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之行不同也

赏析 / 严勇、音频 / 张佳

译文

圣人的行为不太相同,有的远人,有的亲人,有的出世,有的入世,归根结底洁身自好而已。

赏析

这是孟子回答弟子万章关于伊尹人品的一句话。
《孟子》七篇中有“万章章句”凡十八章,万章名字出现22次之多;对孟子有“尧以天下与舜”、“敢问友”、“敢问交际”等之问达38次之多。
“伊尹以割烹要汤”,就是这次对话的内容。
万章觉得伊尹这个人不太好,曾用割肉烹调技术来求取商汤王。
孟子说,不是这样的。伊尹在莘国的郊野种田,而欣赏喜爱尧、舜所行的道路。如果不是尧、舜的行为方式,不是尧、舜所走的道路,即使把天下的财富都作为俸禄给他,他也不屑一顾。即使给他一千辆马车,他也不看一眼。
伊尹开始的思想偏于道家,觉得自己洁身自好就好了。所以,商汤王派人用皮币帛礼聘请他,他很傲慢地说:‘我要汤的财物干什么呢?怎么能比得上我安于田野之中,在此以尧、舜之道为乐趣呢?’
后来,商汤王三次派人去聘请他,他于是改变了想法说:“我与其身居田野之中,由此以尧、舜之道为乐趣,但我怎么能使现在的君主成为尧、舜一样的君主呢?我怎么能使现在的百姓成为尧、舜治理下的百姓呢?我何不在我有生之年亲眼看到这些呢?”这时候伊尹的做法就偏向于儒家了。
孟子觉得不管是道家还是儒家的行为方式,只要合乎道义的,就是人品高洁的。
最后,孟子总结说,“我只听说伊尹以尧、舜之道求取商汤王,却没有听说用割肉烹调技术来求取商汤王。”
伊尹就是孟子眼中的圣人,他的行为,或远离朝堂,或亲近朝堂,或田园隐居,或辅佐商汤,归根结底的出发点就是四个字:洁身自好。
孟子是要自己的学生万章像伊尹学习,做伊尹一样人品高洁的人。洁身自好,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也是很好的处世之道,应该好好遵守。

遇见是缘,点亮在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