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闻丨从上汽创行者大会看 未来汽车长啥样

时间来到2017年,许多车企陆续公布了自己的未来5年计划以及在智能出行方面的一些布局与成果。但是未来汽车究竟是什么样呢?搭载一套带有互联的智能车机就算未来汽车了吗?带有自适应巡航、无线充电、抬头显示就算新型科技了吗?

从首届“汽车创行者大会”上亮相的荣威概念车“光之翼”来看,上汽对于未来汽车的思考比我们想象得还要多。

01 互联网汽车带来行业革命

为什么我们一而再再而三的强调未来汽车革命重要性,这还要从互联网终端的发展来看。第一代的互联网终端就是台式电脑,插上网线之后即可与世界联通。第二代则是笔记本电脑、上网本等一类终端,依靠WIFI等无线网络则可以连接世界。第三代,也就是目前时代的互联网终端则是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网络,可以随时随地在卫星信号覆盖下进行网络互动。

那么,接下来第四代网络终端是什么?没错,就是智能汽车。我们谈论未来汽车是因为这不仅仅是汽车的革命性,也是互联网终端发展的变革。

人文财经观察家秦朔说的一个观点我非常认同,过去我们说人是万物之灵,但是在互联网时代,这句话应变成万物皆灵。我想,汽车作为第四代互联网终端,任何的整车厂商都必须从车与万物的连接这个点来考虑,比如随时的视频会议、快捷的内容消费等等我能够想到的基础内容,就是让车可以感知,可以连接,甚至可以安排,这样才算真正的“万物皆灵”。

基于传统技术去开发更适合每个人的汽车,这才是互联网进入智能汽车时代真正的意义。

02 未来汽车究竟需要什么

汽车创行者大会上,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上汽对于打破汽车原有基因的想法,原有基因是什么呢?比如我们常说的“发动机”、“变速箱”、“底盘”三大件就在这个范畴,而未来秩序重建将让三大件从新四化转变,“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而这刚好就是互联网与新能源所结合的元素。

所以,看得出来在上汽的想法里,未来汽车一定是以信息为核心点的。无论是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还是共享化,最终都是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等方式来实现。

不过从消费者角度来看,还应加上定制化或者个性化。众所周知,目前的汽车市场上只有配色、配置是变化的,并且也仅有几个选项。比如现在大多车型高配才有全景天窗,然而高配又配备了夏天热冬天凉的真皮坐椅。如果在互联网造车思维下,未来我们的汽车可以实现个性定制自己的车辆配置、颜色、功能布局等,那么也许更符合未来汽车的概念。

基于未来汽车的需要,还不得不提到一个“载体”,就是上汽与阿里共同研发的这套斑马系统。对于系统的内容,以前在荣威i6以及RX5的文章中已经分享过。而这次提到它就是因为斑马系统有一个和普通智能系统很大的区别,就是随着数据的积累,斑马系统可以随着数据不停的学习,有可能今天不会的功能,明天就可以学会。保证有效持续的学习能力才是智能系统最重要的地方,而不是像现在要定期更新系统版本、地图数据,持续做这类周而复始并且无聊的事情。

03 互联网和新能源碰撞后的瓶颈

在谈到未来人们希望什么样的新能源汽车时,捷能公司的朱军给予了五个词语来形容,“安全”、“耐久”、“节能”、“便捷”与“智能”。我注意到,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耐久与节能已经排到了智能与便捷的前面。

的确,通过平时对大多数网友对于新能源车态度的观察,发现他们目前最为担心的就是新能源的续航问题。如果不解决充电、续航这两个核心问题,传统的新能源车发展就已经遭受到了瓶颈,尽管不限号、不拍牌照、有政府补贴,可是谁也不敢把自己的行程安排交给随时都有可能歇菜的电动汽车。

在这一点上,互联网的加入可以很好的改变这个困境。如斑马科技施雪松分享的,在基于大数据时代的情况下,互联网汽车的信息里可以随时准备着一张充电地图,驾驶员可以随时看到任何空闲的充电桩以及分布位置,甚至还能让导航智能选择到剩余电量足够行驶到达的充电桩,这样就能有效的缓解大多数新能源汽车潜在客户的顾虑。

当热,有了可以提供充电的装置,续航的体验也是很多人所考虑的。一辆车最终的续航体验可以从两方面来看,其一就是耗电速度,相同的电量如果耗电速度更慢那么带来的行驶里程会更长。其二就是充电速度,如果能以更快的速度充满电,那么同样会增加使用者的续航体验。

根据朱军的分享,他们将以特斯拉Model X一半电池能量带给消费着400公里的续航里程,实现更低的电消耗量。并且实现充电五分钟,行驶两小时,最快用15分钟就可以充满80%的电量。在未来,捷能还会继续完成对于无线充电模块车型的研发。如果到时真的实现,那么将可以颠覆我们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想象。

04 未来的汽车光之翼

似乎所有的愿景以及期待,都不是纸上谈兵而已。上汽荣威把基于自己的想法以及成果都付诸在了这次大会上正式亮相的荣威VISION-E上。VISION-E是一款轻概念车,也就是说它是明年就有可能要量产的一辆纯电动轿跑SUV,而不是存在于PPT上。

从这辆车似乎可以看到未来汽车的一个雏形,从车型设计来看,大灯与格栅完全融为了一体,科技感爆棚。A柱后移,再将车顶压低,溜背式的造型显得极其动感。

再看人机交互方面,14英寸的中央曲面屏、3D视觉全虚拟仪表、车门交互曲面屏、零重力太空座椅、智能收折方向盘、AR-HUD抬头显示技术等等黑科技似乎已经实现了我们在科幻电影里面对于汽车的想象,然而这一切有可能在明年就实现量产。

荣威VISION-E的出现,不得不佩服上汽在未来汽车方面考虑得要更远更深,并且还将其不断的实践,这款可以实现无线充电,续航超过500公里的汽车也让上汽成为了首个将互联网新能源汽车量产的车企。

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辆汽车,每个人都有自己对于互联网新能源汽车的看法。上汽这次有了很具思维性的一个做法,那就是启动汽车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众筹,招募荣威VISION-E的首批体验官来参与荣威VISION-E的设计、量产过程然后反馈到内测社群。通过集思广益,来尽量满足更多人的需求与想象。

这是互联网汽车共享的态度,也是上汽集团对于未来汽车共享的态度。

最后

就像上汽陈虹董事长所总结的那样,卡尔本茨先生的目标是为了找到比马车更快,比马车更舒服的交通工具,所以汽车从此诞生;亨利福特先生的目标是为了让汽车进入平民百姓家庭,所以汽车流水线革命性的产生。

而今天,上汽的目标就是让智能出行为人们的生活带来真正的改变,所以荣威VISION-E应运而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