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石磨•碾子•家
相关推荐
-
难忘当年“推磨”的滋味儿
千里迢迢在眼前, 石头重重不是山: 雷声隆隆不下雨, 雪花纷纷不觉寒. 幼时读这首写用石磨磨面的谜语诗,朗朗上口,颇觉好玩.待到十来岁时,常常在晚上或五更天被父母叫醒,帮他们去磨坊推磨的时候,才深深地 ...
-
碾碎的记忆,磨砺的时光
山东省滨州市作家协会 文学作品展示平台 可能是为迎合人们怀乡念旧的心理,近年来旅游业大力追捧民俗乡村游,大力兴办古村镇旅游景点.这些古村落,大多保存了那些古老的农具和生活用具.那石碾子.石磨引起了孩子 ...
-
【 民俗探讨】“朱雀压磨盘,代代有人穷”,这是为什么呢?
"朱雀压磨盘,代代有人穷",这是为什么呢? 关山听风 "朱雀压磨盘,代代有人穷"这句农村俗语,是过去农村磨盘放置方位的一种禁忌.意思是说,家中的磨盘不能放在院子 ...
-
推磨(回忆性散文)
推磨一词,百度上这样解释:推磨,在没有用上机器磨.电磨之前,北方吃粮食首先要用石磨把粮食(麦子.大豆.玉米等)磨成面,这个把粮食磨成面的过程叫"推磨". 记得小时候,我家的西屋里就 ...
-
碾子:这种古老的“机器”只有农村才有,城里人大多数没见过
碾子记忆 小时候常常会跟着爷爷的身后,绕着碾子转来转去,转晕了也不觉得累.有时候会把家里的牲口套上去,就这样一转就是一下午.如果是一个人去推碾子,还真的推不动,必须有驴或者马拉着才行. 在记忆中,这种 ...
-
生产队的磨坊
乡村记忆 作者:李留申 生产队的磨坊 作者:李留申 上一次说过,从前人们都是用大石滚磨面过生活,的确苦了孤寡老人.新中国成立以后,一步一个脚印地改变贫穷落后面貌,向着四个现代化迈进. 进入人民公社以后 ...
-
家中的老磨坊
文/琴音 时光兜转,来到这个世界已有二十来年了,每天穿梭在形形色色的人群中,面对灯红酒绿的社会,即将步入的我,感到是非常忐忑的.今天很幸运得到一本书,它是一位很优秀的校友撰写的,其中一文章提及到他老家 ...
-
薛阳:记忆中的碾房
点上 聆听家乡故事! 在过去,每一个村庄里的生产小队都有自己的场院.饲养院.粮仓和碾房,这些都是生产小队必不可少的设施,属于小队的公共财产.碾房里有碾子或者石磨,那是社员们加工粮食的重要场地.我当时下 ...
-
【灵璧记忆】乡村记忆——石磨
乡村记忆--石磨 文/游传化 我最近跑了几个村子,发现好几处农家门口和道旁躺着废弃的磨盘,心里颇有感触,随口拈出一首小诗: 两片石头岁月磨,细碾生活蹉跎多. 推拉千载民间史,而今道旁受冷落. ...
-
【全球华人文学社】散文主编.实力作家:肖万宝||散文《碾子情》敬请欣赏(第05期)
碾 子 情 作者:肖万宝 老家村南的沟边有盘旧碾子,静静地躺在那里,每当我外出打工回来,都要到这里看看它.看到它就像见到了奶奶.看见它就又想起了和奶奶朝夕相处的岁月.这盘已失去光泽和恩宠的旧碾子伴随奶 ...
-
散文:岳父家的日历
二零二零年九月十一日是一个令我们全家悲痛的日子,这天早晨六点十分,我尊敬的老岳父因突发心脏骤停抢救无效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享年七十八岁.岳父家的日历也永远定格在这个日子. 我们从殡仪馆回到岳父居住的小院 ...
-
《散文十二家》第3辑出版
[琅嬛书院讯] 由阿滢策划主编的<散文十二家>第3辑,近日,由黄海数字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收录了山东济南张期鹏.安徽五河杨中广.山东莱芜侯训惠.河北霸州张明柱.山东泰安王凌强.山西沁源韩晓 ...
-
【原创】配乐散文《姥姥家的记忆》 作者:赵五朝(网名:青牛居士)
NO:866 [原创] <姥姥家的记忆> 作者:赵五朝 (网名:青牛居士) 昨日到邻村参加活动,偶然来到源泉渠旁边.一座很有年代感的渡槽横跨大渠两侧,桥中间水泥浮雕上有" ...
-
【原创】配乐散文《 翟家大院》 作者:翟志秀
NO:859 [原创] < 翟家大院> 作者:翟志秀 夕阳年岁时间富足,于是参加了老年大学文学班.学员全是退休干部和职工,唯有我是纯粹种地的农民."你知道翟英吗?&qu ...
-
【散文】‖ 匡家湖的泥鳅挂面
天津散文· 微刊 天津散文研究会的文学交流窗口展示精良散文.选拔优秀作品的专业平台 匡家湖的泥鳅挂面湖北 匡天龙中国各地的面条的制作食用历史源远流长,因为制作工艺及配料的不同,各地都有自己的特色.譬如 ...
-
《胶东散文十二家》出版暨作品研讨会在日照举行
[<胶东散文十二家>出版暨作品研讨会] <胶东散文十二家>出版暨作品研讨会在日照举行 (王婷婷.梁绩科报道)"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 ...
-
当代散文‖【于家村,住着我的父亲】◆吕胜开
作者简介 吕胜开,山东省青岛胶州市人.高级教师,一直奉献于农村基层教育事业,获市优秀教师荣誉.爱工作,爱学生,爱家人,心生阳光,快乐度过每一天. 于家村,住着我的父亲 广袤的齐鲁大地,有个于家 ...
-
散文||难忘姥姥家那盆馨香的猪头肉【征文】
难忘姥姥家那盆馨香的猪头肉 杨飞||山东 上世纪七十年代,因了商品供应的极度匮乏,任何过年物品均需要凭票供应,过年的时候能够弄到一只猪头或一副猪下水,一家人也肯定会过一个富足美满的好年.猪头是稀缺物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