上需要先辨明是内伤还是外感吗? 有一个学生这么问我,她说伤寒体现于百病,伤寒统治百病,辨外感内伤究竟有没有临床意义? 这一点,我在读温病学家吴鞠通的著作的时候,发现他讲的非常到位,尽管后世有一 ...

  • 『名医经验』跟师高建忠随笔:方以载法 学方学法

    老师说,方以载法,为医者必须读方. 逍遥散是老师常用方之一.提到逍遥散,不自觉想到<庄子>中提到的一句话:"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由此,很自然地会问:逍遥散方中的 ...

  • 高建忠 | 李东垣治虚人外感案赏析

    导读 补中益气汤可以治疗虚人外感,这为历代医家所共识.读古今医案,见使用补中益气汤治疗虚人外感时,或用原方,或加大方中升麻.柴胡用量,或加用表散药.李东垣在<脾胃论>中载有一则虚人外感医案 ...

  • 高建忠 | 李东垣笔下的藏气法时与升降浮沉

    李东垣,创立"脾胃内伤学说".后世有对其推崇者,如王伦说:"外感法仲景,内伤法东垣",与张仲景相提并论.但也有对其不屑者,如陈修园说:"(四家中)最下 ...

  • 高建忠 | 研究李东垣临证经验得到的启示

    好的医书有两种,一种是集大成者,一种是一家之言.前者如<张氏医通>.<医宗金鉴>等,后者如<儒门事亲>.<脾胃论>等.集大成者占有资料较为丰富.全面,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