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悬解》少阳——经腑合病与传经理论

(0)

相关推荐

  • 谵语门

    阳明病,谵语,有潮热,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也,大承气汤.汗出谵语者,以有燥屎在胃中也,同方.伤寒若吐若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余日,日晡所发潮热,不恶寒,独语如见鬼状,但发热谵语者,同方. ...

  • 伤寒论第123条心悟

    ​伤寒论第123条 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心下温温欲吐,而胸中痛,大便反溏,腹微满,郁郁微烦.先此时自极吐下者,与调胃承气汤.若不尔者,不可与.但欲呕,胸中痛,微溏者,此非柴胡汤证,以呕,故知极吐下也. ...

  • 《伤寒悬解》擅自增加两条治表理论——刺血解表与托透救表理论

    太阳篇结尾论:外感急救与坏病 善治者,治其皮毛也.补充治表之理论,李可老中医,刺血解表与托透救表两法 一,先说表实病急,刺血解表法.辟秽解毒汤,治疫毒痢 田某,男,3岁,1975年8月8日,16时突然 ...

  • 《伤寒悬解》少阳传腑过经证,小柴胡汤与调胃承气汤的辨证

    少阳十五 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心中温温欲吐,而胸中痛,大便反溏,腹微满,郁郁微烦,先此时自极吐下者,与调胃承气汤.若不尔者,不可与.但欲呕,胸中痛,微溏者,此非柴胡证,以呕故知极吐下也. 1 太阳病, ...

  • 《伤寒悬解》少阳传太阴——柴胡桂枝干姜汤

    少阳坏病入太阴去路二章 少阳三十二 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1  少阳病,不可发汗,也不可泻下.若汗下 ...

  • 《伤寒悬解》少阳下篇之坏病——小建中汤

    卷九少阳下篇 少阳经下篇十六章 柴胡 少阳坏病 少阳在半表半里之间,故宜小柴胡,半表半里治之.而半表之阳盛,则小柴胡之黄芩不足以清表阳,而人参反益半表之热,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是也.半里之阴盛,则 ...

  • 《伤寒悬解》阳明腑病——调胃承气汤,大承气汤,小承气汤

    阳明腑病二十七章 阳明病,自经传腑,腑病宜下,其经证未罢,犹见恶寒,则宜先汗而后下.经证已解,恶寒不作,而潮热汗出,全是腑证,当相其缓急而用下法也. 1 此处黄师又一次提示,经证未罢,犹见恶寒,则宜先 ...

  • 《伤寒悬解》阳明胃腑——承气汤证

    阳明二十九 阳明病,潮热,大便微硬者,可与大承气汤,不硬者,不可与之.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与小承气汤,汤入腹中,转失气者,此有燥屎,乃可攻之,若不转失气,此但初头硬,后必溏,攻之必胀 ...

  • 《伤寒悬解》阳明腑病——燥盛

    阳明七十二 阳明病,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此必衄. 口干而漱水不咽,以热在经而不在腑.经热不泄,此必衄也 论:阳明经热之衄,当是葛根汤证. 阳明七十三 脉浮发热,口干鼻燥,能食者,则衄. 脉浮发热, ...

  • 《伤寒悬解》阳明腑病——湿热

    阳明七十六 阳明病,面合赤色,不可攻之,必发热,色黄,小便不利也. 1 阳明病,面合赤色,此为表闭里虚也.表寒外束,郁其经热不降,故面见赤色,此可解表,不可攻里.以面合赤色,是经热而非腑热,腑热外发, ...

  • 《伤寒悬解》阳明阳腑——湿寒

    阳旺于阳明,阳腑虚寒,则以下两条提纲,或病谷疸,或亡阳不治 阳明八十 阳明病,脉迟,食难用饱,饱则微烦头眩,必小便难,此欲作谷疸.虽下之,腹满如故,所以然者,脉迟故也. 1 阳明病,脉迟,阴盛脏寒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