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合病

(0)

相关推荐

  • 【《康治本伤寒论》65条文】

    一.康治本伤寒论的来历<康治本伤寒论>原系唐人手抄卷子本,卷末有"唐贞元(乙)酉岁写之"字样.全书一卷,仅存六十五条,五十方,乃<伤寒论>之古传本. 此本于 ...

  • 柴胡桂枝汤

    (1)原文 <伤寒论>第146条: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 (2)原方组成 柴胡四两  黄芩一两半  人参一两半  甘草(炙)一两  ...

  • 远怀说伤寒(25)——条文卅三、四

    原创 远怀中医 星光片羽 今天 条文33.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 按:本发表不解,影响里不和,胃气上逆作呕.太阳病本应该发汗解即可,汗源在于脾胃的运化,水液入口后,经脾升到 ...

  • 《伤寒六经求真》:第五编 : 合并病篇第一章:合病并病概说

    郭生白 本能学堂 前天 第五编:合并病篇 第一章:合病并病概说  在伤寒病理发展过程中的六经病理阶段,是以病性与病位相区分的:六经病的传变过程又是以病性的变化和病位的转移而造成的.在治疗上,汗吐清下和 ...

  • 赵永山伤寒讲义·三阳合病与二阳合病的辨证论治

    让中医思想因为你的关注而变得更有价值 摘要:这一节主要主要讲述伤寒表虚里实的辨证分析.三阳合病的辨证论治及白虎汤的配伍分析和二阳并病的辨证分析. 二一八.伤寒四五日,脉沉而喘满,沉为在里.而反发其汗, ...

  • 伤寒初学锦囊集——之二……太阳阳明合病……葛根汤证等

    对治最常见伤寒病的几道方子,得从<伤寒论>的经文,与临床实战两方面得来. 俺上一个日志,分析了<伤寒论>中,第1至第3三条经文,说这三条经文是太阳病的总纲.但是中医与西医的根本 ...

  • 《伤寒悬解》少阳——经腑合病与传经理论

    少阳十四 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脉沉,亦在里也.汗出为阳微,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表半在里也.脉虽沉 ...

  • 伤寒六经用药诀

    至道汇 昨天 痔疮 牙痛 伤寒症传变六经必须熟认 霜降以后春分前,伤寒即病六经②传,传过六经当自愈③,请观素问④不虚言.若然两感伤寒症,一日两经表里病,水浆不入不知人,六日之间当殒命.是故伤寒不服药, ...

  • 临床中合病应该如何识别处理

    今日头条:中医林佳明 荔枝微课:中医林佳明 更新时间:每天更新 今天是我写日记第983天. 大家在林氏医门群里讨论讨论很热烈,分享关于自己治疗的经验,对于常见病,多发病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燕嫦说:师 ...

  • 黄煌经方言论精辟 伤寒总结性讲解

    一.黄煌经方言论精辟 1 舌苔不必过于在意.在杂病中,舌质比舌苔重要:体型体貌比脉象重要:精神状态比主诉重要. 2 本人研究经方 的着眼点,可能更重视整体,重视'人'的感受. 3 经方是中医学的一支流 ...

  • 刘渡舟:解析伤寒里的六个载药上浮经典方

    <伤寒论>中具有"载药上浮"作用的共有六方:三物白散.栀子豉汤.瓜蒂散.大陷胸丸.调胃承气汤.大柴胡汤. 六方的治疗不尽相同,药物也有所差别,但从某种程度讲都和&quo ...

  • 谨记“固护阳气”,治疗“夹阴伤寒”

    杏林飘香 公众号 导读:今天跟着朱莘农先生学习治疗夹阴伤寒证. 此证(夹阴伤寒)用药,当处处卫护阳气.古人谓:伤寒伤人之阳. 于此证尤须特别强调,凡甘寒伤阳,香燥破气之品,切须忌用. 苦寒药惟知柏最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