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A | 南京农业大学水稻栽培课题组明确机插条件下紧凑型水稻品种更耐氮抗倒

与常规手栽相比,机插水稻植株群体大、个体生长量小,倒伏风险增加。近期,南京农业大学水稻栽培课题组明确机插条件下紧凑型水稻品种更耐氮抗倒。该研究“Compact plant type rice has higher lodging and N resistance under machine transplanting”在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农业科学学报》英文,JIA) 2021年第1期正式发表。

研究以长江中下游近30年来育成并大面积种植的22个杂交籼稻、22个常规粳稻以及2个籼粳杂交稻为材料,设置3个氮肥水平(0、150、300 kg ha-1),采用毯苗机插的移栽方式,从倒伏相关的力学指标、形态学指标以及物质转运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研究发现,由于株高的差异,杂交稻(杂交籼稻、籼粳杂交稻)的倒伏指数(LI)高于常规粳稻源。常规粳稻品种间的LI差异由断面模数(Z)即茎粗造成的。而杂交籼稻LI显著高于籼粳杂交稻,以及杂交籼稻品种间的差异来源,主要是茎鞘物质表观输出率高。分析发现,株型紧凑的品种茎鞘物质表观输出率低。研究同时发现,氮素对株型紧凑的籼粳杂交稻或常规粳稻的株型和LI的影响均不大,而对杂交籼稻的影响因品种而存在较大差异。株型紧凑的杂交稻品种随施氮量增加,株型和LI变化小;而松散型品种则株型更加松散,LA显著增加。因而认为紧凑株型品种适宜作为机插条件下的抗倒耐氮型品种。

丁超博士为该文第一作者,李刚华教授为通讯作者,课题组研究生罗锡坤、吴琼、陆波以及丁艳锋教授、王绍华教授参与了部分工作。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87157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D0300505, 2017YFD0301200和2018YFD0300803),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 (BE2017369)项目的资助。

点击链接阅读全文:
http://www.chinaagrisci.com/Jwk_zgnykxen/fileup/PDF/JIA-2019-1332.pdf

Cite the article:

DING Chao, LUO Xi-kun, WU Qiong, LU Bo, DING Yan-feng, WANG Shao-hua, LI Gang-hua. 2021. Compact plant type rice has higher lodging and N resistance under machine transplanting.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20(1): 65-77.

研究团队介绍

南京农业大学水稻栽培团队部分人员

(前排左5为丁艳锋教授,左6为李刚华教授)

南京农业大学水稻栽培团队是农业部作物生理生态与生产管理重点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团队负责人丁艳锋教授,现有核心成员7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3人。团队有万人计划1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名,国家优青1名,跨世纪青年创新人才1名,钟山学者2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名。团队坚持现代稻作理论和技术的创新与实践应用相结合,以解决我国水稻生产中的重大问题为己任,服务于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需求,在理论与应用研究方面不断创新,形成了以“设计栽培”理念为核心的稻作栽培理论和技术体系。发表学术论文137篇,国际主流期刊发表论文20篇以上。研制农业标准6个,申请和获得发明专利15个。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省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5项,省级推广一等奖5项。研究成果已在江苏、安徽、浙江、山东、河北等地累积推广面积10亿多亩,为国家粮食安全和地区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农业科学学报》英文,JIA) 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与中国农学会联合主办、农业信息研究所承办的英文学术期刊。创刊于2002年,主编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万建民院士。2019年SCI影响因子1.984,位于科睿唯安JCR农业综合学科Q1区 (13/58)。目前为月刊,全年12期,同时在Elsevier-ScienceDirect (SD)平台全刊OA出版。专注刊登作物学、园艺、植物保护、动物科学、动物医学、资源环境、食品科学、农业经济与管理等国际农业科学前沿热点领域的综述、研究论文、简报以及评述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