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厦伤寒论笔记(六五)
相关推荐
-
赵永山伤寒讲义・大柴胡汤
一六二.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 本条方证与第63条相同,唯诱因不同.经方之治在于观其脉证,审其如何逆于应有之"元真通畅"而施治.故原始 ...
-
二、伤寒脉浮缓,身不(痛)〔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没有少阴阴盛阳虚的证候。)者,大青龙汤发之。原文39
二.伤寒脉浮缓,身不(痛)[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没有少阴阴盛阳虚的证候.)者,大青龙汤发之.原文39 [郑论] 按大青龙汤,乃风寒两伤营卫,烦躁发热之主方.此言脉浮缓,并无身疼发热,而曰 ...
-
海厦伤寒论笔记(五九)
伤寒论第50条辨:脉浮紧者,法当身疼痛,宜以汗解之.假令尺中迟者,不可发汗.何以知之然?以荣气不足,血少故也. 原文解释:脉象浮紧的是太阳伤寒症的脉象,照理应当出现身体疼痛等太阳伤寒见症,宜用发汗法来 ...
-
海厦伤寒论笔记(五八)
伤寒论第49条辨: 脉浮数者,法当汗出而愈.若下之,身重心悸者,不可发汗,当自汗出乃解.所以然者,尺中脉微,此里虚,须表里实,津液自和,便自汗出愈. 脉象浮数的,照理应当使邪气从汗出而解,假使误用下法 ...
-
海厦伤寒论笔记(五七)
伤寒论第四十八条原文: 二阳并病,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续自微汗出,不恶寒.若太阳病证不罢者,不可下,下之为逆,如此可小发汗.设面色缘缘正赤者,阳气怫郁在表,当解之.熏之:若发 ...
-
海厦伤寒论笔记(六七)
伤寒论第63条辨: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主之. 原文解释:发汗以后,出现汗出.气喘,而畏寒症状的,但头痛等表症已除的,为热邪壅肺所致,不能再用桂枝汤,可以用 ...
-
海厦伤寒论笔记(六四)
伤寒论第58条辨: 凡病若发汗.若吐.若下.若亡津液,阴阳自和者,必自愈. 若吐,吐法的应用,可以用在病人中风的时候,痰涎塞住,被西医在"天突"的地方开洞抽痰,无法下针,只能用药, ...
-
海厦伤寒论笔记(六三)
伤寒论第56条辨: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若头痛者必衄,宜桂枝汤. 伤寒论第57条辨:伤寒发汗,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主 ...
-
海厦伤寒论笔记(六二)
伤寒论第54条辨:病人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主之. 病人内脏没有其他的疾病,时而发热,自汗出而不能痊愈的,原因是卫气不和,不能卫外为固.可在病人发热 ...
-
海厦伤寒论笔记(六零)
伤寒论第53条辨: 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和谐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 病人经常自汗出的,这是营气和,但营气虽和,而在外的卫气不 ...
-
海厦伤寒论笔记(一0六)
伤寒论第94 太阳病未解,脉阴阳俱停,必先振栗,汗出而解.但阳脉微者,先汗出而解:但阴脉微者,下之而解.若欲下之,宜调胃承气汤主之. 原文解释:在太阳病还没有解除的时候,忽然尺寸部的脉搏都停止不动,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