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读《古文观止》】重德轻财——《叔向贺贫》

叔向对韩宣子说:祝贺你的贫穷。嚯!我们一般人逢年过节,见面都是“恭喜发财”,谁敢“恭喜受穷”。谁要是搭错了根筋,对别人说了这句话,一定被别人打得满地找牙。
叔向这脑回路很清奇啊!
说到叔向,初识他时,是在《祁奚请免叔向》中。非同一般的叔向,因牵连坐牢,他这坐牢跟度假似的——“优哉游哉,聊以卒岁”。国君之前的大红人乐王鲋主动提出要来救他,他还老大不乐意的不理睬人家,觉得只有德高望重的”祁奚“才能救他。果然。
再识叔向是在《单子知陈必亡》中认识夏姬时。夏姬春秋时代四大美人,美到男人碰着她就要死。这夏姬与巫臣上演了一场惊天动地私奔后,生了一女儿。也是美得惊天动地。叔向看上了,要娶。他母亲不同意,他也犹豫了。最后晋平公插手,强迫叔向娶了夏姬的女儿。
只要是个男的见了美人都会心动,柳下惠这样的男人是极稀罕之物了。
而这次算得上第三次了。叔向跟别人贺贫来着。
中国文化是重德文化。看了这么些篇的《古文观止》可见不止一斑了。反正动不动就用“德”来大作文章。贫穷不是罪过,甚至还有点“我穷我骄傲,你富你罪孽”的味道来了。

在《山木篇》中,说一次庄子穿着大补丁衣服去见魏惠王,魏惠王问他“何先生之惫邪”。你怎么这么狼狈?庄子回了句“贫也,非惫也”。说我不是狼狈,是我太贫困了。看看先贤们,对于这个贫,是不难为情的,虽然这一天天的吃了上顿没下顿的,依然贫得很坦然。

《国王的演讲》中的王后来到罗格陋室时,罗格说了句“安贫乐道就是富”。一下子就觉出了这位人生导师的境界来。瞬间被罗格圈粉。而这句话的源头出自《论语》。道德的修为总是要大大的高于财富。
中国文明是农耕文明,一直以来都是重农抑商。所以商人一直处在社会的层底,吕不韦这个大商人看着商人没个出路就花了大价钱去跟政治做了大买卖。脱去了商人的印迹,成了个政治家。
叔向贺贫倒也不奇怪了。韩宣子你贫但你有德啊!
那韩宣子是怎么个穷法?倒不是像庄子似的吃了上顿没下顿的。他怎么着也是晋国的卿。他只是跟同级别的卿相比少了交际费。为此,他发了愁。
叔向跟他举了两大活生生的实例。一是栾武子三代人。栾武子因重德行,遵法制,而名闻于诸侯各国。各诸侯国都亲近他,一些少数民族都归附他。
看看这不是钱能办到的,只有德办到了。而他的德还保护骄傲自大,奢侈无度,贪得无厌,犯法胡为,放利聚财的儿子免灾。
而栾武子的孙子怀子虽然像爷爷似的看中德行修为,但是因为爸爸德行太差了而受了连累逃亡到楚国去了。
按这个逻辑,上一辈修德不仅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子孙后代。
叔向又举了个反例——郤昭子。他的财产抵得上晋国公室财产的一半,他家里的佣人抵得上三军的一半,他依仗自己的财产和势力,在晋国过着极其奢侈的生活,最后他的尸体在朝堂上示众,他的宗族在绛这个地方被灭亡了。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灭顶之灾。只因无德!
现在你韩宣子有栾武子式的清贫,我又觉得你可以继承他的德行。所以“贺贫”。这清贫是“栾武子” 式的。格局就高大上了。
一句话概括就是,你就安贫乐道吧!
韩宣子特别听得进这话,对叔向行了大礼,下拜并叩头说:我正在趋向灭亡的时候,全靠你拯救了我。你的恩德不敢独自承受,恐怕从我的祖宗桓叔以下的子孙,都要感谢您的恩赐。
听得进劝的人,总是很讨人喜欢的。
这是德行VS财富。那德行是可控的自我修为,而古时的财富如何来?门路一定不多的。不像现在改革开放四十年,搞活的就是经济建设。
而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在现在特别的重要。不能因财忘义丢德。德财兼顾是最好的了。二者并不是掐架的关系。

叔向的“贺贫逻辑”,虽有点牵强,但传达的理念在当时是很有效用的。只是韩宣子还是韩宣子,在执政期间不断壮大着他的家族,为以后的三家分晋做好了充分的物质准备。
系列回顾

秋高
气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