捋一捋八王之乱||~15~杨贾纷争(四)

罗网的人正是贾南风。她听身边的太监董猛说起,殿中中郎孟观、李肇因为受到杨骏冷落,正在收集杨骏的黑材料。于是便召二人合谋,李肇提议,请汝南王司马亮出山,举兵讨伐杨骏。

注:殿中中郎,统殿中兵护卫皇帝,位在殿中将军之下。因其为皇帝亲信,控制殿中禁卫军,又能进行宫庭内外的联系,故在西晋时的历次宫庭政变中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

贾南风随即派李肇去联络司马亮,说晋氏危在旦夕,杨骏想当王莽,你是宗室元老可不能不管。尤其强调,当年先帝是打算让你和杨骏共同辅政,是杨骏改诏把你挤走的。但很遗憾,司马亮一如既往的懦弱,他对着李肇说:“骏之凶暴,死亡无日,不足忧也。”

李肇听司马亮这么说,知道找错人了,就去襄阳找司马玮。他见到司马玮后,说现在洛阳已被杨骏控制,他想当王莽。先帝派你来荆州,就是让你匡扶社稷的,现在杨骏专权如此,你看怎么办?司马玮时年二十一岁,血气方刚,义愤填膺,说我司马氏取得江山,杨骏何以弄权如此,现在朝中多痛恨杨骏,不如请皇帝下诏,除掉杨骏。双方达成共识,司马玮随即联系淮南王司马允,上书请求回洛阳做官。

永平元年二月(公元291年),二十一岁的楚王司马玮与十八岁的淮南王司马允到达洛阳。两个最年轻最有权势的王爷同时进朝,冰层下暗流汹涌,就要迸发而出了。

殿中中郎孟观、李肇,素不为骏所礼,阴构骏将图社稷。……黄门董猛,始自帝之为太子即为寺人监,在东宫给事于贾后。后密通消息于猛,谋废太后。猛乃与肇、观潜相结托。贾后又令肇报大司马、汝南王亮,使连兵讨骏。亮曰:“骏之凶暴,死亡无日,不足忧也。”肇报楚王玮,玮然之。于是求入朝,骏素惮玮,先欲召入,防其为变,因遂听之。

所有人都看出杨骏身处险境,忠正之士纷纷规劝他收敛,他的兄弟杨济曾劝他不要吃独食,分一杯羹给宗室,杨骏不听,把杨济打发到东宫陪太子读书。傅咸也劝他:“皇帝因为服丧托你代为掌管政事。圣人周公辅佐成王,尚且不免遭人诽谤。何况现在的皇帝已成年,不是成王幼年时那种情况呢。”

咸言于骏曰:“……今圣上欲委政于公,谅暗自居,此虽谦让之心,而天下未以为善。……周公圣人,犹不免谤。以此推之,周公之任既未易而处,况圣上春秋非成王之年乎!”

忠言逆耳,面对傅咸的反复规劝,杨骏很反感。他想把傅咸赶出洛阳,后因外甥的劝谏才作罢。

看到哥哥如此偏执跋扈,杨济很无奈。他在给傅咸的信中写道,“江海流水波涛滚滚,其中的深奥不可名状。天下之大,非圣人不能看清楚,而我看你是每件事都想弄明白。你生性痴呆,却想弄清楚官场之事,哪里有那么容易呢。在我看来,官家之事还是糊涂一点吧。你现在身居左丞,总领朝廷,辅正八座公卿百官,这个位子不容易啊。”信中提醒傅咸居官不易,明哲保身,也透露出杨济对哥哥所作所为的沮丧和对杨家前途的悲观。

骏弟济素与咸善,与咸书曰:“江海之流混混,故能成其深广也。天下大器,非可稍了,而相观每事欲了。生子痴,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了事正作痴,复为快耳!左丞总司天台,维正八坐,此未易居。以君尽性而处未易居之任,益不易也。想虑破头,故具有白。”

杨骏听不进去任何劝谏,大家为了避免殃及池鱼,纷纷与他保持距离。有一个叫孙登的隐士,为了避免和杨骏扯上关系,在杨骏召他做门客时,竟然通过装死的方式来规避。时任弘训少府的蒯钦,与杨骏是发小。他使劲批评杨骏,言词尖刻。面对别人的质疑,蒯钦叹口气说:“杨文长虽暗,犹知人之无罪不可妄杀,必当疏我。我得疏外,可以不与俱死。不然,倾宗覆族,其能久乎!”

作者简介:

大好,一个喜欢阅读的,有点强迫症的小清新。

(0)

相关推荐

  • 激荡四百年:司马亮上位神模仿杨骏,贾南风嫌碍事再谋政变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9篇 元康元年(公元291年,杨骏被杀后,改元元康,所以永平元年和元康元年是同一年)三月十九,西晋朝廷征召汝南王司马亮为太宰,与太保卫瓘一起录尚书事,辅 ...

  • 激荡四百年:司马亮司马玮相继被杀,八王之乱暂停张华辅政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10篇 元康元年(公元291年)六月,贾南风指使司马衷写下亲笔诏书,让司马玮前去宣布诏令,免去司马亮和卫瓘的官职. 第二天,司马玮带上本部兵马,以皇帝的 ...

  • 激荡四百年:张华当机立断诛杀司马玮,西晋被成功抢救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11篇 我们先说去抓司马亮的那一路. 公孙宏和李肇气势汹汹的前来抓人时,身为太宰的司马亮并非毫无所觉.他的帐下督李龙提前获得情报,建议领兵拒之,被他拒绝 ...

  • 800字理清八王之乱——《碰撞中的民族大融合魏晋南北朝》之一

    从公元220年曹丕称帝,到公元589年杨坚再次统一华夏,期间360余年,就是魏晋南北朝.套用一句话,可以说是"最好的年代,也是最坏的年代". 大争大乱之世,英雄辈出.恶魔横行,历史 ...

  • 捋一捋八王之乱||~12~杨贾纷争(一)

    冬去春来,此时已是永平元年(公元291年)元月,距司马亮逃回许昌.杨骏把持朝政已过了八个月.这八个月,是众人翘首以盼,看杨骏如何分配权力,平衡政局,思隆替之宜的八个月.但让人失望的是,杨骏除了专权,什 ...

  • 捋一捋八王之乱||~13~杨贾纷争(二)

    杨骏的权力越来越大,为人也越来越跋扈.他把武帝朝的老臣,通通打发到东宫去陪太子读书,又排挤洛阳内的司马宗室,让他们都不再担任要职,同时培植了很多亲党统领禁军,更有甚者,所有的诏书都要经过杨芷太后审查后 ...

  • 捋一捋八王之乱||~14~杨贾纷争(三)

    贾南风心生怨恨,杨骏是知道的.但在他心中,却没把贾南风当回事.毕竟一个后宫的女人,要对付当朝权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杨骏最忌惮的,还是宗室,尤其是楚王司马玮. 司马玮是晋武帝司马炎的第五个儿子,在司马 ...

  • 捋一捋八王之乱||~16~杨贾纷争(五)

    永平元年三月辛卯(公元291年4月23日),距楚王司马玮进京已过去了18天.这天深夜,孟观.李肇上书告发杨骏谋反,皇帝遂下令全城戒严,命刘颂屯兵殿内.司马玮屯兵城外大司马门,司马越屯兵东宫,司马繇领殿 ...

  • 捋一捋八王之乱||~17~杨贾纷争(六)

    杨骏伏诛,但杀戮并未因杨骏的死亡而停止.司马繇将杨骏家族及其同党等十数人尽数处死,并夷三族.这些人的家眷几千人,不分男女老少,统统斩首. 三月辛卯,诛太傅杨骏,骏弟卫将军珧,太子太保济,中护军张劭,散 ...

  • 捋一捋八王之乱||~1~乱臣贼子

    公元291年至306年,西晋王朝司马氏皇族内部因争夺中央政权爆发了历时16年的动乱,期间,"人不见德,惟戮是闻.公族构篡夺之祸,骨肉遭枭夷之刑,群王被囚槛之困,妃主有离绝之哀.历观前代,国家 ...

  • 捋一捋八王之乱||~2~太康盛世

    公元280年,晋武帝司马炎经过十多年的励精图治,西晋六路大军南下,一举吞灭东吴,三国时代结束,天下归晋.自公元184年黄巾起义开始,历时96年的动乱年代结束,中原大地进入了一个十年的和平时期,史称&q ...

  • 捋一捋八王之乱||~3~分封诸王

    公元264年,时为晋王的司马昭为篡夺曹魏政权做最后的准备,恢复了西周时期的五等爵制."是以先帝深览经远之统,思复先哲之轨,分土画疆,建爵五等,或以进德,或以酬功."此次改革仿照&l ...

  • 捋一捋八王之乱||~4~白痴太子

    公元290年,晋武帝司马炎去世,皇太子司马衷继位,改国号为永熙,是为晋惠帝. 晋惠帝司马衷生于公元259年,在公元267年被立为皇太子.他是司马炎的第二个儿子,为皇后杨艳所生.他有一个哥哥,二十六个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