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永平投资思想整理之八

1、请问:投资股票绝大多数时间在等待好股跌到合理的价位,或是在持有好股。这个时期我们该做些什么? 段永平 回复:呵呵,可以看财报、看书、跑步、玩游戏、找信息。

2、芒格认为理性最重要。我们认为平常心最重要。好像这俩是一个东西。

3、 一般而言,我评价企业的主要标准就是其健康度,其他都相对次要。最重要的是50年或100年后我们企业还在。

4、我也不知道啥时候卖好。反正不便宜时就可以卖了,如果你的钱有更好的去处的话。顺便讲一句,我个人认为抄底是投机的概念(没有褒贬的意思),价值投资者不应该寻求抄底。抄底是在看别人,而价值投资者只管在足够便宜的时候出手(不管别人怎么看)。对我而言,如果一只股我抄底了,往往利润反而少,因为反弹时往往下不了手,所以容易失去机会。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当年买万科时我们就正好抄到底了,郁闷啊(其实没那么郁闷,总比亏钱好),买的量远远少于我们的原计划。

5、我不是很经常看财报(所以说没有巴菲特用功。)比较在意的数字是几个:负债、净现金、现金流、开销合 理性、真实利润、扣除商誉的净资产,好像没了。不知道3大表是什么。我看财报主要用于排除公司,也就是说如果看完财报就不喜欢或看不懂的话,就不看了。

6、这些年犯的错误就那几个:做了自己其实不懂的东西,借过钱,做过空。所有的错误都和这些有关。以后不会再做空和借钱,但可能还会有机会做以为自己懂了其实还是没搞懂的东西。所以犯错率大幅度下降了。最难的就是什么都不做。当手里有很多现金的时候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这么说。Buffett说他最容易犯错的时候就是手里有很多现金的时候。

7、从来没说过不喜欢企业创新!!!但不喜欢企业盲目创新。很难有企业不靠创新可以生存下来的,但创新是指在用户导向前提下的创新,而不是为了不同而不同的创新。我们公司把这叫差异化,也就是满足用户需要而别人还没有提供的东西。当然,用户需要而大家已经提供的东西我们绝对不能少。盲目创新是危险的,而消费者导向前提下的创新是企业生存的一个重要基础。

8、买一只股票往往要很多理由。不买的理由往往就一两个就够了。(今天是除夕,在此,祝愿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祝愿茅台早日市场化定价,祝愿博友鼠年有数不尽的健康、数不尽的快乐、数不尽的财富。)

9、如果谁觉得巴菲特已经过时,谁在投资时就该小心了,不然过时的很快就会是自己。该讲的老巴都讲了,别人谁讲的都不重要,能不能理解完全看自己的悟性和造化。

10、投资的一般规律是:出手越多,赚得越少或赔得越多。

11、价值投资者会用长期投资的办法,但长期抱着一个股票并不一定就是价值投资。价值投资最重要的是买对公司然后才可以长期持有。很多人把长期持有当成价值投资的唯一特性了,大错特错啊,千万别忘了前提。当然,你可能买的就是一个好公司,那就应该坚持下去(你自己要明白你为什么买)。所谓长期投资的意思就是短期有可能会亏钱的意思。

12、其实我知道的东西少的可怜。我就知道巴菲特这条路很好,肯定可以到罗马,可老是有一堆朋友问我索罗斯那条怎么样,还不许我说我不知道。我是真的不知道。

13、无论你多么努力,你都还是会错过无穷多机会,所以错过机会是正常的。比如,你查查每年股票升幅第一的股票,你看看有多少次能抓住就明白了(大多数情况下都抓不到)。

14、我总觉得价值投资就应该长期持有的说法是对价值投资的误解。误解最大的莫过于“长期持有就是价值投资”了。但是,买到了便宜的好股票最好不要轻易出手。赵丹阳卖物美肯定有他的道理,可惜他没跟我说过。林园的东西我看过,他是个很好的价值投资者。跟踪好的价值投资者买股票也是个办法,但不管买什么你还是要有自己的理解,因为巴菲特也可能犯错误。

15、如果不考虑手续费的话,投资什么和你有多少钱没关系。不过和精力有关系,也就是说如果钱太多时,可能没有足够多时间找到足够多好股票。钱太少又没有足够开销去研究企业。很多人觉得没法学巴菲特是因为巴菲特有太多的钱,可我基本肯定这么说的人是不懂巴菲特的。我可能会选我觉得最安全的。我觉得我不太合适在公开场合比较股票,而且我的观点也不一定对。我可以在投资上当个好教练,但不能代替大家去参加比赛。

16、本人唯一看过书就是巴菲特给股东的信,好像还没看完。道理讲来讲去都一样,明白了就行了。其他的书我翻过一些。我认为,如果你能明白巴菲特,别的书不看也没关系;如果你不明白巴菲特,别的书不看也没关系。

17、价值投资者眼里只看投资标的,不应该看别人。投资的眼睛是看着投资标的,投机的眼睛是看着别人的。

18、投资最简单的定义就是如果你有足够的钱你就想在这个价钱买下整个公司,然后把他下市。但只有很少钱的话就只能买一小部分了。倒不是真的要下市。意思是如果这不是一家上市公司,这个价你买吗?如果你说不买,那就不是价值投资。

19、我的所谓估值都是毛估估的。我买万科时万科市值才100多个亿,我认为这无论如何也不止,所以就随便给了个500亿。呵呵,当时唯一确定的就是100多个亿有点太便宜了,如果有人把万科100多个亿卖给我,我会很乐意买,所以买一部分也是很乐意的。

20、我不太会对一个自己完全不了解的公司有兴趣,除非有个什么理由吸引我。了解每个公司的办法可能都不太一样,我一般用排除法,发现不喜欢的东西就离开了,所以最后能留下的目标很少。没办法了解的公司就不碰了。

21、投资没什么规模限制,钱多多做些,钱少少做些,投资的原则是一样的。专门做“投资”是一件挺痛苦的事, 因为你必须要有年度目标,然后你就不得不看市场的眼色去投机了。如果你真是刚刚入门的话,还是不要考虑专门投资的好。先拿些不会要命的闲钱去感觉一下,3年5年或10年8年后你自然会有结论的。

22、你要了解一个公司才能坚持啊。我能坚持就是因为我了解。

23、我没买过中石油,也没买过比亚迪。但是,如果中石油回到当年巴菲特买的价钱,我会毫不犹豫跳进去,因为我后来看懂了。如果比亚迪回到当年巴菲特买的价钱,我还是不会买,因为还是不懂。

24、当您关注的股票到了你认为低估价格,您是一下买还是分批买?答:我认为长期来讲没什么差别。你一次买和慢慢买的结果最后都会是一样的。最重要是你能买到好的价钱,更好的价钱有时是可遇不可求的。

25、无论什么时候,卖都不要和买的成本联系起来。该卖的理由可能有很多,唯一不该用的理由就是“我已经赚钱了”。不然的话,就很容易把好不容易找到的好公司,在便宜的价钱就卖了(也会在亏钱时该卖的不卖。)买的时候也一样。买的理由可以有很多,但这只股票曾经到过什么价位,最好不要作为你买的理由。我的判断标准就是价值。这也是我能拿住网易8-9年的道理。我最早买网易大概平均价在1块左右(相当于现在0.25),大部分卖的价钱大约在30-35(现在价)左右。在持有的这8年到9年当中,我可能每天都会被卖价所诱惑,我就是用这个道理抵抗住诱惑的(其实中间也买卖过一些,但是很小一部分。)。我卖的理由是需要换GE和Yahoo。所以,为什么卖网易的问题已经回答过了。我会一直保留一些网易的股票的。

26、我对投资的长期回报基本希望是能略好于长期国债,比如8%。到目前为止,我管的钱的回报要比长期国债高不少,可能是运气好,也可能是因为投机者太多而给了我机会。

27、巴菲特讲的能力圈子指的就是每个人都有自己有限的了解范围。每个人总是有些东西懂有些东西不懂。所以投自己懂的东西,就容易知道价值,就知道什么叫便宜,就有机会赚钱,反之亦然。如果你觉得心虚的东西就是投机,投机当然也有赚钱的时候,但风险大,睡不好觉。

28、我买过一只航空股,叫FRNT,亏了很多钱(之前有过一只航空股赚过很多钱)。这家公司现金流很好,就是有点太小,结果08年被信用卡公司突然要全额现金(因为有4家别的小航空公司突然破产)。当时如果CEO想办法给对方现金的话(当时可以卖些飞机和其他资产的),其实也能过关。结果这个CEO突然宣布进破产法庭,最后该给人的钱还是给了,把公司真搞破产了。当时买这家公司时,主要是觉得石油太贵了,一定会掉下了。石油一掉,航空公司最先受益。结果都对了,油也确实掉下来了,这家公司也确实后来赚了很多钱,但我们却亏掉了。我这里犯的还是做了自己其实不明白的事。比较遗憾的是,之前巴菲特已经告诉我小心航空公司。这家公司破产后我真正想通了巴菲特是什么意思。所以,以后不会再轻易碰航空公司了。航空股的问题是消费者眼里航空公司没有差异化,所以消费者会趋向于只关心价格,最后的结果就是航空公司长期没法赚钱(因为没完没了的价格战)。

29、我买股票时总是假设如果我有足够多的钱的话,我是否会把整个公司买下来。我买卖股票不是基于大盘的,所以和他是否高点无关。

30、印象中有两种人创业成功的概率好像高一些:一种是无路可走的人,由于没有退路,他们会很拼命和专注,所以机会大些,比如像我。另一种就是看到路的人,也就是创业开始时就有很强的理想和一定的想法(往往是得到了某种验证的想法),比如比尔盖茨。当然,也有为创业而创业的人成功的例子,比如惠普的两个创始人。总而言之,创业好像也没个公式,唯一可以肯定的就是创业失败的概率非常高。

31、关于购买股票的次数:如果我的钱不是多到会严重影响价格,我又觉得确实很低的情况下,我会一次性进的,我总觉得不要太贪心的好。

32、没觉得自己有什么特别。如果有的话,实际上是我在这上面花的时间比较多而已。简化一个复杂的问题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的很多“简单”的结论,是花了很长很长时间得出来的,千万别以为我是一眼就看出来了。不过,“平常心”可以帮助人去找到事物的本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