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服务业成了爹

这是仙人JUMP的第342篇原创

1

大家有没有觉得现在服务业越来越不够服务了,不但不够服务,而且还要你小心翼翼照顾。

点个外卖,外卖迟到了不敢给外卖员差评,网购不敢要求快递员送到家门口,不送也不敢投诉,在搬家平台上找的司机中途加价也不敢拒绝,毕竟他们都知道你住哪,万一半夜来敲门这谁受得了。

搬家公司的那个更可怕,要求加价的时候你全部家当都在他车上,就连你本人都还在他手上。

明明我们出了钱,但好像自己才是弟弟。

表面上这是所谓个人素质的问题,但实际上这是业务模式的问题,如果是个人素质问题顶多是孤例,服务普遍出现问题,一定是因为业务模式的底层逻辑就不支持他们提供好服务。

我还真和很多外卖员快递员聊过,他们的想法其实很纯粹。

人家也不是上班来找茬的,只不过就是平台不给我保障,我凭什么要舔用户?

就像那句经典的话。

这么点钱,很难为你办事儿。

得加钱。

因为企业不加钱,所以我把基础的事情做完就可以拿钱了,再给你送货上门,给你打电话,等你下楼,这些消耗的是我自己的时间。

有这个时间我本来可以多接几个单多赚一点钱,我把时间花在你身上,我少赚的钱又不会有人补给我。

就算我提供的服务好,对我个人来说也不会有任何好处,你顶多觉得这个平台不错,平台和我有啥关系。

如果我提供的服务不好,你最多给我差评,你骂我,骂的也不是我本人,我只是一个面目模糊的A平台外卖员,你都不知道我是谁。

就算骂上热搜了,受损最大的也是平台的声誉,我不但不生气,我还给你点个赞。

我也想骂平台。

从一线服务人员的角度,我为什么要为了平台的声誉考虑?

我为平台考虑,平台会为我考虑吗?

是会给我发奖金,还是会每单多给我几块钱?还是会给我签合同?

都不会,对我个人利益毫无帮助,有损失但是没好处。

而且我考虑了也没有意义,我本来就不一定在这个平台干多久。

穿上A平台的制服我是A平台的,穿上B平台的制服我就是B平台的。哪个平台我混不下去了我就走呗,哪个平台给的单多我就去哪家,两个竞争对手之间完全可以无缝衔接。

今天我服务态度不好,败坏了A平台的形象,用户选择下次用B平台,没想到B平台送餐的还是我,那我是不是相当于变相给后面那个东家拉新。

对前任的伤害,是为了对现任来迟的爱,都是老海王了。

所以你别拿服务精神要求我,我就是来打零工赚钱薅羊毛的,拿多少钱就干多少事,出了问题我走人,去别的平台注册一下又是一条好汉。

流窜式的服务者必然带来流窜式的服务态度,用户就会有窜稀式的服务体验。

而且你很难怪他们,因为这就是人性,钱不到位,保障不到位,凭什么有服务。

这不是人品问题,这就是很简单的利益问题,甚至是公平问题。

如果平台是和我签合同的,我是这个公司的员工,公司给我交五险一金,我在这个公司干得越久收益越大,那我还会希望这个公司好,还能有点归属感。

不说服务质量能不能提上去,起码我会有动力维护公司,而不是在用户骂平台的时候超级加倍。

毕竟我还指望你给我发工资,出了事你给我兜底。

你好我也好。

但现在哪个平台都没和我签合同,我的劳动关系在特么劳务派遣公司,就连平台的制服都比我更像长期员工。

更骚的是劳务派遣公司有的时候和平台是同一个母公司,之所以要分开来就是为了我出事的时候平台不需要担责任。

平台不给我兜底,我就捅烂平台的老底。

我又不傻。

而且这样的情况出现在各种服务行业里,看起来外卖员和快递员相对平台弱势,司机相对平台强势,我们不一样。

其实大家的本质问题都一样,都是平台对他们毫无保障。

干活的时候你是我的人,出了事你是什么人。

那就干脆不当人。

服务态度这东西是怎么来的,其实就两点,第一,给钱;第二,给保障。

海底捞的服务态度好不好,当然好,那是建立在高薪水的基础上的。

外界说海底捞的公司文化搞得和传销一样,其实很多海底捞的员工自己也觉得那些草地舞、擦鞋培训很蠢。

但是不重要,你洗脑的样子真的很沙雕,但是你发钱给福利的样子真的很靓仔。

人家海底捞的员工包吃住是什么条件?

很多吃海底捞的人都不一定比海底捞的服务员住的好。

另外员工要的保障也很简单,就是一份合同,就是在法律意义上承认我是你的员工。

不要说什么灵活,谁不知道你只是为了灵活甩锅。

在钱到位和保障到位的基础上,再加上奖金制度,自然会有好服务。

月薪三千随时准备走人,走之前还要往老板茶杯里洒泻药。

月薪1万我要好好服务消费者。

月薪2万公司是我家。

月薪三万老板是我亲人,千万别拿我当人。

道理不复杂,但平台为什么不干,因为成本呀。

在不给保障的前提下,平台雇的每个人都是只产出不消耗的赚钱机器,平台稳赚不亏。

所以平台不会主动提供保障,他们让服务者无保障裸奔,从而免去的工伤赔偿和五险一金保障是个天文数字。

如果把这部分成本算上,很多互联网公司当场就要嗝屁,不用上市了,直接上坟就可以了。

但是成本这东西不会凭空消失,只是转嫁到了外卖员、快递员、司机,以及用户身上,前者没有保障,后者体验极差。

然后他们就会把体验传递给顾客。

然后就变成了服务者和用户之间的矛盾。

平台今天挑拨服务者骂用户残忍,我这么辛苦你还忍心给差评,你就不能忍忍?

明天道德绑架用户,让用户行行好做个好人,大家都是爹生妈养的也渴望被心疼。

坏事全让你干了,好人全让你当了,合着服务者和用户都是坏人,就你是朵白莲花,毕竟资本没有妈妈。

为什么很多平台宁可在出事以后上线各种花里胡哨的功能,算法,搞各种不一定有用的监督措施,让程序员头都秃了,也不在服务者保障上花点功夫?服务者保障。

是因为平台不知道保障的重要性吗?平台比谁都清楚。

只不过比起好服务,比起用户体验,资本更在意低成本。

即使低成本的代价可能是生命。

但是平台赔得起啊。

在资本眼里人命是有价的,而且不贵。

命价是一时的,单笔的。

保障是长期的,持续的。

算盘一算,谁都知道怎么办,毕竟公司不做慈善。

另一方面,用户对价格也是极其敏感的,你可以说你不敏感,但是在整体数据上,价格就是用户选择的决定性因素。

现在假如A平台给外卖员加薪水,签合同,但是一单的配送费涨五块钱,用户能不能接受?

可能有些用户会接受,可能某几单会接受,但是没有用,总体代价就是用户大量流失,竞争对手喜从天上来,啥也没干对面就刨了自家祖坟。

这是有先例的,当年百度外卖在北京的订单量是美团的十倍,但是有一年百度外卖搞了一个让外卖员回家过年的活动,过年期间的派送时间变长价格变贵,用户一边夸百度外卖针不戳,一边光速下了美团。

别看现在的舆论都在同情外卖员,但是大家都是口嫌体正直的,因为我真的有一头牛。

口头支持没问题,花钱的时候大家的身体都很诚实。

外卖的客单价才多少,多几个五块钱就能又吃一顿,你说考虑外卖员,谁来考虑我。

平台不愿意放弃低成本优势,又不能直接说我就是黑心资本家,说实话必然挨大耳刮。

所以真能在一些边边角角上用力,搞一堆没用的东西,假装他们已经很努力。

真不是研发部门不给劲,实在是老板不让他们走正门。

甚至于,这个局面里的三方,平台,服务者,用户,都解决不了无恒产者无恒心的核心问题。

平台是有能力没动机。

我当然可以给钱给保障,但是我开公司不是为了做社会福利,我是为了赚钱。

给服务者保障,提供服务质量,但是也提高了成本。

结果用户不买账,我被竞争对手打死了怎么办?

这种结局老板愿意股东也不愿意,反正你都不让我活了,我干嘛管你死?

爱骂就骂,我不怕骂,怕死。

服务者是有动机没能力。

谁不想要高薪 保障,谁愿意被平台当成人肉耗材,一不小心吃到一个差评一天白来。

但是他们没得选,现在不是某几个平台不当人,是所有平台一样烂,你以为我是自己想流窜,我只是在这个比烂的世界里发现大家一样烂。

我也没得选啊,要么不赚钱,要赚钱只能接受这难吃的馒头。

既然所有选择都烂得这么均匀,我也只能得过且过,反正好好干又不会变得更好,瞎干也不会变得更坏。

那就糊弄呗,赚一天是一天呗。

用户是没动机也没能力。

表面上用户有动机,但其实没有,用户是想要好服务,但又不想为好服务支付溢价。

实际上用户本来就有得选,平台服务是分阶梯的,只不过不是同一个价,滴滴豪华车的服务好不好,得加钱。

便宜,便利,服务好,这三个词本来就最多只能同时存在两个。

同时存在3个就是活在梦里。

但这也不能说是用户的错,大家都在为了生活奔波,谁也不比谁轻松。

我在精神上支持你,但我真的没办法经济上也支持,我也在挣扎,我也不容易。

那么是资本家的错吗?资本家确实不当人,但造成这一切的,似乎又不只是资本家。

最后问题依然存在,只不过所有人都开始装傻,等待问题自己消失,或者干脆在某一天爆炸。

事情到了这一步,终于荒诞了起来。

明明车根本没有动,但没有人下去推车。

大家一起坐在没油的车子里,屁股上下颠簸,假装车还在开。

下一站,滑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