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桂枝汤

(1)原文

《伤寒论》第146条: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

(2)原方组成

柴胡四两  黄芩一两半  人参一两半  甘草(炙)一两  半夏(洗)二合半  桂枝(去皮)一两半  芍药一两半  生姜(切)一两半  大枣(擘)六枚。

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注意:本方煎煮法加水1400ml,煮取600ml,要煎去800ml的水,煎煮时间也在1小时左右,与小柴胡汤不同,去渣后不再煎煮药液,因此本方不为“和解剂”。服法中只言温服一升,即200ml,未言每日服几次,说明此方可根据病情需要,灵活掌握服用方法,可每日3次或多次,每日1剂或多剂。

(3)临床用量煎服法

根据东汉时期的计量单位与现代计量单位的换算关系,此方现代应用为:柴胡60g,黄芩25g,人参25g(或党参30g),炙甘草15g,生半夏(热水洗)30g,桂枝25g,白芍25g,生姜25g,大枣6枚。

煎服法:上方加水16小碗(约2000ml),将药浸泡1小时,中火煎煮1小时,去渣,每次温服200ml。根据临床病情需要,每日3次或多次服用,每日1剂。年老体弱者,每次温服200ml,每日3次;或分6次温服,每日3次,每2日1剂。上方剂量为成人50kg体重的标准,小儿用量,按体重数折算。

(4)方解

伤寒六七日,太阳表邪未解,又入少阳,成太阳少阳并病。“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是太阳表证未解;“微呕,心下支结”是邪入少阳。因太阳表证和少阳证均较轻,故小柴胡汤和桂枝汤各取半量。为何冠以“柴胡桂枝汤”,使柴胡在前,桂枝于后?清代医家吴谦解释说:“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者,是太阳之邪传少阳也。故取桂枝之半,以散太阳未尽之邪,取柴胡之半,以散少阳呕、结之病。而不名桂枝柴胡汤者,以太阳外证虽未去,而病机已见于少阳里也。故以柴胡冠桂枝之上,意在解少阳为主而散太阳为兼也。”(《订正伤寒论注》卷五)

本方为小柴胡、桂枝汤各取半量而成,临床运用十分广范。因小柴胡汤能和解少阳,清宣少阳邪热,宣通上中下三焦气机,促进气血津液运行;桂枝汤又能解肌发表,温通经络,调和营卫。因此,两方合用,既能治小柴胡一切适应证,又能治桂枝汤的适应证。

(5)用及主治

本方具有小柴胡汤和桂枝汤两方的适应证,具有解肌发表,调和营卫,温通经络,调和阴阳,调畅气机,通利三焦,运行气血,调节水液代谢等功能。广泛用于恶寒发热,头身疼痛,关节疼痛,头晕目眩,口干口苦,胸胁胀满,胃脘胀满,腹痛腹泻,大便干燥,小便黄赤,小儿、老人、虚人外感等。民间有“不能汗、吐、下,柴胡桂枝把把抓”的谚语,可见此方临床运用十分广泛。

(6)临床应用

·柴胡桂枝汤合葛根汤,主治颈部强痛,头晕目眩,肩背疼痛,鼻塞,鼻干,鼻痛,四肢关节疼痛等。用于颈椎病、肩周炎、鼻窦炎、副鼻窦炎、关节炎等。

·柴胡桂枝汤合小陷胸汤,主治咳嗽,咯黄色痰,胸胁胀满,恶寒发热。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部感染等。

·柴胡桂枝汤合桂枝茯苓丸,用于乳腺增生症、乳腺囊肿。

·柴胡桂枝汤合当归芍药散,主治腰痛腰胀,少腹疼痛,痛经,带下黄,大便干燥,大便不爽。用于盆腔炎、痛经、月经不调、带下病、急慢性肠炎等。

·柴胡桂枝汤合消风散,主治全身红色丘疹,瘙痒,遇热加重,反复发作。用于急慢性荨麻疹、湿疹等皮肤病。

·柴胡桂枝汤合香砂理中汤,主治上腹胀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大便干燥等。用于慢性胃炎、慢性肠炎。

·柴胡桂枝汤合葛根汤合麻黄附子细辛汤,主治恶寒身痛,颈强痛,肩颈疼痛,鼻痛,流清涕,鼻塞,面部痤疮,口干口苦,精神差,乏力,脉沉无力等。用于颈椎病、肩周炎、急慢性鼻窦炎、急慢性副鼻窦炎、面部痤疮、年老体弱者感冒等。

·柴胡桂枝汤合瓜蒌薤白半夏汤,主治心悸,胸痹疼痛,胸胁满痛,口干口苦等。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等。

·柴胡桂枝汤合半夏泻心汤,主治上腹胀满,恶心呕吐,呃逆反酸,口干口苦,右胁下胀痛,腹痛腹泻,大便不爽等。用于慢性胃炎、慢性胆囊炎、慢性肠炎、肠道功能紊乱等。

·柴胡桂枝汤合黄连汤,主治上腹满痛,食道灼热,呃逆反酸,腹胀腹痛,大便不爽、灼热等。用于治疗慢性胃炎、反流性食道炎、慢性结肠炎、直肠炎等。

(7)临床验案

【案一】发热

胡某,女,78岁,仪陇双胜乡人。以“发热恶寒,汗出,身强痛2个月”,于2018年11月30日初诊。

刻诊:2个月前,因受凉出现发热恶寒,汗出等,在当地诊治(用药不详),病情反复,时好时坏。症见恶寒发热,汗多,全身关节疼痛,口干口苦,口渴喜饮,不思饮食,大便稀溏,舌边尖红,少苔,脉弦大,重按乏力。

中医诊断:太阳、阳明、少阳合病。

西医诊断:病毒性感冒。

处方:柴胡桂枝汤合白虎加人参汤加减。

柴胡60g,黄芩25g,法半夏35g,生姜25g,大枣15g,炙甘草25g,桂枝尖25g,白芍25g,党参30g,生石膏(粉)90g,知母60g。

上方加水16小碗(约1800ml),将药浸泡1小时,中火煎煮1小时,分8次温服,每日4次,每2日1剂。3剂。

12月8日二诊:诸症减经,大便稀溏,每日2~3次,另有项强,不思饮食,舌质淡红,少苔,脉浮缓乏力。原方加葛根、白术、筠姜,减石膏、知母量。

柴胡60g,黄芩25g,法半夏30g,党参30g,生姜25g,大枣15g,炙甘草25g,桂枝尖25g,白芍25g,葛根60g,生石膏(粉)60g,知母30g,炒白术30g,筠姜30g。

煎服法同上,3剂后诸症消失,大便正常。后来复诊,以柴胡桂枝汤合金匮肾气丸,巩固3剂。

【案二】皮疹

余某,男,45岁,仪陇税务局干部。以“右臀部皮疹,小便不尽”,于2018年12月12日初诊。

刻诊:1年前,右臀部皮肤起疹,痒、脱皮屑,小便不尽,时有灼热,曾到某医院找西医诊治,诊断为“右臀部神经性皮炎,慢性前列腺炎”,经西医治疗后,时好时坏。近1周加重,右臀部皮肤痒、脱皮屑,小便不尽,灼烧疼痛,夜尿每晚5次左右。右臀部皮疹呈淡红色、斑片状,皮屑多,述口干口苦,舌质淡,苔薄白,左脉弦细,右脉沉弱。

中医诊断:太阳、阳明、少阳、少阴合病。

西医诊断:右臀部神经性皮炎、慢性前列腺炎。

处方:柴胡桂枝汤合金匮肾气丸(汤)合四妙散加减。

柴胡60g,黄芩25g,党参25g,生半夏(洗)35g,大枣15g,炙甘草25g,生姜25g,桂枝尖25g,白芍25g,蒸附片30g,干生地黄60g,山茱萸45g,茯苓30g,泽泻30g,淮山药30g,牡丹皮30g,苍术25g,黄柏30g,薏苡仁45g,怀牛膝30g,地肤子30g,白藓皮30g,葛根60g。

上方加水16小碗(约1800ml),将药浸泡1小时,中火煎煮1小时,分6次温服,每日3次,每2日1剂。服5剂后,诸症消失。患者自愿再服,继用原方,加水20小碗,煎煮法同前,改为每3日1剂,每日温服3次,继用10剂。

【案三】

赵某,女,74岁,南充顺庆区人。以“头晕头痛、心悸、上腹胀满”,于2018年12月19日初诊。

刻诊:1年前,患者出现头晕头痛,心累心悸,胃脘胀满不适,打呃,大便不爽、便不尽等,在某医院诊断为“高血压、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脑梗死、慢性胃炎”,并住院治疗半个月,好转出院后常服降压药“氨氯地平片5mg,每日1次;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每日1次;泮托拉唑20mg,每日2次”。病情时好时坏,常出现头晕头痛,心累心跳,上腹胀满,打呃,大便黏稠、不爽,大便不尽感,口干口苦,双下肢发冷等,经人介绍来我处中医诊治。见舌淡,苔薄白,舌下瘀滞,右脉寸、关略浮,左脉弦细,双尺脉重取沉。

中医诊断:太阳、少阳、少阴合病,兼气滞血瘀证。

西医诊断:高血压、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脑梗死、慢性胃炎。

处方:柴胡桂枝汤合桂枝茯苓丸合真武汤加减。

柴胡60g,黄芩25g,生半夏(洗)35g,生姜25g,红参20g,大枣15g,炙甘草25g,桂枝尖30g,赤芍30g,茯苓30g,牡丹皮30g,桃仁20g,炒白术30g,蒸附片30g,春砂仁20g,石菖蒲30g,竹茹20g。

上方加水16小碗(约1800ml),将药浸泡1小时,中火煎煮1小时,去渣,分6次温服,每日3次,每2日1剂。4剂。嘱继续服用降压药,其他药物均停用。

12月28日二诊:述服上方后,诸症均明显减轻,效不更方,继用原方4剂。

2019年1月10日三诊:再服4剂后,诸症消失,临床治愈,述怕冷、夜尿多,继用柴胡桂枝汤合桂枝茯苓丸合金匮肾气丸巩固。

【案四】

刘某,男,60岁,仪陇县公安局退休干部。以“双手臂及双下肢冷痛,右足外踝肿痛,右足后跟疼痛1年”,于2018年11月14日初诊。

刻诊:双手臂及双下肢冷痛,右足外踝肿痛,右足后跟疼痛,早上5时左右易醒,汗多,夜尿多,每晚2~3次以上,舌质淡,苔薄白,左脉弦细,右脉寸关浮大,双尺重取沉弱。经我院CT检查提示:颈椎骨质增生,颈椎间盘突出。腰椎骨质退行性改变,腰椎间盘突出。

中医诊断:太阳、少阳、少阴合病。

西医诊断:颈椎病、腰椎病。

处方:柴胡桂枝汤合麻黄附子细辛汤合金匮肾气丸加减。

柴胡60g,黄芩25g,党参25g,生姜25g,大枣15g,炙甘草25g,生半夏(洗)35g,桂枝尖25g,白芍25g,麻黄30g,北细辛30g,蒸附片30g,干生地黄45g,山茱萸45g,淮山药30g,茯苓30g,泽泻30g,牡丹皮30g,葛根60g,威灵仙30g

上方加水16小碗(约1800ml),将药浸泡1小时,中火煎煮1小时,去渣,分6次温服,每日3次,每日2日1剂。3剂。

11月20日二诊:服上方后,诸症明显减轻,现背心冷,大便稀溏,原方改为柴胡桂枝干姜汤合麻黄附子细辛汤合金匮肾气丸加葛根、威灵仙、补骨脂、怀牛膝。煎服法同前。5剂后随访诸症消失,临床治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