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五六)

(0)

相关推荐

  • 【倪海厦:“六经辨症”精华】

    "六经辨症"精华 第一层.太阳病 这个六经辨症我们不能用太阳,足太阳膀胱经或者是手太阳小肠经,太阳症的时候代表病在表,病在表的时候有几种症状可以知道病在表,比如说太阳伤寒,我们无汗 ...

  • ​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麻黄汤主之。服药已,微除,其人发烦,目瞑,剧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

    逐句精解: 1.太阳病,有中风,伤寒,风温,温病等,具体需要靠脉证和体症判断.在这里是指伤寒,因为紧接着讲了脉浮紧. 2.脉浮紧.浮紧代表伤寒,是典型的伤寒脉象.浮代表邪在表,紧代表伤于寒的程度在体表 ...

  • 太阳伤寒夹湿

    太阳伤寒,又因为水饮流注在体表,这是伤寒夹湿,所以一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 这个病没有里热,不能使用清热攻下药.白术这个药是健脾利湿的,是温药.脾只要一阳虚,就不能制水了 ...

  • 感冒了,流鼻血会好?

    感冒了,流鼻血会好?听起来感冒与流鼻血是风牛马不相及的事情,然而确有其事,但并非人人如此. 关于感冒,这是个现代人对外感伤寒的一种笼统讲法,实际上所谓的感冒在汉方中医里有很多种不同的情况,总的来讲叫太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六九)

    麻杏甘石汤其实是麻黄汤的变方,把桂枝换成了石膏而已,虽然只有一味药的差别,但是,他们的作用完全不一样.其中麻黄桂枝是相须的关系,辛温发汗以散风寒,是发汗最厉害的,麻黄配石膏则为辛凉甘润之剂,可清泄肺热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六八)

    有人把麻杏甘石汤称之为肺炎第一方,对于小孩子发高烧引起的肺炎效果特别的好,有好多医家用来治疗麻疹肺炎,大叶性肺炎,效果都不错,最关键的是费用很低.这可能就是中医为什么不能跟西医比的原因,西医随便一个感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六)

    伤寒论第12条辨: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表示病在表,脉浮在表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八六)

    伤寒论第72条辨: 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 汗发了以后,病人口渴,脉浮数,病人就是五苓散证,因为水都在皮肤表面上,中焦没有水了,所以病人会烦躁. 成无己说:发汗己解,胃中干,烦躁不得眠,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八五)

    小便不利,张仲景是想把皮肤表面的水拉回来,让它从小便排掉.有两种状况:一种是皮肤水肿,上半身水肿的时候,有些妈妈们早上起来手脚都肿,这就是五苓散证.如果摸他的脉很虚弱,五苓散吃下去,让表面的水从小便排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七六)

    伤寒论第67条辨: 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原文解释:伤寒病人,或经过涌吐或经过攻下的治疗以后,感觉胃脘部气逆闷满,并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七五)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方 厚朴半斤去皮炙,生姜半斤切,半夏半斤洗,人参一两.甘草二两炙.右五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厚朴用三四钱,就不得了了,生姜开三片就好了,生半夏胖子开三 ...

  • 海厦伤寒论笔记(六五)

    伤寒论第61条辨: 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 原文解释:误用泻下之后,又误发其汗,致肾阳虚弱,病人出现白天烦躁.不能安静睡眠, ...

  • 倪海厦针灸笔记(六五)——经渠穴

    列缺,经渠,太渊这三个穴道分别为我们的三部脉,(见图一),寸.关.尺,太渊是寸脉,经渠是关脉,列缺是尺脉.我们摸脉的时候,右边的寸是肺脉,秋天的时候,轻轻一摸,脉是浮的,这是正常的脉象. 图一 当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