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放下,并不是硬生生压着自己的想法,而是一种软着陆

在学道修行的人群中,经常能听到“你要放下”、“你不要执着”这样的说法,似乎这样的话,已经成了学道之人的标配了,如果不说上诸如此类的日常标准用语,就不是个学道修行之人了。
就在有些学道类文章的评论区里,也能看到有网友这样评论:没有真正的将世间的富贵、荣华、名利、美色统统看破、厌倦,再转而放下,不屑一顾,任你千般法门,一无是处!
按照这位网友的说法,只有真正将世间的一切全部看破并放下,还要不屑一顾,才能把一个法门修成功,否则任何法门都一无是处。
如果按照这种说法,那是不是人人都不要工作了?出家人也不要当住持或者什么协会的会长了?在家居士也不要结婚成家了?甚至连饭也不要吃了?对什么都不屑一顾了,还要吃什么饭呢?对不对?
很显然,这位网友的评论是非常错误的!这是连他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
对于这样非常明显的错误说法,大家看了都会觉得可笑,但对于前面那种流行于学道人群中的“你要放下”、“你不要执着”等说法,则有很多人看不出其中的谬误,还会认为这样的说法很好。
因为“你要放下”、“你不要执着”这样的话,初看之下是很有道理的,也是符合经典的,于是就有人对自己严格要求,对别人也动不动就说“你要放下”、“你不要执着”。
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又有几个人能够真正做到这两句话呢?就算今天做到了,那明天后天是不是还能继续做到呢?
这当然是很难很难做到的事情!实际情况是,每当努力地克制自己了一段时间之后,一个小小的挫伤,就会让自己的脾气全面爆发,压都压不住。
脾气发完之后,才觉得自己刚才不够放下,太执着了,于是又后悔又忏悔,后悔自己刚才为什么没有控制住,又忏悔自己没有做到“放下”、“不执着”,然后又发愿“再也不发脾气了,今天一定要放下,今后一定不执着”等等。
但是在咬紧牙关坚持了一段时间之后,又会弄出什么事情来让自己大发脾气,然后又是后悔、又是忏悔、又是发愿,就是在这样的循环中,一天天的垂垂老矣。
以上这种情况,几十年来真是见得太多了,几乎无人能出例外,而且越是平时严格要求自己的,在别人看来修得挺好的,发起脾气来越是厉害!当然,自己很年轻的时候,又何尝不是如此。
很多人在碰到这种问题时,总以为是自己用功不够,于是又加倍地用功,加倍地克制自己,却没想到下一次的发作,也是加倍的厉害。
那么,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又该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有没有什么办法来对治这种情况呢?
问题当然是可以解决的,办法肯定也是有的,其原因当然也只有一个,就是理论不明,归结到点子上还是一句话:“学道修行必须先通理论”,理论不通则一切都是白搭,在理论不通的情况下,越用功就错得越厉害。
理论不通,就是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因为他们在理论上,对“放下”和“不执着”这两句话的理解有误!
曾经问过很多学道修行的人:“什么叫放下?什么叫不执着”?遗憾的是,他们几乎千篇一律地回答:“放下就是对什么都不要去想,不管是好的、坏的、吃亏的、便宜的、开心的、不开心的等等,都不要去想,对成败毁赞、是非得失都不要去理会。”
天哪!这不是硬生生压住自己的思想吗?
好比你无缘无故的用刀砍了我,我痛得要死,但我非但要忍住身上的疼痛,要对身上的疼痛不加理会,还要对你无缘无故的砍我也不理不睬,更不要向你问清楚为什么要砍我。
又好比有人打了我一耳光,然后又要我“放下”脸上的疼痛和心中的气愤,要我“不要执着”于挨的这一耳光。
这就是他们所理解的“放下”和“不执着”。
如果我挨了人家的刀和耳光,却能对此不屑一顾,然后又若无其事地走了,那就是他们心目中的修为高了。
纵观现在社会上和网络上对“放下”、“不执着”的理解,几乎都是这样一种样子。
但是,真正的“放下”和“不执着”,是不是就是他们所理解的这种样子呢?
他们的理解,当然是不对的,如果这样的理解是对的,那每一个学道修行之人,岂不都成了行尸走肉?岂不正中了某些敌对势力的下怀?
很显然,“放下”和“不执着”绝对不是强忍,绝对不是硬压着自己的想法。
南怀瑾先生也在《圆觉经略说》第十一章中说:不起思念并不是把念头压下去,不准想,如此的话,非出毛病不可。
按照南怀瑾先生的说法,就连打坐都不是把念头压下去,何况是在侮辱性的攻击下所产生的想法?
那么,如何才是对“放下”和“不执着”的正确理解呢?
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奥秘,真正的放下,并不是强忍,并不是硬生生的放下,并不是一种硬着陆;而是一种理性的放下,是一种软着陆。
就拿前面那个例子来说吧,如果我被别人无缘无故砍了一刀,我当然知道很吃亏,也知道身上很痛,但此时的我并没有冲动,而是依然很理智,依然很清楚接下来我该怎么做。
我当然不会马上就跟人家拼命,因为拼命只会让我伤上加伤;我也不会找人家问个清楚说说道理,因为这时候,最要紧的是脱离接触和治伤,而不是带着伤去跟别人说理。
每一个理性的人都知道,如果碰到了这样的情况,首先应该是避开对方不再接触,以避免受到再次伤害,然后马上进行急救包扎好伤口,并尽快就近去医院,然后才是报警等等。
当我在做这一系列事情的时候,我身上还痛不痛呢?当然是很痛的!我心里有没有气愤呢,当然是很气愤的!
但是,我身上的疼痛和心中的气愤,有没有影响我做出这一系列正确的举动呢?当然没有!
这不就是放下了疼痛和气愤了吗?这不就是对疼痛和气愤的不执着吗?
同样的道理,当自己被别人无缘无故打了一个耳光,如果立马发火要报复,这就是说明自己没有放下,还很执着脸上的疼痛和所受的耻辱;如果这时候还能够保持冷静和理智,还能够作出最佳的对策,以避免事态的扩大,则说明自己对突发的疼痛和耻辱,是做到了“放下”和“不执着”。
如果在事情发生之后,能够理智地处理此事,该治疗的治疗,该报警的报警,该做笔录的做好笔录,该干嘛就干嘛,该工作的继续工作,如果公安部门还没有抓住肇事者,也就耐心等待。
当然,以上的所作所为,仅仅是举个例子,并不是指导别人照搬照做,举这个例子的目的,无非是为了说明,在遭遇到事情之后,要用理性和理智来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对。
一般人在此过程中,就会怨天怨地,会始终记挂着所遭受的疼痛和耻辱,也许还会幻想着如何惩罚对方,甚至还会发出诅咒。
而学道之人在此过程中,就能够意识到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了,自己只能面对,所有的懊悔和仇恨都已经失去了意义;而且最关键的是,自己已经作出了最佳的选择,采取了最好的行动,所有该做的事情都已经做了,就算肇事之人已经逃走了,也只能耐心地等待公安部门的调查结果,这时候还有什么好想的呢?
在这样理智的心态下,自己才会达到真正的“放下”和“不执着”,因为身上的疼痛已经得到了治疗,所遭受到的伤害,也已经报告给公安部门了,所有该做的事情,自己都已经在做了,该等待的也在等待了,那还要再想什么呢?想了是不是也是白想?
如果想了又做不到,或者想了又不可以做,那想着这些没有用的空想,是不是纯粹就是多此一想!如果能认识到空想还不如不想,还不如多想些其他有用的东西,比如多给公安部门提供一些线索,这才是一个学道修行之人的正确心态,这样心态下的不想,才是真正的“放下”和“不执着”。
学道之士,就是通过把事情做好,把问题解决了,从而让自己放心了,也就自然地不用多想了,也就自然地达到了“放下”和“不执着”。
所以,真正的“放下”和“不执着”,并不是硬生生的不去想,并不是压住自己的想法,而是每当事情来临的时候,不管是好事还是坏事,自己都能够理智地作出最佳的对策,做出最正确的应对。
如果能够把任何事情都做对了,那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如果能够对任何事情都做得放心,这不就是真正的“放下”和“不执着”吗?
也就是说,无论碰到什么事情,不是不要想、不去想,而是要理性、理智地想,通过把事情想对,然后再把事情做对,通过把事情做对,然后就可以让自己放心,放心了自然也就“放下”、“不执着”了。
“放下”和“不执着”,不是硬生生的硬着陆,而是一种软着陆;不是很努力地压着自己的思想而达到的,而是自己把事情都做对之后自然产生的。
这就是对“放下”、“不执着”这个理论的正确理解,如果不理解这个理论,只会硬压住自己的思想,那真非出毛病不可!
站在道的高度,让心灵跳在空中看自己,才有智慧看清一切
中华文化对于抗疫的巨大作用,应该引起西方文化的深刻反思
如何正确学习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论述人的错误和痛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