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朱元璋逐渐成为起义军统帅
相关推荐
-
陈友谅轻信中计、康茂才对朱元璋忠心不二,从中引发的一些思考
元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闰五月初十,得到康茂才愿为内应的允诺后,陈友谅果然轻信中计,没等张士诚的答复,便亲率舟师直奔应天府而来. 此时,康茂才已经归降朱元璋四年多了,陈友谅为什么会轻易相信康茂才 ...
-
与徐达、常遇春齐名的邵荣企图谋害朱元璋,这是怎么回事?
元至正二十二年(公元1362年)七月,邵荣.赵继祖企图谋害朱元璋,案发被捕,这是怎么回事呢? 邵荣是在濠州参加起义的,是一位久经战场.勇猛善战的老将,与徐达.常遇春同为朱元璋手下最得力的将领,&quo ...
-
朱元璋是依靠郭子兴起家打下江山的,他对郭子兴的后人如何
朱元璋是郭子兴的养女婿和部下,当年依靠郭子兴发展起自己的势力.郭子兴去世以后,朱元璋逐步夺取了郭子兴的所有权力,把郭家军完全变成了朱家军,并在后来取得成功,登基当了皇帝. 那么,朱元璋当了皇帝以后,是 ...
-
地方史考:一剑横空气尚存——徐达邳州聚兵伐蒙元(作者 崔学法)
元朝末年政治黑暗,统治阶级内部政局动荡.元朝政府横征暴敛,土地高度集中,社会经济衰败,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激化.至正十一年(1351年),民间秘密团体白莲教领袖韩山童及其门徒刘福通,利用政府征发农夫15 ...
-
陈野先与元将福寿密谋,郭天叙、张天佑遇害
元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八月,陈野先发毒誓不会背叛后,朱元璋放走了他. 陈野先回去后,积极与集庆路(今江苏南京)的元朝守将福寿暗中联络,密谋攻击朱元璋. 陈野先作为汉族地主,为什么与元将一起打击 ...
-
郭子兴:大明帝国的奠基人,朱元璋娶他两个女儿,却杀光他的儿子
明朝洪武三年,徐达等人北伐归来,朱元璋决定大封功臣.在封赏众人之前,朱元璋先追封了一个王爵,此人就是朱元璋的岳父.滁阳王郭子兴. 前一年(洪武二年),常遇春在班师回朝的路上病逝,被朱元璋追封为开平王. ...
-
小明王韩林儿为什么不早点禅位于朱元璋,以求自保呢?
朱元璋救韩林儿的时候,其实就有很多人想不通,毕竟韩林儿对于已经势大的朱元璋来讲就是累赘一个,朱元璋又何必要救他呢,而救下韩林儿的朱元璋,也没有能够达成自己当时救韩林儿的意图,这让朱元璋也十分懊恼,在朱 ...
-
历史故事——朱元璋与南京盐水鸭
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初十(1398年6月24日),朱元璋驾崩于应天皇宫(南京故宫).朱元璋在世期间,不仅留下洞林寺.庐山竹林寺.观星楼.南京花牌楼.南京老城南.皇帝井.品蟹亭.明功臣墓这些历史遗迹.还留 ...
-
历史故事——朱元璋攻占集庆
我们上周说到,至正十五年(1355年),朱元璋率军渡江.当时,康茂才屯驻采石,扼守长江.朱元璋便派军攻打,但都被康茂才击退.后来,常遇春将康茂才诱出,以伏兵将其部下精锐尽数歼灭.康茂才聚集残军,又在天 ...
-
历史故事——朱元璋与张士诚开始相互吞并
朱元璋攻下集庆后,就派遣杨宪向张士诚传达友好的意思.杨宪,本名杨毕,是太原阳曲(今山西太原)人,在朱元璋攻克集庆(今南京市)后,他投奔朱元璋.深得赏识居幕府.掌文书.朱元璋在给张士诚的信中写道:&qu ...
-
历史故事——朱元璋大败陈友谅于龙湾
1360年(至正二十年),陈友谅攻陷太平(今安徽当涂),又打算联合张士诚,合攻应天(今江苏南京).昨天我们说到,面对陈友谅强悍的大军,朱元璋百番思量之下,决定在龙湾这个地方迎战陈友谅的军队,龙湾这个地 ...
-
历史故事——朱元璋开始统一江南
我们昨天说到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九月初八,朱元璋率军攻入平江城,张士诚被俘,解往应天后自尽.关于张士诚的死还有另外一种说法,说张士诚到了应天府后,朱元璋问话,他不搭理:李善长问他,他则破口谩骂. ...
-
历史故事——朱元璋平定福建陈友定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命汤和为征南将军,讨伐割据浙东多年的方国珍.朱亮祖率数万军队攻破天台.台州,打得方国珍之弟方国瑛大败而逃.他追击至黄岩,降服守将哈儿鲁,夺取仙居等县.而后,朱亮祖又连 ...
-
历史故事——朱元璋称帝后开始北伐
我们昨天说到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七月二十九日,元惠宗下诏让孛罗帖木儿即刻入宫.孛罗帖木儿入宫时,元惠宗躲在密室内,让杀手徐士等人埋伏于宫门,于是孛罗帖木儿被刺杀于延春阁李树之下.刺杀成后,徐士等 ...
-
历史故事——朱元璋继续进行北伐
我们说到李文忠打进应昌,活捉了元昭宗爱猷识理达腊的皇后.妃子.宫女.皇子买的里八剌等,与朝廷的大官.卫兵,还缴获了十五颗宋元两朝的玉玺与金印.元昭宗爱猷识理达腊向着和林(今蒙古国中部鄂尔浑河上游)的方 ...
-
历史故事——朱元璋打算招降王保保
我们上周说到洪武五年(1372年),朱元璋的派徐达为主帅的第二次北伐,虽然可谓是深入两千余里的历史壮举,然而此役不但损耗了大量的财力.物力,也折损了数万大明的精锐之师,这让朱元璋有了一个解不开的心结, ...
