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河西走廊有多重要?从这两个答案来看,几乎和国运一样重要

感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粉丝提问。上周有一位粉丝给笔者留言,问古代的河西走廊到底有多重要,为何自汉朝开始,历朝历代的文献中都会不断地提到这个地方。

因为这个问题涉及到了一定的地理知识,所以笔者也是抽时间专门去做了了解。这里笔者觉得这个问题似乎有跟各位粉丝一起分享的必要,因而今天就冒昧地写了这篇文章,还希望大家不要介意。

在正文开始前,我们先来简单地了解一下河西走廊的前世今生。河西走廊是我们古中原地区与新疆的必经之路,它东起乌鞘岭,西到玉门关,南北还被五座大山所包围(祁连山,阿尔金山,马鬃山,合黎山,龙首山)。

河西走廊全长大约在900公里左右,具体形状为西北至东南走向的狭长平地。之所以叫走廊,是因为它的形状酷似一条房间中的走廊过道。而之所以叫河西,则是因为他位于黄河以西(河西走廊整体位于甘肃境内)。

言归正传,接下来就是笔者关于古代河西走廊重要性的两条个人看法,如有不对,还请指正。

其一,政治与军事上的重要性

早在秦朝时期,河西走廊便已经是一条国家性的战略要道,因为他在地理上几乎连贯四方,而且还盘踞着大大小小的十余个少数民族(基本都是游牧民族,以匈奴为主)。自秦始皇登基之后,因为匈奴被打得连连撤退,所以河西走廊上的这些少数民族便开始了第一轮兼并战争。到了汉朝时期,他们已经形成了以匈奴为主,其他为辅的游牧民族政权。而这支政权为了争夺中原地区的众多资源,所以便不断地与汉朝及后世王朝展开各种大大小小的摩擦交战。

我们都知道,汉朝在西域(新疆)设立了都护府制度,而这种制度的根本核心则是保证将河西走廊上的各种政权都压制在西域,不让他们再东进一步而骚扰到汉朝的边疆重镇。那么要设立西域都护府,则自然要经过河西走廊,毕竟当时要去新疆,这是一条根本绕不开的路。而绕不开那就只能一路打过去,原因是人家根本不会看着你从他的门前经过。

这里再多说一句,如果我们中原王朝没能将河西走廊控制在手中,那么就失去了西域与中原的重要过渡带,届时无论草原还是绿洲都会被他人夺去。而一旦这样,我们便陷入了被游牧民族团团包围的尴尬境地。因而无论是政治或军事,河西走廊都是必不可少的战略要地。

其二,经济与文化上的重要性

河西走廊在古代往往与另外一个名词被人同时提起,而这个名词则是大名鼎鼎的陆上丝绸之路。早在汉武帝时期,因为张骞的出使西域,所以整个汉朝高层便都意识到了西域的重要性。而认识到西域的重要性则必然会意识到河西走廊的重要性,原因是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丝绸之路在汉朝时期被正式打开,而让他真正发光发热的则是隋唐时期,尤其是唐太宗,高宗,玄宗时期。到了后世的宋元明王朝,丝绸之路更是成为了我国白银的主要收入方式(古代白银产出量不大)。

提到这里,笔者就不由得还想提一下古代的张掖城和茶马古道(也在河西走廊上),张掖当时被称为塞上江南,而有这个名字的原因则是他的贸易程度非常发达,发达到足以和江南相比。而茶马古道自唐朝开始,竟然一直延续到了近代的二战时期,因而他的传奇程度也丝毫不亚于河西走廊本身。

两晋时期的百年战乱,在我国历史上应该很少有人不知道,因为五胡乱华这个词语带给我们的灾难实在太过沉重,说是让我们的经济与文化同时后退一个世纪都毫不过分。

在两晋时期,因为国家与民族的动乱,所以一批有识之士便通过河西走廊来到了西域。在路上他们讲学授课,传播知识,为了在沿途留下文化的种子,他们甚至不惜在悬崖峭壁上凿出洞穴以做保留,而这种习俗则被我们现代称之为洞窟文化(以敦煌莫高窟为主)。这里需要提到的是,当年那批前往西域的人,除了有传统的儒家和道家之外,还有大量的佛教子弟。

本来笔者还想介绍一下河西走廊上的历史重要性,但因为篇幅原因就简单地说一下。河西走廊的历史其实非常纷乱复杂的,但究其根本,还是因为我们古中原文化和他们当地的传统文化发生了交流与碰撞。虽然这种碰撞造成了很多冲突和流血,但同时也为当地带去了他们现在所独有的贸易交流,族群政治等历史传承。

最后,关于古代的河西走廊有多重要这个问题,笔者个人觉得,他的重要性甚至可以与我们的国运相提并论。原因有两个,其一是政治与经济上的,即没有安稳的河西走廊,就没有幸福和谐的生活条件。其二是经济与文化上的,即没有河西走廊的开发,就没有古中国多姿多彩的精神交流与特色文化的传承。

参考资料:《古丝绸之路的兴衰》《二十四史全译》《纪录片:河西走廊》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