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插图说大意

学习第三课《不懂就要问》事先布置了孩子们回去预习。

上课,带着孩子们再一次对比这篇课文和之前两篇课文的区别,认识一种新的阅读方法——略读。然后,我问孩子们:“这篇课文大意是什么?”

孩子们一脸茫然地看着我。我以为是没有听懂“大意”。一问,他们知道大意就是主要内容,就是这篇课文主要在说什么。我又继续问:“那这篇课文的大意是什么?”

没有孩子回答上来。也很正常,这不就是这篇课文的学习目标吗?

我决定借助课文插图来帮于是,我出示了课文的第一幅插图

“这幅图画了什么呢?”

“孙中山在先生那里背书。”

“很棒哦!一下子就说出了主人公,他就是少年的孙中山。孙中山在先生那里背书。他们那时候是怎样学习的?”

学生快速找到第一自然。齐读。这一段里有好几个词语都很新鲜:“咿咿呀呀”“摇头晃脑”,当然书中描述的学习方法,学生也不能很好地理解。

我让孩子们翻到本单元的日积月累《所见》。像私塾老师一样带着他们故意拖长了腔调读了一遍。学生也跟着拖长腔调,这下生动地展现了这段话的情境,学生一下子就明白过来了。

“现在我们知道了,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时候发生的事情?”

“孙中山在私塾读书的时候。”

“人物,时间,地点都有了。接下来看第二幅插图。”

“图上画了什么?”

“先生拿着戒尺盯着孙中山。”

“孙中山为什么站起来啦?”

“他有不理解的地方,他问先生问题。”

“你们看,事情是怎么发生的?孙中山有不懂的问题,”

“然后呢?”

“他站起来问老师。”我相机在黑板上写下事情的发生、发展。

“现在,你们来说一说课文的大意是什么?”

孩子们自己练习。指名学生说,基本能够按照人物、时间、事情的发生、发展说清楚。

“同学们,我们是怎么来说出课文大意的呢?”

“借助课文插图,想想图上画的是什么,我们就把课文的大意弄清楚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