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如歌 人生若旅
崔塗《旅怀》云:
水流花谢两无情,
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
杜鹃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
华发春催两鬓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
五湖烟景有谁争。
上世纪差旅见闻录
三十多年的科研、设计工作,写了多少报告、画了多少图纸,当年都交给了档案室留档了,几十年以后的现在,它们看来它们都过时了,也许统统进了造纸厂了,唯有当时在各地参观访问学习的场景,倒还是记忆犹新,闲来无事,回回忆,打打字,借此来动动脑子,打发打发时光。
1965年夏,同学间的分别活动结束,办好一切离校手续,回杭州已经是八月下半月了。到杭州后,首先根据通知日期:到浙江省科委报到。当天在省科委的会议室里,全国分配到浙江省的大学生济济一堂,领导介绍情况后,开始宣读分配名单,分配到同我有关的浙江省建筑科学研究所的大学生有七人,其中:科大三人、浙大三人、复旦一人(省科委没有食言:科大回来后分到省级研究所)。当时的规矩,去单位报到:月底前去报到,可拿半个月的工资,于是抓紧在1965年8月27日(星期五),去浙江建科所报了到,就此走进了研究所的门,成了名副其实的“三门干部”—出了家门,进了校门;离了校门,进了所门。往后从事研究工作……,后又从事设计工作……,直至1997年7月,香港回归,老汪回家,以及后来的“余热利用”四年四个月,前后工作三、四十年,其中有记录的差旅52次,跑过的城市、县镇近百处。差旅途中吃住行的甘苦,只有自己知道,好在当年年轻,这点苦又算什么,能够在年轻的时候去“周游列国——秦楚齐燕韩赵魏”,也是好事一桩,如今有空,写出来看看当年出差是怎么一回事,“列国”当年是怎样的一种情况,进入《我的图书馆》与网友共享。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