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已应用于教育的每一个领域。它作为一种先进的科学技术,必然要对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提出新的要求:教师要把信息技术熟练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要把信息技术更加有效地与教学研究结合起来;还要凭借信息技术进行交流与合作。毋庸置疑信息技术在推动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同时,实现了教师教育观念和手段的变革,更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性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教育带来了生机,更带来了冲击和挑战,同时对教育的改革发展及教师队伍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和普及,尤其是因特网与校园网的接轨,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了十分广阔的前景和丰富的信息资源,当今教育的发展要求加快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进程,教师专业化发展需要通过教师不断学习得以实现,现代信息技术的成熟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了较为理想的网络技术环境和信息环境。这些都必然促使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新技能,同时要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也即是走专业发展之路。教师也只有不断地努力学习,充实自己,才能站在时代发展的前沿,把握时代的脉搏,迎接新时代的挑战,真正成为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生力军。

二、教育信息技术与教师专业发展的涵义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是在信息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指导下扩展人类信息功能的技术。一般说,信息技术是以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为主要手段实现信息的获取、加工、传递和利用等功能的技术总和。信息技术是实现信息化的核心手段。信息技术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综合的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互相渗透、互相作用、互相融合,将形成以智能多媒体信息服务为特征的时空大规模信息网。“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个体的发展,这一概念有两个基本含义:一是指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二是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教师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是一种“动态”发展的过程,教师的态度、价值、信念、知识技能和种种行为表现时刻需要不断调整、修正、重新审视、评估、接受挑战和考验。

三、我国教师专业化存在的问题

教师是一个正在形成中的专业。就专业的六个基准:专业知能、专业训练、专业组织、专业道德、专业发展、专业自主而言,教师已经基本具备了专业的要求和特征,并越来越专业化。依上述六个基准作为衡量的尺度,比较分析国内外教师专业化的程度,可以发现我国教师专业化存在的问题主要如下:

(一)知识结构比例失调,从教能力显得不足

(二)专业道德危机潜伏,师德建设仍需加强

从专业道德看,社会对教师的道德期待和教师的道德要求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矛盾。根据有关调查,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事业心、进取意识、敬业奉献精神不足。(2)教师用带侮辱性的语言伤害学生仍然比较常见,体罚学生的现象也时有发生。(3)部分教师不能正确对待学习成绩和思想品德差的学生。(4)个别教师的拜金、乱发泄等不良行为损害教师队伍的整体形象。

(三)教师学历明显偏低,专业训练亟待强化

教师教育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基于社会的需要而产生,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国外教师教育伴随着新的工业革命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不断改革,在培养目标与规格上强化了高标准化的特点。国外中小学教师的培养大都已经提升到大学教育阶段,有的由师范院校实施封闭式培养,有的由一般大学实施开放式培育,有的由师范院校和综合性大学共同实施混合式培养。同世界大多数国家相比,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学历起点仍然偏低,中师、师专学历,甚至代课教师仍然普遍存在,显然,这一状况难以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特别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新形势的需要。

四、教育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

信息化社会中,教师要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有效的教学,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研究,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能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合作,塑造出开放、融洽、互动的协作风格,成为信息化条件下的终身学习者,为此我们从以下四个方面探讨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策略:

(一)推进教育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普及,尤其是因特网与校园网的连接,为学校教育提供了更广阔的前景、更丰富的资源,并产生了一种基于网络的教学形式。2001年教育部颁发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进一步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由此可见,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一种综合性的、系统性的跨越式变革。这种变革给传统的学科教与学带来了深刻变化。

(二)完善教育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校本教研制度

新课程、新课标、新教材,如果没有教师的正确理解和实施,就无法保证新理念、新方法、新要求的实现。总结近年来全国各地教育信息化的经验,人们发现,教育信息化的关键是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不断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使每一个教师尽快适应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育工作。

(三)搭建多样化的教师专业发展平台

对于一位追求成功、善于反思的教师来说,每堂课都是一个全新的体验,要设置不同的情景,要面对学生的不同反应,教学中的每次师生互动、教学冲突都会激发新的思考和创造。教学案例、教育叙事就是对教师的日常行为背后所内隐的思想,教师的生活故事当中所蕴涵的理念进行研究。对于教育科研来说,这些从教师身边发生的案例、思考和经验具有专业理论研究无可比拟的针对性、真实性和情景性。在信息时代,教师的“案例研究”、“教育叙事”的产生、传播、共享已不再是传统工业时代的概念。网络时代迅速崛起的社会性软件:如BBS、Blog等,这些软件具有四个方面的特征,即人的身份标识、人的知识沉淀、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由此构成小实体大网络的交流平台,正在改变着教育叙事的涵义。

信息化教育为我们展示了未来教育的美好前景,但教育信息化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它是一个适应性社会过程,它的发展取决于它是否能很好地适应教育环境及如何为教育服务。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回顾过去,反思有哪些成绩值得发扬,有哪些教训需要吸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培训学习、不断实践、展望未来,为实现学校教育现代化继续迈进。我们将不断实践、不断探索、不断提高、不断积累经验,为学校全方位工作实现教育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

(0)

相关推荐

  • 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主要内容可以用哪四个字描述?

    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主要内容可以用标准.培训.测评.应用来描述. 为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构建教师队伍建设标准体系,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 ...

  • 提升教师ICT能力 驱动教师专业发展——UNESCO《教师ICT能力框架(第3版)》要点与思考

    本文由<开放教育研究>授权发布 作者:兰国帅 张怡 魏家财 郭倩 张巍方 孔雪柯 摘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修订以往<教师ICT能力框架>的基础上,对标<2030年可持续发 ...

  • 网络教研,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之路

    网络教研,意为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发和利用网上教育资源,建立开放.交互的网络教研平台,对教学过程.教学资源.教学评价.教学管理等方面,实现资源的交流与共享,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 ...

  • 弱电安防智能化、网络信息技术行业专业强大的社区,弱电人不可错过!认真读!

    听说99%的同学都来这里充电吖 1. 下面是我为什么会成立弱电干货VIP社区方正社的一些问题感悟及说明:    取名方正社.是因为弱电干货提倡做人做事都要方方正正,规规矩矩! 一,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

  • 网络教研: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之路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每位教师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和挑战,带来了许多新的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方法: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也被越来越多的教学工作者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素养.面对着日新月异 ...

  • 网络研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当今社会是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是个不断学习的社会,要想适应这个时代,必须去不断的学习.那么,作为教师的我们怎样才能适应日新月异且竞争激烈的形势?怎样才能真正成为知识的传播者和创造者呢?曾有教育前辈这样说 ...

  • 信息技术支持下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信息技术为教师专业发展营造了信息化支持环境.提供了充分条件.研究采用自编调查问卷,分析了信息技术支持下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主要涵盖教师态度.教师行为.学校环境.社会环境.发展情况与需求.获得了& ...

  • 应用传记研究提升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素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在时代中的价值愈发凸显.信息技术教师作为信息技术的传播者,任重而道远.信息技术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成为推动信息技术教学的关键.信息技术是一门技术性学科,又逢信息化进程加速,信 ...

  • 教师专业发展与校本培训

    第一章 学校发展与教师发展 第一节 学习型组织视角下的学校发展 第二节 学校发展视野下的教师发展 第三节 教师发展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第二章 教师培训体系中的校本培训 第一节 教师培训体系的历史透视与 ...

  • 幼儿教师专业技能||每天都爱你多一点点

    每天都应该让每个幼儿感觉到老师对他的关爱 一向开开心心上幼儿园的小虹突然不想上幼儿园了,妈妈问她:"怎么不想去幼儿园了?"她说:"老师不爱我了."妈妈再细问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