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卷1原道训诗解4施德体道顺因自然

(0)

相关推荐

  • 周初地理考,9

    (十六)禹会诸侯,与丹朱封国,舜死地,皆近. 那么为何又称为栋山呢?回答是:<越绝书>是这样说的,栋其实就是镇字.<大荒南经>又说:"帝尧.帝舜.帝喾葬在岳山.&qu ...

  • 六安又出名了!为啥不叫“liù ān”?

    六安又出名了!为啥不叫“li&#249; ān”?

  • 《淮南子》卷1原道训诗解14自得全身与道为一

    <淮南子>卷1原道训诗解14自得全身与道为一 题文诗: 天下神器,故不可为.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因天下而,为天下也.天下之要,不在于彼, 而在于我;不在于人,在于我身,自身得则, 万物备 ...

  • 《淮南子》卷1原道训诗解12至德自得真情自乐

    题文诗: 大道坦坦,去身不远,求之近者,往而复反. 迫则能应,感则能动,物穆无穷,变无形像, 优游委纵,如响之影.登高临下,无失所秉, 履危行险,无忘玄伏,能存之此,其德不亏. 万物纷糅,与之转化,以 ...

  • 《淮南子》卷13氾论训诗解9真情得道失道必亡

    <淮南子>卷13氾论训诗解9真情得道失道必亡 题文诗: 国所以存,其道德也;家所以亡,其理塞也. 唐尧者无,百户之郭,虞舜者无,置锥之地, 以有天下.周文王处,岐周之间,不过百里, 立为天 ...

  • 《淮南子》卷2俶真训诗解4至德自然非死非生

    题文诗: 以道为竿,以德为纶,礼乐为钩,仁义为饵, 投之于江,浮之于海,万物纷纷,孰非其有? 夫挟依于,跂跃之术,提挈人际,撢掞挻挏, 世之风俗,以摸苏牵,连物微妙,犹得肆志, 而充其欲,何况其怀,瑰 ...

  • 《淮南子》卷10缪称训诗解17至德精诚情胜欲昌

    题文诗: 天有四时,人有四用.视而形之,莫明于目; 听而精之,莫聪于耳;重而闭之,莫固于口; 含而藏之,莫深于心.目见其形,耳听其声, 口言其诚,心致之精,万物之化,则咸有极. 地以德广,君以德尊,上 ...

  • 《淮南子》卷9主术训诗解3抱德推诚无为而治

    <淮南子>卷9主术训诗解3抱德推诚无为而治 题文诗: 圣人真情,至简至朴,事省易治,求寡易澹, 不施而仁,不言而信,不求而得,不为而成, 块然保真,抱德推诚,天下从之,如响应声, 影之像形 ...

  • 《淮南子》卷1原道训诗解16神主形从和气虚静

    题文诗: 今人所以,眭然能视,营然能听,形体能抗, 百节屈伸,能察白黑,辨视丑美,而人之智, 能别同异,明是非者,气为之充,神为之使. 何知其然?凡人之志,各有所在,神有所系. 有人其行,足迹趎陷,头 ...

  • 《淮南子》卷1原道训诗解15形神气志各居其宜

    题文诗: 吾所谓得,性命之情,处其所安.性命与形, 俱出其宗.人之形备,性命成焉,而好憎生. 故士人有,一定之论,规矩也者,不能方圆; 钩绳也者,不能曲直.天地之永,登丘非修, 居于卑处,不可为短.故 ...

  • 《淮南子》卷1原道训诗解13以外乐内不反诸性

    <淮南子>卷1原道训诗解13以外乐内不反诸性 题文诗: 夫建钟鼓,列以管弦,席铺旃茵,耳听朝歌, 陈酒行觞,夜以继日,此其为乐.炎炎赫赫, 怵然若有,所诱慕也;解车休马,罢酒彻乐, 而心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