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米奴加·切夫诺娃:非人之眼:德勒兹论电影 | 西东合集
相关推荐
-
蓝江|戏剧与真理的重生 ——巴迪欧的戏剧理论简论
戏剧与真理的重生 --巴迪欧的戏剧理论简论 内容摘要:当代法国哲学家阿兰·巴迪欧除了提出了著名的事件哲学之外,也有着丰富的戏剧理论,这些理论散落在他的<非美学手册>.<戏剧颂> ...
-
德勒兹:作为看电影观众的哲学家的肖像
作为看电影观众的哲学家的肖像 文| 德勒兹 译| 蓝江 埃尔维·圭贝尔(HervéGuibert):你的最新一本书是关于弗朗西斯·培根的专著,你如何实现从绘画到电影的跨越?你真的想过一个实现这个跨越的 ...
-
德勒兹|论语言
致宇野邦一,论语言 文|德勒兹 译|蓝江 亲爱的朋友: 感谢你的友好的来信.你问了好多问题,和往常一样,唯一一个真的能回答这些问题的人就是问问题的人.然而,我相信我们足够亲密,跟你说说我如何看待叙事 ...
-
从德勒兹到《1917》:长镜头在战争电影中的时空建构
关于长镜头的系统论述可追溯到安德烈·巴赞的"影像本体论",而长镜头所涉及的时间.空间.真实性等问题则有更早的哲学渊源,这种哲学与电影美学的关联在德勒兹那里再次得到强调,并被阐释为& ...
-
外包主体 ·《丝路国际》正传丨AMNUA国际计划专题
<丝路国际>文献,(PINK REPUBLIC) 外包主体 --<丝路国际>正传 以机器.网路.故障以及零部件的方式表述私密.内在.中心化的人类主体身份--比如人格和个体--会 ...
-
周才庶丨新媒介与审美经验理论的转型
审美经验(aesthetic experience)是文学艺术活动中的关键问题,围绕审美经验产生了诸多理论话语和学术争鸣.历来审美经验理论多在意识哲学的范畴中展开,聚焦于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的愉悦. ...
-
卡尔维诺:萨德在我们体内 | 西东合集
唐梦 译 结构上的规则有序.条理分明使得<索多玛120天>(The 120 Days of Sodom)成为马奎斯·德·萨德(Marquis de Sade)作品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部:这是 ...
-
加斯东·巴什拉:火与敬重:普罗米修斯情结 | 西东合集
杜小真.顾嘉琛 译 一 火和热在各种迥然不同的领域中提供了解释手段,因为对我们来说它们是一种引起无穷回忆.造成个人普遍而具有决定性意义的经历的机会.火于是成为能解释一切的特殊现象.若一切缓慢变化着的东 ...
-
阿尔贝·加缪:弗兰茨·卡夫卡作品中的希望和荒诞 | 西东合集
刘半九 译 卡夫卡的全部艺术在于使读者不得不一读再读.它的结局,甚或没有结局,都容许有种种解释,这些解释都是含而不露的,为了显得确有其事,便要求按照新观点再读一遍.常常可能有两种读法,因此读两遍看来是 ...
-
伊夫·博纳富瓦:德加 | 西东合集
刘楠祺 译 艺术与手工艺出版社(Arts et Métiers graphiques)前不久推出了保罗-安德烈·莱斯莫瓦纳[1]论德加的巨著,近日我们又见到了该书的缩略版.缩略版保留了画家传记及其作品 ...
-
米沃什:幸福 | 西东合集
叶美 译 我七岁到十岁时曾幸福地住在立陶宛的外祖父母农场上.农场所在的山谷位置首次被记载大约在1935年的日耳曼骑士编年史里,书上说骑士们袭击了此地,和当时我的异教徒祖先们大干了一仗.我就出生在这里, ...
-
孙郁:鲁迅在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之间的选择 | 西东合集
鲁迅背后的俄国资源,大家都是知道的.讨论他的审美意识,俄国文学占了相当的比重.他所翻译的俄国作家作品数量可观.对其影响最大的是果戈理.托尔斯泰.契诃夫.陀思妥耶夫斯基.高尔基的传统.从气质层面看,果戈 ...
-
曾艳兵:卡夫卡最后的爱 | 西东合集
2003年,一个名叫凯西·迪亚曼特(Kathi Diamant,1952- )的美国女学者出版了一本名为<卡夫卡最后的爱>(Kafka's Last Love:The Mystery of ...
-
史蒂夫·富勒:大学能在知识管理时代幸存下来吗? | 西东合集
焦小婷 译 一提到"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大学教师们(学者们)便很容易据此自傲.他们往往认为,它指的是大学在社会上所起的主要作用.然而,这一词组的 ...
-
吴小钧:舞台上的一切,应该和生活一样复杂,一样简单:纪念契诃夫 | 西东合集
各位好,我很意外,没有想到会有那么多的朋友今天下午过来参加这个分享会.因为曾经有这么一个说法:中国人主要是通过小说来了解契诃夫,而欧美主要通过戏剧来理解契诃夫.这个情况,我认为在从前是存在的,但是这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