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读龙门|| 实验小学鹳山校区五(6)班孙渝杰《古·龙门·行》
郁达夫少年文学院“穿越千年—走读龙门“”习作

古·龙门·行


古·龙门·行
实验小学虎山校区五(6)班
曾记得,东汉名士严子陵在龙门游玩时,留下了“此处山清水秀,胜似吕梁龙门”,这千古绝句!对龙门赞不绝口。龙门还是东吴大帝孙权的故里,这儿90%以上的人都姓孙,是孙权后裔的最大聚集地。
今天,细雨蒙蒙,我们郁达夫少年文学院的少年们来到了古镇,采民俗风情,访民间艺人等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
在这里,有心灵手巧的折纸阿姨,有手艺娴熟的面筋奶奶……而我们组则要采访的是一位木雕师傅。
走在老巷的弯弯小路上,踩着光滑透亮的鹅卵石,我们如一群小鸟,跳跃其间,是不是传来一阵阵欢快的笑声。
慢慢地,我们来到了木坊。左脚刚跨过门槛,就有一阵木头的清香扑鼻而来,泌人心脾,让我顿时感到神清气爽!我们走到了木雕师傅的面前。木雕师傅衣着朴素,衣裳外系着一条围裙,深蓝色,只见他左手紧紧握着“木头”,右手拿着小刀飞快地转动着,木屑像雪花一样纷飞,围裙上有一个很大的洞,想必一定是师傅常年累月的工作造成的。在师傅面前是个工作台,除了各式程式样的雕刻工具,上面净是木屑。
他一直没有抬头,好像并没有觉察到我们的到来,直至我们问他时,他才微微地抬起头,微笑着看着我们这些来访者。
首先,我们自我介绍了一下,接着我们问了师傅几个问题,师傅耐心的一一回答。
“您做这份工作多少了,您为什么会选木雕这一行”
“大约有30多年了,“我从小就喜欢木雕。”
“您这个顾客多么?有学徒吗?”
师傅忽然若有所思地低下了头,默默地说道:“顾客不多,也没有学徒,这个活太辛苦,年轻人都不愿意学”,我们都沉默了。师傅似乎感觉到这种突然的静寂,又慢慢的抬起了头,语气坚定地说:“人少不要紧,但既然做了这行,就一定要做到最好!”我们听了都点了点头。
走出木坊,我们又穿梭在古镇的鹅卵石上,看着两旁的古建筑写满了历史的苍桑,使我们总想驻足长留。我们伸出双手抚摸着,行走其间,似乎忘了一切!唯有木雕师傅的话一直回荡着……



我们又一次走读
来到龙门这千年的古镇
也许我们都来过
甚至不止一次
除了白墙黑瓦厅台楼阁
我们记住了多少?
我们一直思考
要带给孩子们什么?
传承,让我们了解过去辨识未来
团队,让我们懂的合作与分享
采访,让孩子学会自己去探索
为什么是手工艺人?
因为是他们文化才得以传承
分组演绎
启发孩子们去总结去思考去分析去感受
这一刻开始,我们期待着孩子的作品
......

提交作业请发送至332002779@qq.com盛老师邮箱,提早交作业,更早刊登哦
本次作业我们将进行评选,前三名赠送郁达夫小说奖获得者祁媛老师签名本《第四届郁达夫小说奖小说集》一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