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永平投资思想整理之十四

1、其实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天花板,只是没人知道天花板有多高而已。有人把市值高作为天花板的逻辑也是不对的。很久以前世界上市值最高的公司可能只有几百万,那几百万岂不是就是天花板了。最重要的是要理性回到公司的生意本身,好公司就是有好公司的道理,看懂了就会有机会。有自己的天花板,只是没人知道天花板有多高而已。有人把市值高作为天花板的逻辑也是不对的。很久以前世界上市值最高的公司可能只有几百万,那几百万岂不是就是天花板了。最

2、有“利润之上”的追求则更容易看到事物的本质,就会更容易坚持做对的事情或者说更不容易做错的事情,就不大会受到短期的诱惑而偏离大方向。如果你是一个有“利润之上”追求的manager,你就会找到很多ideas,但如果不是,别人怎么说你都会用功利的角度看的。补充一点:有“利润之上”追求并不是好企业的充分条件,但有“利润之上”追求的企业成为好企业的概率要比一般企业大很多,时间越长差别越大。

3、企业文化指的就是“利润之上”的追求。感觉上“利润之上”和“利润之外”好像是有一点点差别的,“利润之外”可以被理解成不同于利润的追求,“利润之上”的目的似乎有时候会不同。

4、关于市场份额:好像很多人太在意市场份额这个其实没太多意义的指标。其实要提高市场份额不难,但保持有意义的份额不容易。诺基亚当年就是太在意市场份额才把自己推到绝境的。多年前,当苹果饱受质疑时,记者问乔布斯:你如何看待苹果电脑只有5%的市场份额?乔布斯:“我们的市场份额比宝马或奔驰在汽车行业内份额还要高。然而,没有人会因为宝马或奔驰的份额而质疑他们。事实上,它们都是非常令人向往的产品和品牌。”

5、记得库克还说:我们最重要的是聚焦在做最好的产品上,利润会随之而来的。我相信苹果会一如既往地聚焦在做最好的产品上,其他的早晚会随之而来的。诺基亚聚焦在“提高市场份额上”了,岂有不败之理?

6、我个人一般对有负债的公司不太愿意重仓,另外就是无论多有把握也绝对不要用margin。我个人很喜欢苹果,觉得这是我目前能找到的最好的公司了,这个价位我放到90-95%也是愿意的。当然也许和我前面买的价钱比较便宜也有点关系,但这个只是心理影响而已。理性讲,4000亿的苹果其实只有2700亿(扣掉现金)左右的市值,大概5-6年就赚回来了。只要苹果能把现金回馈这块再处理的好一点(我非常信任库克会这么做)。投资苹果对我来讲是个能睡得安稳的投资。如果我错了怎么办?呵呵,那大概就是该轮到我也亏点钱了?看个3-5年吧,我觉得我的赢面在90%以上,而且就算亏也不会亏光的,而且省了几年到处找股票的时间,多好?!不过,如果不了解苹果的人最好还是不要碰苹果,我一直就不太赞成小额投资者投苹果,尤其是那些希望今天买明天就涨很多的人们,会睡不好的。首先,这种大公司会出来的消息比较多,小额投资者多数对投资的概念还没有建立,很容易被震几下就出局了;另外,像苹果这种公司在目前的状况下很难有10倍或更多的回报。我觉得小额投资者也许应该关心自己明白但没有那么多人关注的公司,如果能找到这种公司的话,应该比苹果这类公司的回报好。有时候有些小公司确实很便宜,比如前段时间美股里的一些地产公司,但没有成交量,不适合大额投资者投。

7、不过,关于苹果的传说最搞笑的就是廉价iphone。有了这个传说后,接着就有了苹果该不该这样做的争论。其实不管认为苹果该不该卖廉价iphone的人大概都是不太懂苹果的,因为苹果的文化里根本就不会有这个争论。

8、首先,我不知道库克的创新能力;第二,一家公司如果需要依靠CEO的创新能力并不是一件好事。乔布斯实际上被神化了,他实际上主要是建立了创新的文化而不是自己创新。

9、产品找不到差异化好像只能价格战,比如航空公司,有些行业是很难有差异化的,或者说用户不太在乎差异化,比如航空公司。

10、一般而言,当自己的股票下跌时有很想卖的想法时,多数是你买了自己不了解的公司。 我的原话是:做对的事情,或者说知道不对的事情就要马上改,不管多大的代价都往往是最小的代价。让你那一说,语法都不通了。决定企业价值的唯一要素,就是其未来的净现金流,市净率说明不了什么。

11、“平常心”简单讲就是回到事物的本源,知道什么是“事物的本源”不是件容易的事。比如投资,买的就是公司未来的净现金流,别的都是没关系的。但要搞明白公司未来的净现金流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在搞不清公司未来现金流的前提下的投资买的到底是什么呢?在搞不清公司未来净现金流的情况下的“投资”多数情况下会变成投机。所以,投资是简单但很难的事情,因为每个人能搞懂的公司非常少,尤其是在这个变化很快的世界里。搞不懂的公司怎么办?别碰就是了。什么叫“懂了”?当你“懂了”的时候你就懂了。

12、如果你懂,你不该用margin,因为你不需要借钱也终究会赚钱,如果你不懂,更不应该用margin,因为早晚会因此亏大钱的。不过,人们总是在吃了大亏以后才会真明白的。

13、顺便说一下什么叫生意模式:生意模式就是赚钱的模式,最后赚得越多的模式就应该越好。苹果现在一年的利润比中国所有互联网公司(包括腾讯)从开办以来赚得利润的总和都要多,你说腾讯的模式更好的逻辑是啥?

14、我认为老巴的"安全边际"实际上指的是理解度而不是价格。从10年的角度看,买的时候比最低价贵30%其实没多少。

15、我去苹果股东大会了,人家只说会聚焦在做最好的产品上,难道这还不够吗?

16、如果你提心吊胆就表示你不知道自己买了什么,或者叫在投机。当然,我知道有人喜欢提心吊胆的感觉,所以澳门的生意才那么好。有至少85%的人是不适合投资的,突然发现自己不适合也不是什么不好意思的事情,只要现在“回头是岸”,你的“不投资”表现至少可以比85%的人好哈。

17、投资最重要的还是要看生意模式,不然的话大家就很容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全部盯着眼前这一个月一个季度的波动来决定买卖的行为,这样是很难做投资的。

18、投资说来说去确实就是这句话:买股票就是买公司,买公司就是买其未来的现金流。

19、“消费者导向”指的是企业在做产品决策的时候是基于考虑产品最后的消费者的体验的。“市场导向”看上去是基于现在是否好卖的。很多时候这两者区别不是那么明显,因为好卖的东西往往就是消费者喜欢的。但消费者往往只是根据现有的产品来决定自己的喜好,所以经常会显得短视,如果企业总是“市场导向”的话,则陷于短视状况的概率就会相对大些。而总是注重消费者体验的公司则往往会眼光放得长远些,出“伟大产品”的概率就会大很多。过去的国营企业往往基于计划经济,所以连“市场导向”都做不到。绝大部分企业最后大概只能到达“市场导向”的地步,因为大部分企业都是“利润导向”的,而要做到“消费者导向”需要有“利润之上”的追求,或者说需要能够放弃一些短期利益去做出最好的产品去满足消费者真实的需求。其实有些企业或多或少也是有“利润之上”的追求的,但能力上还没有达到做出伟大产品的地步,所以这类企业看起来可能没有那么强大,但生命力却往往会比人们想象的强很多。只有极少数的企业是真的在骨子里具有“消费者导向”同时又具备实现“消费者导向”的能力的,这些公司最后往往会被人们称为“伟大的公司”。没有“利润之上”的追求的公司不大会真的有“消费者导向”的文化,最后也不大可能成为“伟大的公司”。具有“利润之上”追求的公司往往多少具有了“消费者导向”的文化或叫基因,在某些条件下就有可能会慢慢变成“伟大的公司”。公司是由人来经营的,所以“伟大的公司”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时间有可能会改变一些东西,让一些“伟大的公司”变回到不那么伟大。

20、大概就是和钱没直接关系却让大家在一起工作很开心的那些东西,也可以叫利润之上的追求。

21、在任何市场都很难找到能拿10年的股票,但如果你回到10年前来看今天的a股,你会发现其实也有不少值得一投的公司的。

22、如果大凡你能做好一样东西,你为啥还要做很多做不好的东西呢?不过,确实有些会因为做了一些好东西后,就以为自己啥都能做好,于是就开始做一些自己做不好的东西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聚焦的人或公司最后会变得很厉害,这也是我喜欢苹果的原因。那时的小霸王确实厉害,记得95年仅仅靠那一两款产品的获利,就和当时的海尔差不多了。

23、其实最理想的公司是能把利润继续投入到原来的生意模式里的公司,分红是其次的选择。有些公司比如苹果,就是已经没办法把利润再投入,所以才开始回购和分红的。当然,分红比乱花钱好100倍。

24、企业文化必须你自己去创立,没人可以帮忙的。企业文化大致由:使命、远景和核心价值观组成,这都是你自己的东西。使命就是你的公司为什么存在,远景就是大家共同的远景,核心价值观就是是非观,或者叫什么是对的事情什么是不对的事情。

25、很多公司是在上市后才成为好公司的。如果没上市,可能开始阶段没足够的资金起来,这也是为什么会有上市的原因。当然,也有很多公司是成为好公司后才上市的(比如google),因为上市同时也是退出机制,早期的投资者可以通过上市选择部分或全部退出。不同的投资者经常会对投资目标有不同的期许。

26、所谓价值投资要简单很多,不明白就别碰,涨跌都和你无关。简单不等于容易!一生只要搞懂几个好公司就可以在财务上过好小日子了。

27、如果借钱,那一定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还的钱,不然就不应该借。融券借钱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市场偶尔会非常不理性,而且时间长了,每个人都会碰上市场极端不理性的时刻。用融券的人有时候碰上一次,就一夜回到解放前了。

28、有时候会看看,还是觉得扔雪球的人比较多,滚雪球的人极少,但确实能见到一些扔雪球的高手。一般而言,手里抓着很多球的大概都是扔雪球的。具体表现就是那些什么公司都懂的大概多属于这类。

29、你看不懂不等于我就看不懂,我认为我懂了也未必就一定懂了。但我只投我懂的,和你没啥关系。我投苹果三年了,至少苹果还在变得更强大,连这条都没看明白就别讨论苹果了好不好?

30、这是芒格说的,就是明知错的事情就不要做,不然早晚栽里头,比如用margin买股票或做空股票等投机。当然,有些东西是避不掉的。

31、你只要能坚持“本分”,很多年后你会很厉害的。俗话说“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其中“有借有还”就是“本分”,“再借不难”其实是“功利”。当你不再想着“再借不难”时你就真的“本分”了。

32、本分的意思大概就是不做不本分的事情,心里老有这个念头的人大概就比较接近了。多数人都是喜欢用这个概念去衡量别人,能够时刻用本分衡量自己的行为的人,大概就算是很本分了,企业大致也如此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