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世故第一奇书/儒释道三家精华:《菜根谭》都给你总结好了

后世尊《菜根谭》为处世奇书,乃修身养性第一书,连乾隆皇帝都忍不住找来看了。

自问世400多年来,天朝上下,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真是当得起“大名鼎鼎,如雷贯耳” 这几个字。

然,真的翻开《菜根谭》却一点都不好看,太烧脑、太痛苦、太令人难受了。

《菜根谭》书名从何而来?

“菜根”二字出自北宋学者汪信民:“咬的菜根,百事可做”。意思是:一个人只要能够安忍清贫,淡然活着,那么不论做什么事,迟早都会有所成就!

洪应明颇为认同这个理念,故此有感而发,写下“心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的名句,并且将自身为人处世感悟记录下来,点点滴滴,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菜根谭》是本什么书?

一介文人经历人生的悲欢离合之后,体味社会的驳杂繁琐之时,内心留下 的感悟,自己写点小日记罢了。

但这小日记,却将儒释道三家精髓完美结合,颇有些滋味。

滚滚红尘,喧嚣嚷闹,茶余饭后读上一两句,好似嚼着一片橄榄一般,辗转回味,竟然放不下了。时不时去读两句,时而大笑,时而落泪,时而又忍不住叹气。

幽冥中有孟婆汤,尘世中有《菜根谭》,都可忘忧。

你以为书中语句都是惊天地泣鬼神的奇谈么?错了,不过是清粥小菜,日日离不得罢了。这是一种过日子的态度,一种最为清淡的人生味道,所谓:岁月静好,就是这个意思。

繁花似锦觅安宁,淡云流水度此生,信焉?

整本《菜根谭》写得行云流水,安然平淡,然,不能细品。若是细品,各种味道直冲脑门,颇有点芥辣的气势。且选几条,先尝尝滋味吧。

开篇第一句原文:

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煅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

白话翻译:

黄金美玉一般的人品,都是经过烈火锻造考验而来,立下与天地一样不朽的功业,必定受尽磨难。

第一次读到这句,立刻想起《红楼梦》中贾府上下繁花似锦,烈火烹油的画面来,又忽然闪出司马迁著《史记》的艰辛。

都喜欢金银满仓,大车大屋,然,要支付什么样的代价,谁曾仔细想过呢?

全篇最后一句原文:

喜寂厌喧者,往往避人以求静。不知意在无人,便成我相,心着于静,便是动根。如何到得人我一空、动静两忘的境界!

白话翻译:

有些人讨厌喧嚣吵闹,往往避开这些求个安静。其实,这种做法增加了自我的执着,反而更加烦躁不安。若真想静,就不该将自我与他人对立,更不该把安静与喧闹隔断成两种不同的感受。

物我合一,才是真正的清净。

既如此,该如何修炼呢?

原文:

居逆境中,周身皆针砭药石,砥节砺行而不觉。

白话翻译:

生活在艰难清贫中,周围所接触的到的人和事,就像针砭药石一样,在不知不觉中,把自己的毛病都打磨掉了。

据说,这本《菜根谭》声名之盛,连乾隆皇帝都忍不住悄悄找来看了。看完之后,竟然沉吟半晌,说不出啥来,好玩吧?

华夏五千年文明,奇书精品浩如烟海。然,东洋日本除了羡慕嫉妒恨之外,还下了狠劲学习了一部分,其中一本就是洪应明的《菜根谭》。迄今为止,日本共出版《菜根谭》的讲义本、注释本超过195种。

上个世纪80 年代,《菜根谭》风靡日本企业界,成为“人人关心爱读的书籍”。《环球》杂志评价道:

“论企业管理的书籍成千上万,而从根本道理上说,多数抵不过一部《菜根谭》。”

哈哈哈,一语中的,快哉快哉。

然,自明万历年间问世,《菜根谭》却在中国本土几经沉浮。经历了从深入民心,到时隐时现,甚至几乎失传的坎坷历程。

古云,“布衣暖,菜根香,读书滋味长。”毛主席也曾说,“嚼得菜根者,百事可做。” 就其思想境界而言,《菜根谭》达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巅峰,几乎无人可出其右。

文字不多,书不厚,精髓却可回味百年。

菜根虽乃粗陋、寻常之物,却是普罗大众必不可缺的日常生活。“根”字象征本源,乃万事万物最关键之处。“谭”,本义为深不可测。《菜根谭》的意思就是对日常生活所遭遇磨难的揣摩和感悟。

一个人若能修身养性,抵达“性定菜根香”的境界,活在这万丈红尘,何愁不得大自在?

你若不喜欢文言文,漫画家蔡志忠的《菜根谭解密》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最后总结一下:《菜根谭》虽为一本奇书,却不涉及神仙精怪,不过都是些寻常生活小事罢了。然,平凡中方能见到繁华 的本相,受得住清贫,就耐得住喧嚣。

这才是人生的大智慧啊。

明代《菜根谭》与《小窗幽记》并称,随后清王永彬有《围炉夜话》,三本书被后世誉为修身养性三大奇书,读后,令人念念不忘。

(0)

相关推荐

  • 『经典古文』《菜根谭》全文翻译目录

    <菜根谭>全文翻译目录:1.第一卷 天道忌盈 卦终未济73.第三卷 善根暗长 恶损潜消2.第一卷 人能诚心和气 胜于调息观心74.第三卷 道乃公正无私 学当随时警惕3.第一卷 动静合宜 道 ...

  • 1小时【竹笛】纯音乐 放松、冥想、修身养性|品《菜根谭》名言

    1小时【竹笛】纯音乐 放松、冥想、修身养性|品《菜根谭》名言

  • 楚人失弓:故事虽短,却包含了儒释道三家的境界?

    古书上有个"楚人失弓"的故事,虽然很短,但却包含了儒释道三家的境界: 楚王去云梦泽打猎,不小心把自己心爱的弓丢了,侍从们要循原路寻找,楚王说,算了吧,不必去找了,楚人失之,楚人得之 ...

  • 儒释道三家文化的七大区别!!!

    一.文化主旨 儒家文化--积极进取的文化 儒家倡导知识的获取和品德的培养,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 道家文化--遵循规律的文化 道家遵循自然规律,提倡无为而治,顺其自然,是一种尊重自然,尊重规律的文化. ...

  • 第十六集:儒释道三家思想所揭示的人生奥秘

    第十六集:儒释道三家思想所揭示的人生奥秘

  • 我对儒释道三家的肤浅认识

    传统的中国社会无不印上儒释道三家思想的烙印,传统的中国人无不流淌着儒释道三家的血液.笔者热爱中华传统文化,读书甚少,偶尔翻阅南怀瑾大师的图书.现斗胆对三家思想做一简单比较,视为梦话,以博大家一笑. 笔 ...

  • 儒释道三家辨析

    孔子是世间圣人,立足人道而行教化,其一切所修,即是成仁成人.所谓成仁,即是入仁境界.仁者,天地万物生生不息之源动力也.入仁境界即是与天地万物本原合一,即是天人合一.若能天人合一,即是成人,成就至善圆满 ...

  • 芒种三种精神,儒释道三家智慧

    作者 :儒风君 芒种节气,播种与收获并行,喜悦与汗水交织. 收与种之间,蕴含着儒释道三家的大智慧. 1 儒·把握时机 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 也是衔接耕种与收获的,最重要的节气. 民谚有言 ...

  • 郭继承:儒释道三家文化与个人修为提升

    郭继承:儒释道三家文化与个人修为提升

  • 儒释道三家都讲心

    ​​2020-11-8摘于程东心学 儒释道三教都讲心: 佛讲心之根本: 道讲心之自然: 儒讲心之世用. 三教都立心为学,也都是名副其实的\"心学\".三教互补,构成了中华文化的主体 ...

  • 儒释道三家的简易入门法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身体内部脏腑的养护以及精神道德的修炼,往往多会依靠外部形体的锻炼,而逐步体悟.精进.如道家养生有"导引法",就是指"导气令和,引体令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