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武真功夫—劲
一、站桩训练的一般原则和注意事项
(一)、 站桩基本姿势(左势为例,右势相反)
立正,全身肌肉适度放松,左脚向左前方伸出一小步,两脚左右距离与肩宽,两脚位置的形状像军事稍息状一样,但宽度与肩宽,再双足跟稍向外扭,足尖稍向内扭一点。两足重心力量的分布:三成力在前腿,七成力在后腿。两脚的位置调整后,在此基础上,脚趾趴地,足心向上吸;双足跟提起但又如着地一样,又提又踩。
全身肌肉适度放松,基本姿势站立,重心前三后七,前手放下与肩齐,后手略低于前手,双手一前一后,十指尽量分开,自然微屈,掌心向下,肘关节呈100°,保持1.2.2.1基本姿势的小幅度交替动作,在此些姿势动作基础上,开始全身震颤,腿、臀、腰、背、上肢震颤抖着缓慢前推由屈到伸:下肢由后往前,躯干由直立到前倾,上肢由上往下,由屈到伸,全身同时协调震颤着缓慢前进,下肢震颤前伸的程度:足跟抬起离地10厘米,脚尖撑地,膝部与足尖同一条垂直线,重心由后腿移至前腿。
笔者分析发现传统武术劲是符合现代体育理论中的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的一门科学的运动技术,站桩练劲按生理学解释就是在肌紧张牵张反射的基础上站成一个特定的姿势,用力牵拉肌肉肌梭,对肌肉施加牵拉刺激与肌紧张牵张反射的非条件刺激相结合最终使肌肉建立一种运动条件反射。
真功夫——劲(续一)
我在《武魂》2012第1期发表了一篇《真功夫——劲》的文章,意在为大家训练站桩练劲提供一些借鉴,本文将继续阐述笔者对站桩练劲之科学原理的理解以及所研创的系统训练方法,以供武术习练者参考。
基本站桩姿势站立,保持基本站桩姿势的交替动作(详见第一篇《真功夫——劲》),在此基础上躯干以脊柱为枢纽作“摇”与“旋”的运动。摇即躯干以脊柱为枢纽,上半身缓慢向左侧屈靠,而双上肢抱七撑三同时向对侧向上缓慢运行,离接近脊柱运动的极限,再缓慢按原路线返回还原,如此往返3次为一组。
立正,左脚向左前方迈出一小步,后脚尖与前脚根距离一脚半的距离,形状略像军事稍息一样,宽度与肩同宽。下肢、臀部、躯干姿势和动作与基本站桩姿势相同(详见《武魂》第283期:《真功夫——劲》)。双臂抬起,前手高度与肩齐,后手略低于前手(后手大拇指与前手小拇指高度同高即可)。
左脚向左前方迈出一小步,后脚尖与前脚根距离一脚半的距离,姿势动作与基本桩姿势相同。前手与肩齐,后手略低于前手。手型由掌变成虚握状,拇指、食指弯曲呈一环形,其余四指亦虚握,双手五指如握一弹性气球,既不能握紧防将其握破,又不能松开以防掉落,如此一紧一松的循环交替运动。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