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裹身鞭”虽变化万端,而理为一贯!

洪式太极(hongshitaiji)

洪式太极——通过力学原理阐释实战技击;通过人体经络运行感知节节贯穿;通过辩证哲学述说平衡与和谐。本微信平台愿与世人共同探索太极拳的奥秘和唯美!

征稿邮箱:jy6108@163.com  

裹身鞭式名考释:这是说明动作的式名。因动作的合开都裹着身体而转,所以应重视“裹身”二字的意义。“变”(同鞭)字是形容化劲的松圆有劲。《陈式太极拳》改名为“裹鞭炮”,去掉“身”字,不明动作路线,裹什么呢?有了“鞭”字,又加“炮”字,鞭炮齐名,倒是热闹,但无道理。

《世传陈式太极拳》一书,则名之为“里变”,不知何据,何所取义。陈式太极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陈鑫曾说:“此拳理精法密”。

近年来,不但逐渐为国内人士特别青年们热爱,甚至外国有科学常识者亦爱而来学。我认为我们凡是爱护陈式者,均有责任继承发扬这一宝贵文化遗产,而不应随意改变陈式太极拳的原来式名。陈式的式名是有其一定道理的。过去由于口传,经后人记录不免有讹误。但陈式书已出版多种,式名亦已经为中外学者所熟悉,忽以“世传”而改变名称,是否笔误,未免遗憾。

要领:从作用上看,此系从左前方接手的着法,如从背后接手则与此不同。因陈式太极拳动作皆是螺旋,其作用可以应付多面。倘能练到正确而又纯熟,则用时自能体会陈鑫所说“周身上下都是拳”的妙用。

《陈式太极拳》此式与陈师当年所教方向大有不同。一九五六年陈师为我表演了一、二路,尚与原教收式仍在原地无疑。

但一九六四年五月间,江南五省武术队来济取经,一安徽教练表演二路,却变成右起左收,据说学自照奎。后来我细观《陈式太极拳》拳式及说明,原来从掩手肱捶后接此式时,即身变右转,提左足向右盖进,并增式名为“转身六合”,又加左字为左裹鞭炮。且两手收合时,不从下开上合,却是两手从上弧线收转。本来盖进左步时,利用手提的劲,步法可以轻松的跃进,这种跃法是横跃的。陈师练此式能横跃木桩。当跃时如两手从上而下转,怎能跃起?况且收式不回到起式原处,亦违常规,不知何人所改,因何改变,至今怀疑。我练的套路路线仍照陈师所传原法,以存陈式真貌。但该书将此式名之为“左裹鞭炮”,所以左为主也是好事。因为可使学者体会出两个裹身鞭有左、右两个方向、作用的变化。

右转身裹身鞭式名考释,取义同前。

“洪式太极”微信公众平台

(微信号:hongshitj)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