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永武:【国学智慧•论语】孔子的富贵观与仁德修养

(0)

相关推荐

  • 素说《论语》:里仁篇(十四)

    一原文里仁第四4.14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试解]孔老师说:"作为仁德君子,自然不必担忧能不能得到好职位,而是担忧有了职位,自己是否有 ...

  • 再读《论语》:里仁第四.5

    里仁第四 五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1),不处也(2):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3),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4).君子去仁(5),恶乎成名(6)?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7) ...

  • 论语:君子不重则不威(1—8)

    中华民族自古注重个人修养,古人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个人修养的最高境界.但是如何提高自我修养?如何才能达到最高境界呢?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 ...

  • 孔子养生论“仁者寿”“君子寿”“中庸寿”,快来学习吧

    孔子是春秋末期的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中华民族的文化鼻祖,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在当时的战乱年代,人的平均寿命很低的情况下,活到73岁高龄,实属不易.他对养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主张,今天我们就简单谈一下有 ...

  • 论语:富与贵人之所欲也(4-5)

    孔子并非只主张人们要坚守仁义.不求利欲,其对利.欲也有着正确的认识.孔子认为,因为任何人都不会心甘情愿处于生活贫穷.流离失所的状态,都希望得到富贵,但是应该通过仁德的方式和渠道去获取. 子曰:&quo ...

  • 素说《论语》:里仁篇(六)

    一原文里仁第四4.06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试 ...

  • 富贵索求不违仁——《论语》悟读【69】

    生而为人好富贵,富贵索求不违仁. <论语>第四篇第五章: [原文]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 ...

  • 薛永武:子贡对孔子的颂扬

    人才教育的新视野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关键是知错就改,善莫大焉.自古圣贤如此,孔子如此,我们亦应如此. 1 1 1 [原文] 19.21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 ...

  • 薛永武:子贡称颂孔子如日月

    人才教育的新视野 对于孔子博大精深的思想,很多世俗之人难以登堂入室,或未见其门,怎么可能窥见万仞宫墙之内的奥秘!在中国历史上,那些极力反孔的人们是多么可笑和无知啊!历史已经证明了孔子思想的重要价值. ...

  • 薛永武:《论语·尧曰》“万方有罪,罪在朕躬”的担当意识

    人才教育的新视野 <论语·尧曰>篇共3章,但段落都比较长.本篇中著名的文句有:"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宽则得众,信则民任& ...

  • 薛永武:国学智慧——孔子和《论语》

    开启人才教育的新视野 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 武说人才 我虽然与孔子素不相识,却又似乎神交已久,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成为我关注孔子和传统儒学的重要价值取向.回顾我30多年的人生历程,我从<论语&g ...

  • 薛永武:【国学智慧•论语】孔子论学与思的有机统一

    开启人才教育的新视野 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 薛说人才 人生在世都需要学习,但怎样理解和处理学与思的关系,客观上直接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和成才.孔子对学与思的论述,非常富有远见卓识,对我们今天的学习与思考仍 ...

  • 薛永武:【国学智慧•论语】孔子论做人与为政之道

    开启人才教育的新视野 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 薛说人才 孔子非常注重做人与为政之道.关于做人,孔子具有深刻的人生哲学思想:探索为政之道,孔子可谓深刻至极.时至今日,孔子的这些思想对于我们学会做人处事,学 ...

  • 薛永武:【国学智慧•论语】孔子论为政与诚信

    开启人才教育的新视野 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 薛说人才 孔子是一个具有政治理想的思想家,他不仅亲自参加了鲁国的政治,而且对政治的理解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启发意义.同时,为人如何做到诚信,这也是孔子非常注重的 ...

  • 薛永武:【国学智慧·论语】孔子论仁德与礼乐的关系

    开启人才教育的新视野 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 薛说人才 <八佾>篇包括26章.本篇主要涉及"礼"的问题,主张维护礼的合法性:孔子提出"绘事后素"的观点 ...

  • 薛永武:【国学智慧•论语】孔子论礼的根本与“君子无所争”

    开启人才教育的新视野 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 薛说人才 孔子这一部分谈到了礼的根本以及"君子无所争"等问题,值得我们关注. [原文] 3.4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