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贵乡公曹髦墓

      曹髦(241年-260年),字彦士,豫州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嘉平五年(254年),司马师废齐王曹芳后,曹髦作为曹丕在世的庶长孙被立为新君,成为三国时期曹魏第四位皇帝(公元254-260年在位)。曹髦是魏文帝曹丕之孙,东海定王曹霖之子,即位前封高贵乡公。曹髦是司马昭扶持起来的傀儡皇帝,但是曹髦又不甘于做个名存实亡的傀儡皇帝,因此于甘露五年(260年)五月发动兵变,其实就是一次以卵击石的自杀行动,自然毫无悬念的被诛杀,死时年仅20岁。
       曹髦被杀以后,司马昭威逼郭太后下旨,自然都是些妒忌出来的罪证和胡编乱造的死亡原因,随以一些莫须有的罪责被废为庶人,并亦以民礼葬之。由于曹髦死后被褫夺皇帝封号,因此其在位期间的年号史家均沿用高贵乡公某年纪年。曹髦死后司马氏等为了掩人耳目,于是以太傅司马孚,大将军司马昭,太尉高柔等上疏称;“以为可加恩以王礼葬之”,并葬高贵乡公于洛阳西北三十里瀍涧之滨。下葬时只有几辆车,也不设旌旐,沿途百姓相聚而观之曰:“是前日所杀天子也”。或掩面而泣,悲不自胜。由此记载可见,曹髦死后始以民礼葬之,随后改以王礼葬之,那么自然陵墓规模不会大,但是作为一个帝陵表面文章还是应该有的,但是曹魏帝陵不封不树,原则是不修封土的,这样的话后世所有的所谓高贵乡公曹髦墓就应该都有问题,想确定墓主身份就更是难上加难。
       高贵乡公曹髦墓,今人多有指认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李楼乡白碛村村南一处封土为曹髦之墓。我自然也是老老实实的跑来寻访,一进村庄,立即感觉这里环境不是太好,又跑错路去了村北,看见有不少早期的村办企业,说明这里的村民到也发家致富的早,村上房屋修建的也还过的去。我随找村民开始聊天寻访该墓的有关故事,结果大家告诉我;这里早期满地都是封土多如牛毛,随着破四旧以后的农田基本建设才逐步被刨平,当我问起“曹髦墓”时?知道的人基本没有!该村村南这个大墓(曹髦墓)本地人却异口同声的说是司马冢,这样也就验证了我的怀疑,这里和曹髦墓应该没有什么关系。
       曹髦墓位于白碛村村东南的地里,从民房夹道中穿过大概几十米房屋边就是一高5米不到的封土,封土一侧有明显的人工用青砖磊起的档墙保护封土,高有一米多,墓前村民修建的道路直接到封土堆前向西拐去进入民房。墓东是一片大棚和菜地,在菜地有零散的青砖散落,可以看出这里应该是被挖过或者考古挖掘过。在地沟旁边还散落着不少石构件,大多不全,其中一块碑座比较完整,但是无从证实是哪个年代的石碑底座。封土呈圆丘状,直径最少也在十米以上,但是无法看清楚夯土层,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和曹魏陵墓无关。
      不过也有一些人认为此墓为晋惠帝司马衷的太阳陵,不过这个说法也不成立,原因我这里暂不啰嗦,等写西晋游记的时候在做分析好了,但是村民所说是司马冢的可能性应该远远大于曹魏陵墓的可能,当然从现在对陵墓的保存现状这里最少是文管部门做过勘探的,那么本地人所说的是司马冢的话就应该有其可靠性,因为考古挖掘时村民是要来看热闹的,考古队大多对本村村民不加掩饰,只是现在弄不清楚是西晋那个人的陵墓而已。
相关链接;
(0)

相关推荐

  • 司马昭弑杀曹髦,让后人晋明帝也羞愧?这只是历史的片面解读。

    晋文帝司马昭当街斩杀魏后废帝(高贵乡公)曹髦之事,一直被传统儒家士大夫,认为是开启了弑杀皇帝的恶例. 唐太宗李世民亲笔撰写<晋书>时,就认为此举是:[晋明掩面,耻欺伪以成功:石勒肆言,笑奸 ...

  • 惨死南阙的高贵乡公曹髦(下)--高处不胜寒

    年轻的皇帝一天天长大,然而历史再也没有向他提供机遇.在司马昭的强势高压下,曹髦整日无所事事,只能从书籍中去寻找慰藉.他经常与中护军司马望.侍中王沈.散骑常侍裴秀.黄门侍郎钟会等谈书论诗,并呼裴秀为&q ...

  • 寻墓日志(二)——西晋帝陵究竟在哪?

    ​在中国帝陵史上,关于元朝帝陵可谓是一片空白,成吉思汗及其后人实在是太狠了,几乎是不留下任何痕迹.可是除了元帝陵,还有一个王朝的帝陵也是至今无法确定其具体位置以及墓主人,充满了神秘色彩,那就是处于中国 ...

  • 宁为高贵乡公死,不为常道乡公生!孝庄帝回天乏术,尔朱群雄割据

    南北朝的后三国时代 第五期 一.一场失败的政变 高贵乡公,指的是三国时期曹魏皇帝曹髦,因不甘心沦为司马昭的傀儡,愤然率几百仆僮攻打权臣司马昭,结果光天化日之下被司马昭部下成济杀死,死后被废为高贵乡公. ...

  • 湖南行》》》曾国藩祖坟考察系列1-星岗公之墓

    2017年2月下旬,在湖南衡阳市为易友指导重修祖坟时,因有材料要等候几天,就与易友先安排去考察几个名人祖墓,第一站先到曾国藩出生地,考察了他的祖父,曾祖,高祖三个坟墓. 曾国藩的祖父曾玉屏(星岗公), ...

  • 湖南行》》》曾国藩祖坟考察系列2-竟希公之墓

    曾竟希墓,常呼"金鸡啄白米",名字来由有多个版本.     其一,坟葬处是鸡头,束咽处是脖子,父母山为鸡背,左右帐为鸡翅.而外明堂有河水朝来,洲上银沙如米,故名.     其二,穴 ...

  • 湖南行》》》曾国藩祖坟考察系列3-辅臣公之墓

    辅臣公是曾国藩的高祖父,生于康熙六十一年壬寅,卒乾隆四十一年丙申葬此(地名犁头嘴).元配蒋氏先逝葬于辅臣公之右,继配刘氏又附葬于蒋氏之右,如此蒋氏葬居中间. 01,古图 图1,清朝地理名家周溥成考察曾 ...

  • 红色故事:智捣乡公所【客家人杂志】

    1947年8月,中共粤东地委召开第一次扩大会议,贯彻落实闽粤赣边区工委"先粤东后闽西南,放手发动群众,普遍开展农村游击战争"的战略方针,决定实行农村游击战,摧毁国民党区.乡保甲政权 ...

  • 安徽行》宿松余王氏祖坟鉴定系列:(一)一世祖宇真公、二世祖妙广公之墓

    [前言] 安徽省宿松县有一支特殊的姓氏,叫余王氏,有些姓余,有些姓王,一般人都不了解. 余王氏族的由来:据记载,宿松余王氏系陕西三槐堂王氏,由一世祖王宇真(葬于涧东仙人座)自江西迁移而来.一世祖育三子 ...

  • 红色故事丨智捣乡公所

    1947年8月,中共粤东地委召开第一次扩大会议,贯彻落实闽粤赣边区工委"先粤东后闽西南,放手发动群众,普遍开展农村游击战争"的战略方针,决定实行农村游击战,摧毁国民党区.乡保甲政权 ...

  • 智捣乡公所

    2018-09-17 10:58   来源: 梅州日报 1947年8月,中共粤东地委召开第一次扩大会议,贯彻落实闽粤赣边区工委"先粤东后闽西南,放手发动群众,普遍开展农村游击战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