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一句“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初看以为是病句,细想痛彻心扉
相关推荐
-
现代文学丨第二章知识点
独木小提示:鲁迅先生在中国文坛的重要性,言不可及,因此他是所有高校文学考研的重中之重,复习时切要留意.大家先看<现代文学三十年>这本教材,然后结合我所发的这些知识点与真题来巩固教材,加油.
-
他们凭什么成为文学大师?
大年初四,单读继续分享作者的创作,今天的文章来自单读新书 004<李美真>的作者孔亚雷.他的新作<历代大师>品评了鲁迅.郁达夫.萧红.汪曾祺.莫言等文学大师的写作. 孔亚雷 ...
-
陈振林旅行散文:北京城里寻鲁迅
木木文字 北京城里寻鲁迅 陈振林 去过好几次北京城,我进了故宫,登了长城,拜了天坛,游了颐和园,转了什刹海,还到史铁生先生的地坛公园去过,但是,我总觉得还缺少一点什么味道. 我想起了先生,鲁迅先生.鲁 ...
-
少年说||默默(49):《孔乙己》读后感
我最近读了鲁迅先生写的一篇短篇小说<孔乙己>.这一篇小说讲了一个四五十岁的"童生"身上发生的事. 小说中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段是孔乙己首次出现时的情形.第一句"孔 ...
-
“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看不懂觉得是病句,看懂才知人生的意义
要永远觉得祖国的土地是稳固地在你脚下,要与集体一起生活,要记住,是集体教育了你.那一天你若和集体脱离,那便是末路的开始.--奥斯特洛夫斯基 死,澌也,人所离也.从歺从人.凡死之属皆从死.死,代表生命的 ...
-
“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看不懂的以为是病句,看懂才知妙笔
"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看不懂的以为是病句,看懂才知妙笔 <学记>中说:"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 的确如此, ...
-
“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前后矛盾的病句,还是不被理解的妙笔?
1918年4月,鲁迅写出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获得巨大反响:尔后他趁热打铁,于1918年冬天完成了第二部小说的创作,是为<孔乙己>.相较于<狂人日记> ...
-
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一个病句,是鲁迅的笔误还是有意为之?
鲁迅先生在<孔乙己>的结尾写了一句颇有争议的句子:"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因为他将"大约"和"的确"连用,意思显得既矛盾又累赘. ...
-
“看与被看”,鲁迅隐藏在《孔乙己》背后最深刻的生命体验
文|倪文尖 引: 观视频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华东师大中文系的倪文尖. 每年开学之初,媒体上就会炒作或者说就会传说鲁迅的选文的一个变化,选文的变化,很多人都说鲁迅现在的文章在教材里多了还是少了,诸如此类 ...
-
再读《孔乙己》:在鲁迅笔下,杀死孔乙己的凶手一共有三个
导读:19世纪末,在清政府的腐败统治下,老百姓怨声载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知识分子们极其渴望通过读书改变命运,攀上统治阶层. 然而,清朝沿袭了隋唐以来的科举选拔制度,在这样的人才 ...
-
鲁迅:孔乙己的图,我看是好的
<孔乙己>插图 刘岘绘 1934年5月18日,鲁迅给刘岘的复信中这样写道: --孔乙己的图,我看是好的,尤其是许多颜面的表情,刻得不坏,和本文略有出入,也不成问题.不过这孔乙己是北方的孔乙 ...
-
有声书:《白光》《孔乙己》《端午节》《狂人日记》,作者:鲁迅
有声书:《白光》《孔乙己》《端午节》《狂人日记》,作者:鲁迅
-
鲁迅为什么最喜欢《孔乙己》
2019年第四期封面 鲁迅为什么最喜欢<孔乙己> 文 | 孙绍振 那么,鲁迅认为自己的小说艺术要到什么时候才成熟呢?到<孔乙己>才成熟.鲁迅的学生孙伏园,在<鲁迅先生二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