捋一捋八王之乱||~12~杨贾纷争(一)

冬去春来,此时已是永平元年(公元291年)元月,距司马亮逃回许昌、杨骏把持朝政已过了八个月。这八个月,是众人翘首以盼,看杨骏如何分配权力,平衡政局,思隆替之宜的八个月。但让人失望的是,杨骏除了专权,什么也不会。

早在晋惠帝司马衷继位当天,杨骏便闹了个大笑话。他改年号为永熙。按《春秋》之法,新君继位都是逾年后才改元的。“缘臣子之心,不忍一年而有二君也。(所以未逾年就改元的行为)今可谓辄不知礼也。”众人议论纷纷,杨骏也觉察到自已出丑了,便在第二年初改元永平,“朕夙遭不造,淹恤在疚。赖祖宗遗灵,宰辅忠贤,得以眇身托于群后之上,昧于大道,不明于训,战战兢兢,夕惕若厉。乃者哀迷之际,三事股肱,惟社稷之重,率遵翼室之典,犹欲长奉先皇之制,是以有永熙之号。然日月逾迈,已涉新年,开元易纪,礼之旧章。其改永熙二年为永平元年。” 说去年改元是因为朕过于悲痛哀伤,乃至急于遵奉先帝的遗志了,先帝的年号叫“光熙”,朕就改叫“永熙”。虽然文过饰非,也算把这事搪过去了。

如果杨骏不懂古代礼法典籍,违背旧典,仅仅是“不学”,最多就是让人笑话。但接下来他的举措就是“无术”,让人心生怨恨了。

司马炎的遗诏以他为“太尉、太子太傅、假节、都督中外诸军事,侍中、录尚书、领前将军”,这是又当宰相又当总司令。但杨骏还嫌权不够大,又让新皇帝司马衷封自已(相当于自封,因为司马衷是个痴呆)为“太傅、大都督、假黄钺,录朝政,百官总己以听”。这就过分了。“假节”是臣子在有军事行动的时候,有权对违犯军令的人先斩后奏;“假黄钺”则是臣子代替皇帝出征,生杀予夺,再加上“录朝政,百官总已以听。”专权如此,曹操也得自愧不如。

为了拉拢人心,杨骏开始效仿魏明帝,进行大肆封赏。“增天下位一等,预丧事者二等,复租调一年,二千石已上皆封关中侯。”武帝朝时期最大的功劳,莫过于平灭东吴,可平吴所封的爵位,也没杨骏封的多。为此,石崇、何攀都劝他,哪有你这样把爵位当传单一样滥发的,如此下去,恐怕几代以后满朝皆公爵了。而且,杨骏进行大肆封赏的时机也不对,傅祗劝他:“未有帝王始崩,臣下论功者也”,皇帝刚死,你就和庆功似的大发赏钱,你什么意思,皇帝是我们弄死的?

“陛下圣德光被,皇灵启祚,正位东宫,二十余年,道化宣流,万国归心。今承洪基,此乃天授。至于班赏行爵,优于泰始革命之初。不安一也。吴会僭逆,几于百年,边境被其荼毒,朝廷为之旰食。先帝决独断之聪,奋神武之略,荡灭逋寇,易于摧枯。然谋臣猛将,犹有致思竭力之效。而今恩泽之封,优于灭吴之功。不安二也。上天眷祐,实在大晋,卜世之数,未知其纪。今之开制,当垂于后。若尊卑无差,有爵必进,数世之后,莫非公侯。不安三也

杨骏效仿魏明帝大肆封赏,此举是很不得人心的。当年魏明帝曹叡是在父亲曹丕死前不久才被立为储君的,并没有什么政治资本,朝中很多大臣都不认识他。所以他登基之后,为笼拢人心,便普遍给臣下赐爵。

魏明帝此举完全正确,但是杨骏效仿魏明帝,就是东施效颦了。

魏明帝是皇帝,全部朝臣都向他效忠,就是他的最大利益,而朝臣也愿意向他效忠。皇帝拍臣子马屁,体现的是皇恩浩荡,臣子们自然心生感激。但杨骏是权臣,权臣如小三,他的权力都是从皇帝那里偷来的,名不正言不顺,不可能得到所有朝臣的拥护。他大规模的封爵,异己者认为,爵位都是皇帝给的,与杨骏无关;而投靠了杨骏的人又认为自已不受重视。

以权臣的身份去做皇帝的事,越俎代庖,杨骏自然是两头不讨好,而且,直接普遍地向下层释放好处,收获到的不会是人才,更多的是投机分子。

作者简介:

大好,一个喜欢阅读的,有点强迫症的小清新。

(0)

相关推荐

  • 同是亡国之君,为何刘禅被封公,曹奂被封王,而孙皓只能封侯呢

    公元263年,邓艾率领大军偷渡阴平,随后突破绵竹,兵临成都城下,刘禅投降,蜀汉就成为三国建立以来第一个被灭亡的政权,之后,刘禅被转移到洛阳,被魏国权臣司马昭封为"安乐公",刘禅的爵 ...

  • 成也道德,败也道德,丧失道义,就会受到道德谴责,痛打落水狗

    " 职场智谋 " 潜心研究古人的智慧,总结提炼智谋精髓,古今结合,详细揭秘职场潜规则以及办公室政治 [参考书籍]<资治通鉴>晋纪四(公元301) [事由]相国司马伦和孙 ...

  • 三国时为何诸葛亮与姜维频繁伐魏?而魏国却始终采取防守策略?

    自曹丕在洛阳称帝,定国号为魏之后,刘备也在四川成都称帝,国号为汉,后世之人为将其与汉朝区别开来,称其为蜀,孙权则在江南称帝,国号为吴,天下从此进入了三国割据的局面. 刘备称帝后,立即调集大军征讨东吴, ...

  • 皇帝被权臣要挟时,为何不找机会偷袭,反而要小心翼翼地顺着他?

    前段时间论坛有个帖子很火热,讲的是我们的古代大部分皇帝,在被某些权臣威胁或要挟时,为什么不像康熙对鳌拜那样,找个机会偷袭并解决他,反而是要小心翼翼地顺着他,整天都活在仰人鼻息的悲伤痛苦之中呢? 诚然, ...

  • 一个都不能少:权臣们在篡位称帝前,都需要完成哪些必要的流程?

    文/格瓦拉同志 在古代中国,导致王朝灭亡的原因无外乎外敌入侵.农民起义.贵族叛乱和权臣篡位,而第4种方式无疑最为平和,对国家造成的危害性也最小.不过,权臣们在篡位之前,必须要完成一系列固定流程,从帝王 ...

  • 捋一捋八王之乱||~13~杨贾纷争(二)

    杨骏的权力越来越大,为人也越来越跋扈.他把武帝朝的老臣,通通打发到东宫去陪太子读书,又排挤洛阳内的司马宗室,让他们都不再担任要职,同时培植了很多亲党统领禁军,更有甚者,所有的诏书都要经过杨芷太后审查后 ...

  • 捋一捋八王之乱||~14~杨贾纷争(三)

    贾南风心生怨恨,杨骏是知道的.但在他心中,却没把贾南风当回事.毕竟一个后宫的女人,要对付当朝权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杨骏最忌惮的,还是宗室,尤其是楚王司马玮. 司马玮是晋武帝司马炎的第五个儿子,在司马 ...

  • 捋一捋八王之乱||~15~杨贾纷争(四)

    罗网的人正是贾南风.她听身边的太监董猛说起,殿中中郎孟观.李肇因为受到杨骏冷落,正在收集杨骏的黑材料.于是便召二人合谋,李肇提议,请汝南王司马亮出山,举兵讨伐杨骏. 注:殿中中郎,统殿中兵护卫皇帝,位 ...

  • 捋一捋八王之乱||~16~杨贾纷争(五)

    永平元年三月辛卯(公元291年4月23日),距楚王司马玮进京已过去了18天.这天深夜,孟观.李肇上书告发杨骏谋反,皇帝遂下令全城戒严,命刘颂屯兵殿内.司马玮屯兵城外大司马门,司马越屯兵东宫,司马繇领殿 ...

  • 捋一捋八王之乱||~17~杨贾纷争(六)

    杨骏伏诛,但杀戮并未因杨骏的死亡而停止.司马繇将杨骏家族及其同党等十数人尽数处死,并夷三族.这些人的家眷几千人,不分男女老少,统统斩首. 三月辛卯,诛太傅杨骏,骏弟卫将军珧,太子太保济,中护军张劭,散 ...

  • 捋一捋八王之乱||~1~乱臣贼子

    公元291年至306年,西晋王朝司马氏皇族内部因争夺中央政权爆发了历时16年的动乱,期间,"人不见德,惟戮是闻.公族构篡夺之祸,骨肉遭枭夷之刑,群王被囚槛之困,妃主有离绝之哀.历观前代,国家 ...

  • 捋一捋八王之乱||~2~太康盛世

    公元280年,晋武帝司马炎经过十多年的励精图治,西晋六路大军南下,一举吞灭东吴,三国时代结束,天下归晋.自公元184年黄巾起义开始,历时96年的动乱年代结束,中原大地进入了一个十年的和平时期,史称&q ...

  • 捋一捋八王之乱||~3~分封诸王

    公元264年,时为晋王的司马昭为篡夺曹魏政权做最后的准备,恢复了西周时期的五等爵制."是以先帝深览经远之统,思复先哲之轨,分土画疆,建爵五等,或以进德,或以酬功."此次改革仿照&l ...

  • 捋一捋八王之乱||~4~白痴太子

    公元290年,晋武帝司马炎去世,皇太子司马衷继位,改国号为永熙,是为晋惠帝. 晋惠帝司马衷生于公元259年,在公元267年被立为皇太子.他是司马炎的第二个儿子,为皇后杨艳所生.他有一个哥哥,二十六个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